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具有高散逸功率之减振器
摘要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具有高散逸功率之避振器,其包括有,活塞杆-及-活塞组合(12)在气缸(11)中滑动,并且在活塞(13)之两侧形成含有液压流体的个别工作室(18;19)。在本发明中,每一个工作室(18;19)连续地与一个相连之容室(20,21)相通,此容室含有异态能量吸收-散逸结构,此结构由至少一个细孔阵列(51;61)及一种相对于该阵列为疏水性(不会被润湿)之相关液体(52;62)所构成。除此之外,每一个工作室(18;19)亦经由一个相关之阀系统(32;33)而与一个共同容室(30)相通,该系统含有不回流装置(40;41),使相关的工作室在压缩时可自动关闭,并且使该容室在膨胀时被打开。
申请公布号 TW554145 申请公布日期 2003.09.21
申请号 TW090101021 申请日期 2001.01.17
申请人 沙尔地国际有限公司;伊诺尚可范沦汀 发明人 伊诺尚可范沦汀
分类号 F16F9/06 主分类号 F16F9/0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何金涂 台北市大安区敦化南路二段七十七号八楼;李明宜 台北市大安区敦化南路二段七十七号八楼
主权项 1.一种具有高散逸功率之避振器,其型式为包括,活塞杆-及-活塞组合(2,3)在气缸(4)中滑动,并且在活塞(3)之两侧形成含有液压流体的个别工作室(5.1;5.2),该活塞杆-及-活塞组合被连到外部之振荡源(SP),并且该气缸被连到待保护之结构(S),其中:.每一个工作室(5.1;5.2)连续地与一个相连之容室相通(6.1;6.2),此容室含有异态能量吸收-散逸结构,此结构由至少一个细孔阵列(9)及一种相对于该阵列为疏水性(不会被润湿)之相关液体(9')所构成;以及.每一个工作室(5.1;5.2)亦经由一个相关之阀系统,而与一个共同容室(7)相通,该系统含有不回流装置(8.11;8.21),使相关的工作室在压缩时可自动关闭,并且使该容室在膨胀时被打开,该共同之容室构成一个补充室,以确保活塞杆-及-活塞组合(2,3)在气缸(4)中位移时,液压流体之连续性。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避振器,其中占据工作室(5.1;5.2)之液压流体,与异态能量吸收-散逸结构(9,9')之液体是相同的。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避振器,其中每一个异态能量吸收-散逸结构(9,9')被装在一个可变形防漏外壳中,占据工作室(5.1;5.2)之液压流体为一种习知的工程流体。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避振器,其中活塞杆-及-活塞组合(12;112;212)包括在活塞任一边的中空活塞杆,每一个中空部份形成一个内容室用来承装包在一个软性防漏外壳中之异态能量吸收-散逸结构(9,9')。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避振器,其中活塞杆-及-活塞组合(312)包括在活塞任一边的实心活塞杆,并且该避振器具有容室用来承装包在一个软性防漏外壳中之异态能量吸收-散逸结构,然后该容室被置于气缸周围之共同外壳(370)中。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避振器,其中活塞杆-及-活塞组合(12)是由具有相同外径之两个部份(14,15)所构成。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避振器,其中活塞杆-及-活塞组合(112;212;312)是由具有不同外径之两个部份所构成,具有较大直径之部份靠近待保护之结构,并且具有较小直径之部份则靠近外部振荡源。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避振器,其中每一个软性防漏袋(50;60)被固定到活塞杆-及-活塞组合(12)之各内容室(20;21)的端壁(14.2;15.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避振器,其中每一个软性防漏袋(350;360)被固定到共同外壳(370)之内侧壁。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避振器,其中每一个软性防漏袋(350;360)可自由地悬吊在牢牢地被固定在中央外壳(370)上之各横向外壳(370.1,370.2)内,并且经由共同窗口(314.3,315.3)而与中央外壳(370)相通。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避振器,其中每一个软性防漏袋(150,160;250,260)可自由地悬吊在活塞杆-及-活塞组合之各内容室中。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避振器,其中细孔阵列(51,61;151,161;251,261;351,361)在活塞两侧之几何及拓朴及拓朴形状上相同,每一个阵列视避振器所须之刚度而可为单孔或复孔。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避振器,其中细孔阵列(51,61;151,161;251,261;351,361)在活塞两侧之几何及拓朴及拓朴形状上不同,每一个阵列视避振器所须之刚度而可为单孔或复孔。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避振器,其中疏水性液体(52,62;152,162;252,262;352,362)在活塞之两侧具有相同的表面张力特征。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避振器,其中疏水性液压(52,62;152,162;252,262;352,362)在活塞之两侧具有不同的表面张力特征。