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车轮缓冲结构
摘要 本创作一种车轮缓冲结构,尤指一种可以于车轮冲击时瞬间吸收上下震动力量之缓冲结构,其主要包括一个以上的板片、一心轴、一个以上直径不同的空心刚性圈以及韧性缓冲材料,其组成系将该一心轴置于该一个以上直径不同的同心空心刚性圈之中心处,再藉由该韧性缓冲材料填充于该大直径空心刚性圈与不直径空心刚性圈及小直径空心刚性圈与心轴间,且韧性缓冲材料与刚性空心圈及心轴彼此紧密连结,再将板片的内端连结于心轴,同时使板片嵌合于不直径的空心刚性圈紧密结合;实施时将板用的外端组设于车轮的轮轴,心轴连接承载车体之轴杆,当车轮行经障碍物时,车轮所受之冲击力传递至车轮的轮轴及板用的外端,此时板片的外端以心轴为中心点转动,将向上之冲击力转变为旋转力,同时板片旋动该较小直径的刚性圈,小直径刚性圈之内、外侧的韧性缓冲材料随着旋转而变形,藉由韧性缓冲材料被转动变形将转动力吸收于其中。本创作将车轮所受之冲击力转换为转动力,并以韧性缓冲材料的应变吸收转动力于内部,充份发挥吸收瞬间冲击力之缓冲功效者。
申请公布号 TW542114 申请公布日期 2003.07.11
申请号 TW089222833 申请日期 2000.12.30
申请人 林青松 发明人 林青松
分类号 B60G11/24 主分类号 B60G11/2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诚 台北市内湖区行爱路一七六号三楼
主权项 1.一种车轮缓冲结构,其主要包括:一个以上的板片,该板片的内、外端分别结合于心轴及轮轴;一心轴,该心轴之两端与承载车体之轴杆结合;一个以上直径不同的同心空心刚性圈;轫性缓冲材料,该轫性缓冲材料可以是任何一种具有强轫性之材料;其组成系将该一心轴置于该一个以上直径不同的同心空心刚性圈之中心处,再藉由该轫性缓冲材料填充于该大直径空心刚性圈与小直径空心刚性圈及小直径空心刚性圈与心轴间,且轫性缓冲材料与刚性空心圈及心轴彼此紧密连结,再将板片的内端连结于心轴,彼此紧密结合。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一种车轮缓冲结构,其中该板片的内、外端各设有穿孔,供结合于心轴及车轮的轮轴。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一种车轮缓冲结构,其中该板片的内端上下侧设有弧部,板片之内端缘为嵌合端。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一种车轮缓冲结构,其中该心轴两端为心轴接端,该心轴接端为扁平状。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一种车轮缓冲结构,其中该空心刚性圈并不限为圆形且至少有两个。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一种车轮缓冲结构,其中该直径较小的空心刚性圈设置有一个以上之嵌槽,供前述之板片及其嵌合部嵌入固定。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一种车轮缓冲结构,其中该直径较大的空心刚性圈可以向外设置凸部,当冲击力过大时该凸部得以限制板片之旋转。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一种车轮缓冲结构,其中该轫性缓冲材料为橡胶。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为本创作实施例之组合立体图;第二图系为本创作实施例之分解立体图;第三图系为本创作实施例组装于车轮之分解立体图;第四图系为本创作实施例之局部侧剖视图;第五图系为本创作实施例之动作示意图。
地址 台北县树林市潭兴街一四三巷二十二之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