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制造钢用的直流电弧炉及其方法
摘要 为了将制钢的直流电弧炉的产量提高并减少炉的负荷,故将至少二个由上方放入熔化炉体(2)中的电极(7a)(7b)与至少一个底电极(8)设置成使得产生的电弧(9a)(9b)斜斜延伸,朝向熔融炉的底,且该熔化炉体(2)向上利用一个竖坑(10)延长,以将熔化材料(11)放入该炉体并形成一股熔化材料柱。
申请公布号 TW504518 申请公布日期 2002.10.01
申请号 TW088116487 申请日期 1999.09.27
申请人 SMS斯卓洛曼–史迈格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费立兹–彼得佩修史尼基;吴伟平
分类号 C21C5/52 主分类号 C21C5/5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镒珠 台北市长安东路二段一一二号九楼
主权项 1.一种制造钢用的直流电弧炉,包含一熔化炉体,其具有电极以产生电弧,并具有放流开口,以将铁水与熔渣放出,并有直接检出废气的手段,其中有至少二个从上通入熔化炉体(2)中的电极(7a)(7b)以及至少一个底电极(8)设置成使二个产生的电弧(9a)(9b)斜斜延伸,朝向熔化炉体的底中央,且该熔化炉体(2)上方利用一中央竖坑(10)延长,以将熔化材料(11)放入炉体中,该中央竖坑的延长部用于形成一股熔化材料柱段,且在竖坑(10)的延长部中设有一吸出装置(3.1)以在熔入过程把废气吸出,其特征在:在竖坑(10)邻近在熔化炉体上部中设有开口,以容纳灰尘及/或气体的吸出,该灰尘及/或气体系在熔化材料充填过程时产生者,且该竖坑吸出装置(3.1)与该炉体吸出装置(3.2)连接成一共同的废气装置(3),且设有切换元件,呈可枢转的翻板(17a)(17b)的形式,以各只固定在一个废气装置及/或以依充料-及熔化程序而定控制一股废气流的组合。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直流电弧炉,其中:该竖坑吸出装置(3.1)与忆体吸出装置(3.2)设计成终止在一共同吸出管(21)中,且在竖坑吸出装置及炉吸出装置之间设有切换元件(17a)(17b),以在充炉料-及熔化程序时在二吸出装置之间作交换。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直流电弧炉,其中:在炉体上部设有电极(7a)(7b)用的开口,相对于竖坑设置成使竖坑或经竖坑(10)通过的熔化材料柱段可作为二电极间的热遮罩。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直流电弧炉,其中:该熔化炉(2)由一个下熔化区域(4)与一上盖(5)组成,上盖设有开口。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直流电弧炉,其中:该炉体吸出装置(3.2)包含二条导引管(15a)(15b),向上延伸,进入一个管(14)形式的竖坑吸出装置(3.1),其中在过渡区域(16)中设有可枢转的翻板(17a)(17b)以改变各废气量及废气流。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直流电弧炉,其中:设有导引手段(18a)(18b)用于将电极放入或再放回到忆体(2)中以作熔融程序,并将电极导出,以作充炉料程序。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第2项之直流电弧炉,其中:在熔化炉内壁上设有气体及氧气燃烧器。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第2项之直流电弧炉,其中:该熔化材料(11)系为铁层及直接还原的铁。9.一种在直流电弧炉中制造钢的方法,其方法系从熔化炉体上方充以所要熔解的材料,并将炉料利用电极间产生的电弧熔解,其中用熔化材料(11)充填炉体(2)的作业系利用一个设在炉体上方中央的竖坑(10)达成,而电极(7a)(7b)的主要熔融功率系在炉体底附近区域在竖坑(10)下方产生,其中,在熔融程序产生的废气利用设在竖坑(10)上方的吸出装置抽出,同时利用该热废气流将竖坑中推动的熔化材料预热,其特征在:且在充炉料时,将所产生的气体与灰尘经一炉体吸出装置(3.2)吸出,其中将来自炉吸出装置(3.2)与竖坑吸出装置(3.1)的废气在一共同装置(3)中吸出。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具有废气装置的炉体的示意侧视图,第二图系具有废气装置的炉体的示意上视图,第三图系该炉体的示意侧视图,显示充炉料程序时的废气流,第四图系炉体的示意侧视图,显示熔融程序时的废气流。
地址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