发明名称 散热器结构(一)
摘要 一种散热器结构(一),包括有复数鳍片所组成,该鳍片区分为相互连接之一散热部及一用以与发热源接触的接触部,该接触部之厚度系大于散热部之厚度,藉由该接触部之厚度使得该等鳍片之散热部彼此具有间隔距离的排列,该等鳍片并以接触部结合固定;藉此,可组成一能使发热源的高温直接传递至鳍片,热传导效率较佳,可获得较佳的散热效果之散热器结构。
申请公布号 TWM254886 申请公布日期 2005.01.01
申请号 TW093202494 申请日期 2004.02.20
申请人 潘冠达;陈忆雯 发明人 潘冠达;陈忆雯
分类号 H05K7/20 主分类号 H05K7/2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谢宗颖 台北市大安区敦化南路二段七十一号十八楼;王云平 台北市大安区敦化南路二段七十一号十八楼
主权项 1.一种散热器结构(一),包括有复数鳍片所组成,该鳍片区分为相互连接之一散热部及一用以与发热源接触的接触部,该接触部之厚度系大于散热部之厚度,藉由该接触部之厚度使得该等鳍片之散热部彼此具有间隔距离的排列,该等鳍片并以接触部结合固定。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散热器结构(一),其中该等鳍片之接触部相对两面各形成有一接合面,该等鳍片之接触部间系以接合面黏结固定。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散热器结构(一),其中该等鳍片之接触部相对两面的接合面系为平行面。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散热器结构(一),其中该等鳍片之接触部相对两面的接合面系为非平行面。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散热器结构(一),其中该等鳍片系为含铜为主之金属材料所制成。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散热器结构(一),其中该等鳍片系为含铝为主之金属材料所制成。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散热器结构(一),其中该等鳍片之接触部另一端连接有另一散热部。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散热器结构(一),其中该散热器相对两侧对应接触部处予以挤压,令该等鳍片之接触部紧密接触,并在该等鳍片之接触部及散热部上穿设热管。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散热器结构(一),其中该等鳍片之散热部及接触部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该热管系穿设于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上。10.一种散热器结构(一),包括有复数鳍片及中间鳍片所组成,该鳍片区分为相互连接之一散热部及一用以与发热源接触的接触部,该接触部之厚度系大于散热部之厚度,藉由该接触部之厚度使得该等鳍片之散热部彼此具有间隔距离的排列,该等中间鳍片系设于相邻二鳍片之间,该等鳍片之接触部与中间鳍片结合固定。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散热器结构(一),其中该等鳍片之接触部相对两面各形成有一接合面,该等鳍片之接触部与中间鳍片间系以接合面黏结固定。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散热器结构(一),其中该等鳍片之接触部相对两面的接合面系为平行面。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散热器结构(一),其中该等鳍片之接触部相对两面的接合面系为非平行面。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散热器结构(一),其中该等鳍片及中间鳍片系为含铜为主之金属材料所制成。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散热器结构(一),其中该等鳍片及中间鳍片系为含铝为主之金属材料所制成。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散热器结构(一),其中该等鳍片之接触部另一端连接有另一散热部。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散热器结构(一),其中该散热器相对两侧对应接触部处予以挤压,令该等鳍片之接触部紧密接触,并在该等鳍片之接触部及散热部上穿设热管。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所述之散热器结构(一),其中该等鳍片之散热部及接触部上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该热管系穿设于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上。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习知组合式散热器之立体分解图。第二图系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第三图系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第四图系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之侧视图。第五图系本创作第一实施例使用状态之示意图。第六图系本创作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第七图系本创作第三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第八图系本创作第三实施例使用状态之示意图。第九图系本创作第四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第十图系本创作第五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第十一图系本创作第六实施例之侧视图。
地址 台北市内湖区文德路二一○巷三十弄二十号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