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避振器,其中共同补充室(30;130;230;330)具有软性壁,以产生一个可变之体积。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避振器,其中共同补充室(30;130;230;330)具有一软性壁,以呈现出一可变的体积及其中软性壁(31)围住气缸(11)之中央部份,而形成一个构成补充室(30)之环状容室。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避振器,其中共同补充室(30;130;230;330)具有一软性壁,以呈现出一可变的体积,及其中共同补充室(30;130)具有软性壁配置在被设计成中空之活塞内侧。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避振器,其中共同补充室(30;130;230;330)具有一软性壁,以呈现出一可变的体积,及其中共同补充室(330)具有软性壁为一个环状容室被配置在共同外壳(370)之末端。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避振器,其中共同补充室(7)具有一个刚性壁,并且有一个端壁(7',7",7'")与一个弹性件相连而可移动或可变形。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避振器,其中与每一个工作室相关之阀系统(32;33)包括,一个节流阀(34;36)形成一个标准孔口(38;39),可使从共同补充室(30)之液压流体通过。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避振器,其中每一个节流阀(34;36)为个别可调整,并且特别地可被设定在一个位置上,使该节流阀之液压抵抗最大値,相当于液体(52;62)侵入各阵列(51;61)之细孔时的毛细压力。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避振器,其中活塞杆-及-活塞组合(12;112;212)包括一中空且位在活塞两侧之活塞杆,各中空部分定义出一由软性防漏封套包住之异态能量吸收一散逸结构,其中该共同补充室(30;130;230;330)具有一软性壁,以呈现出一可变之体积,其中该软性壁(31)围绕该汽缸(11)之一中间部分,以定义一构成补充室(30)之一环状容室,且其中每一个工作室相关之阀系统(32;33)的不回流装置包括,一个可变形平坦扣环(40;41)及其两个分支可关闭气缸(11)之径向孔口(24;25),它经由各通道(22;23)而与共同补充室(30)相通。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避振器,其中活塞杆-及-活塞组合(12;112;212)包括一中空且位在活塞两侧之活塞杆,各中空部分定义出一由软性防漏封套包住之异态能量吸收一散逸结构,其中该共同补充室室(30;130;230;330)具有一软性壁,以呈现出一可变之体积,其中该软性壁(31)围绕该汽缸(11)之一中间部份,以定义一构成补充室(30)之一环状容室,且其中每一个工作室相关之阀系统(132;133;232;233;332;333)的不回流装置包括,选择性地被各弹簧加压之移动阀件。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之避振器,其中移动阀件(232;233)被配置在经由各孔口(232")开放到中空活塞(213)的中央管(232')之末端,共同补充室(230)包括有一个含有空气并且围住该管之环形风箱。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之避振器,其中移动阀件(132;133;232;233;332;333)具有各中央通道(138;139;238;239;338;339)形成标准孔口。图式简单说明:第1图是显示本发明避振器之概图,其中具有许多不同的补充室[A],B),C)],以及其异态能量吸收-散逸结构[a],b),c)];第2图是本发明一个特别之避振器得轴向剖面图;第3图是上述避振器之放大片断剖面图;第4图是沿第3图中之线IV-IV截取之剖面图;第5图是更详细地显示与避振器每一个工作室相关之阀系统构造之放大剖面图;第6图是上述避振器之片断剖面图,其中避振器具有活塞杆-及-活塞组合活塞杆-及-活塞组合及软性防漏袋含有异态能量吸收-散逸结构被切开,以清楚显示形成阀系统一部份之不回流装置如何被配置;第7图是显示上述不回流装置之构造的立体图;第8图是显示本发明避振器之特征之许多曲线图,此许多曲线是从第8a图所示开放到不同程度之节流系统,及第8b图所示许多不同的阵列构造而形成,这些曲线显示阵列的孔之尺寸分布;第9图是显示使用单孔阵列之本发明避振器之特征之许多曲线图,如第9a图所示之曲线;第10及11图显示本发明避振器对振动及反弹之特征;第12图是本发明避振器及习知避振器之静态特征之曲线图,该曲线显示本发明避振器比习知避振器有较高之能量吸收功率;第13图是显示本发明避振器另外特征之曲线图,其中力量F在临界速度之下,并不随位移速度而变化;第14图显示本发明避振器点到点之不同速度做出之特征(在5公厘/秒(mm/s)到200mm/s之范围);第15图是另一特征曲线图,其是由频率在1Hz到12Hz范围内变化而获得,该曲线显示力量F在临界速度之下,与频率无关;第16图是显示避振器杆在不同速度,包括零速度时,成对的液体与疏水性阵列之特征曲线图,该曲线显示压力P(或力量F)与速度(其中行进中之速度为临界速度之下);第17及18图是本发明避振器两个其他实施例之剖面图,其活塞杆-及-活塞组合,其活塞杆及活塞为中空;第19图是另一实施例之剖面图,具有活塞杆-及-活塞组合,其活塞杆为实心,以及具有周边容室容纳异态能量吸收-散逸结构;第20图是显示第19图中XX-XX线之剖面图,更清楚地显示周边工作室;第21图是显示第19图中逆止阀附近之XXI部份细节的局部放大图;第22图是第19到21图所衍生另一实施例之剖面图,其中每一个软性外壳被容纳在侧向外壳中,此侧向外壳牢牢地固定于活塞杆-及-活塞组合有关之中央外壳之中;以及第23图是第22图中XXIII-XXIII线截取之剖面图,其中更清楚地显示两个侧向外壳如何配置。
地址 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