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电池组
摘要 用以收容二次电池(1、31、41)和电池电路之外装壳体(10、20、35、40)由形成在半壳体之上壳体(7、21、42)和下壳体(8、22、43)构成,上壳体(7、21、42)和下壳体(8、22、43)之各个底面由薄膜体(7b、8b、32、34、42b、43b)形成,一体成形在用以形成周面侧之树脂成形体(7a、8a、33、42c、43c)。
申请公布号 TW569483 申请公布日期 2004.01.01
申请号 TW091135180 申请日期 2002.12.04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高津克巳;因幡浩一;森猪一郎;鸟山幸一;滨尾尚宏;渡边正
分类号 H01M10/40 主分类号 H01M10/4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赖经臣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三段三四六号一一一二室;宿希成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三段三四六号一一一二室
主权项 1.一种电池组,系为将配置为平面状之1个或多个二次电池(1.31.41)收容在扁平形状之大致长方体之外装壳体(7.8.21.22.42.43),使连接在上述二次电池(1.31.41)之外部连接用端子(11)露出到外部者,其特征为:上述之外装壳体(7.8.21.22.42.43)使至少一面侧主面之任意范围由薄膜体(7b、8b、32.34.42b、43b)形成,其他之部位则由树脂成形体(7a、8a、33.42c、43c)形成,上述之外部连接用端子(11)从树脂成形体(7a、8a、33.42c、43c)之形成部位露出到外部。2.一种电池组,系为使利用树脂成形所形成之大致四方形之半壳体之上下一对外装壳体(7.8.21.22.42.43)成为开口部互相面对,在开口端缘互相接合之空间中,收容1个或多个二次电池(1.31.41)和电池电路,使外部连接用端子(11)从任意之侧周面露出到外部者,其特征为:上述上下一对外装壳体(7.8.21.22.42.43)之至少一方之半壳体之成为底面之部位之任意范围,由薄膜体(7b、8b、32.34.42b、43b)形成,其他之部位则由树脂成形体(7a、8a、33.42c、43c)形成。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之电池组,其中薄膜体(7b、8b、32.34.42b、43b)之周缘部份被插入成形在树脂成形体(7a、8a、33.42c、43c)。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之电池组,其中以埋入到排列有多个二次电池(1.31.41)之相邻二次电池(1.31.41)间所产生之空隙之方式,使树脂成形体(7a、8a、33.42c、43c)成形在薄膜体(7b、8b、32.34.42b、43b)。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之电池组,其中薄膜体(7b、8b、32.34.42b、43b)在其形成外面侧之面形成接合着硬质膜的复合薄膜。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之电池组,其中在薄膜体(7b、8b、32.34.42b、43b)在其成为内面侧之面形成有接着层。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之电池组,其中薄膜体(7b、8b、32.34.42b、43b)是在树脂中配置有芯材之强化塑胶薄膜。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2项之电池组,其中在外装壳体(10.20.35.40)之树脂成形体(7a、8a、32.42c、43c)形成有气体排出孔。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电池组,其中构建成电池电路设有电路基板(2),该电路基板(2)系设置在二次电池(1.31.41)之短侧面。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电池组,其中构建成电池电路设有电路基板(2),该电路基板(2)系设置在二次电池(1.31.41)之短侧面。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或10项之电池组,其中在电路基板(2)形成有外部连接端子(11),使上述外部连接端子(11)从形成在外装壳体(1.31.41)之侧周面之开口部露出到外部。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电池组,其中构建成电池电路设有电路基板(2),该电路基板(2)系设置在外装壳体(1.31.41)。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电池组,其中构建成电池电路设有电路基板(2),该电路基板(2)系设置在外装壳体(1.31.41)。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或13项之电池组,其中在电路基板(2)形成有外部连接端子(11),使上述之外部连接端子(11)从形成在外装壳体(1.31.41)之侧周面之开口部露出到外部。图式简单说明:图1为分解立体图,用来显示第1实施形态之电池组之构造。图2为图1之构造中之外装壳体之剖面图。图3为第2实施形态之电池组之剖面图。图4为第3实施形态之电池组之剖面图。图5为第4实施形态之电池组之剖面图。图6为剖面图,用来显示第4实施形态之电池组之组装途中步骤。图7为剖面图,用来显示第4实施形态之电池组之另一组装途中步骤。图8为分解立体图,用来显示习知技术之电池组之构造。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