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共聚物、其制造方法及含该共聚物之溶液
摘要 本发明揭示一种包含式(1)至(3)表示之结构单位之共聚物:其中R1及R3各自为氢或甲基,及R2为C1-C6直链或分支无取代烷基,或C1-C6直链或分支取代烷基;;其中a、b及C分别为0.05至0.7,0.15至0.8及0.01至0.5,及a+b+c=1。
申请公布号 TW498085 申请公布日期 2002.08.11
申请号 TW088117861 申请日期 1999.10.15
申请人 三井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福田立子;高尾俊郎;池田圭一;山本喜博
分类号 C08G63/00 主分类号 C08G63/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赖经臣 台北巿南京东路三段三四六号一一一二室;宿希成 台北巿南京东路三段三四六号一一一二室
主权项 1.一种共聚物,包含式(1)表示之结构单位:式(2)其中R1为氢或甲基,及R2为C1-C6直链或分支无取代烷基或C1-C6直链或分支取代烷基,及式(3):其中R3为氢或甲基,其中a、b及c之莫耳分量分别为0.05至0.7,0.15至0.8及0.01至0.5,及a+b+c=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共聚物,其中a、b及c分别为0.10至0.45,0.30至0.8及0.05至0.30,及a+b+c=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共聚物,其中a、b及c分别为0.10至0.30,0.50至0.8及0.05至0.20,及a+b+c=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3项中任一项之共聚物,其中式(2)表示之结构单位之R2为C1-C6直链或分支无取代第一或第二烷基,或C1-C6直链或分支羟化第一或第二烷基。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3项中任一项之共聚物,其中式(2)表示之结构单位之R2系选自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第二丁基及2-羟乙基。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3项中任一项之共聚物,其重量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散性分别为3,000至50,000及1.0至3.0。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3项中任一项之共聚物,其玻璃转化点为30至150℃。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3项中任一项之共聚物,其于350毫微米之透射比至少为90%/微米。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3项中任一项之共聚物,其于2.38重量%氢氧化四甲基铵水溶液之溶解速率至少为1微米/分钟。10.一种制造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共聚物之方法,包含加热一种混合物,该混合物包含(a)4-(1-甲基乙烯基)酚,(b)式(4)表示之(甲基)丙烯酸酯:其中R1为氢或甲基,及R2为C1-C6直链或分支无取代烷基,或C1-C6直链或分支取代烷基,(c)式(5)表示之(甲基)丙烯酸:其中R3为氢或甲基,(d)基团聚合引发剂,及(e)溶剂,其中4-(1-甲基乙烯基)酚(a),(甲基)丙烯酸酯(b)及(甲基)丙烯酸(c)之莫耳分量分别为0.05至0.7,0.15至0.8及0.01至0.5,及莫耳分量的总量为1。11.一种制造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共聚物之方法,包含加热(a)4-(1-甲基乙烯基)酚,(b)式(4)表示之(甲基)丙烯酸酯,(c)式(5)表示之(甲基)丙烯酸,(d)基团聚合引发剂,及(e)溶剂之混合物,其中4-(1-甲基乙烯基)酚(a),(甲基)丙烯酸酯(b)及(甲基)丙烯酸(c)之莫耳分量分别为0.10至0.45,0.30至0.8及0.05至0.30,及莫耳分量的总量为1。12.一种制造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共聚物之方法,包含加热(a)4-(1-甲基乙烯基)酚,(b)式(4)表示之(甲基)丙烯酸酯,(c)式(5)表示之(甲基)丙烯酸,(d)基团聚合引发剂,及(e)溶剂之混合物,其中4-(1-甲基乙烯基)酚(a),(甲基)丙烯酸酯(b)及(甲基)丙烯酸(c)之莫耳分量分别为0.10至0.30,0.50至0.8及0.05至0.20,及莫耳分量的总量为1。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至12项中任一项之方法,其中加热材料同时连续或间歇供给4-(1-甲基乙烯基)酚(a),(甲基)丙烯酸酯(b)及/或(甲基)丙烯酸(c)至反应系统,而维持整个加热步骤期间反应系统之(a)、(b)及(c)之总浓度为20重量%或以下。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至12项中任一项之方法,其中式(4)表示之(甲基)丙烯酸酯系选自下列组群包括无取代第一或第二烷基丙烯酸酯,羟化第一或第二烷基丙烯酸酯,无取代第一或第二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及羟化第一或第二烷基甲基丙烯酸酯。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方法,其中式(4)表示之(甲基)丙烯酸酯系选自下列组群包含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第二丁酯,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及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至12项中任一项之方法,其中该基团聚合引发剂系选自下列组群包含偶氮贰异丁,偶氮贰2,4-二甲基戊,偶氮贰环己烷甲,偶氮贰异丁酸二甲酯,过氧化苯甲醯,过氧化2,4-二氯苯甲醯,二-第三-丁基过氧化物,过氧月桂醯,二碳酸过氧二异丙酯及过氧化乙醯。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至12项中任一项之方法,其中该等物料系加热至50至180℃。18.一种溶液,含有25至75重量%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共聚物,其制法系经由加热下述之混合物:(a)4-(1-甲基乙烯基)酚,(b)式(4)表示之(甲基)丙烯酸酯,(c)式(5)表示之(甲基)丙烯酸,(d)基团聚合引发剂,及(e)光阻溶剂,其中(a)、(b)及(c)之莫耳分量为0.05至0.7,0.15至0.8及0.01至0.5,及莫耳分量之总量为1;及然后选择性浓缩或稀释混合物而调整整体溶液之(a)、(b)及(c)之浓度为5ppb至0.5重量%,5ppm至5重量%及200ppb至2重量%。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溶液,含有25至75重量%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共聚物,此处(a)、(b)及(c)之莫耳分量为0.10至0.45,0.30至0.8及0.05至0.30,及莫耳分量之总量为1,及(a)、(b)及(c)于整体溶液之浓度系分别调整至50ppb至0.5重量%,5ppm至5重量%,及200ppb至2重量%。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溶液,含有25至75重量%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共聚物,此处(a)、(b)及(c)之莫耳分量为0.10至0.30,0.50至0.8及0.05至0.20,及莫耳分量之总量为1,及(a)、(b)及(c)于整体溶液之浓度系分别调整至50ppb至0.5重量%,5ppm至5重量%,及200ppb至2重量%。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至20项中任一项之溶液,其中式(4)表示之(甲基)丙烯酸酯系选自下列组群包括无取代第一或第二烷基丙烯酸酯,羟化第一或第二烷基丙烯酸酯,无取代第一或第二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及羟化第一或第二烷基甲基丙烯酸酯。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溶液,其中式(4)表示之(甲基)丙烯酸酯系选自下列组群包含丙烯酸甲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第二丁酯,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及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至20项中任一项之溶液,其中该基团聚合引发剂系选自下列组群包含偶氮贰异丁,偶氮贰2,4-二甲基戊,偶氮贰环己烷甲,偶氮贰异丁酸二甲酯,过氧化苯甲醯,过氧化2,4-二氯苯甲醯,二-第三-丁基过氧化物,过氧月桂醯,二碳酸过氧二异丙酯及过氧化乙醯。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至20项中任一项之溶液,其中光阻溶剂系选自下列组群包含酮类、醇类、多元醇类、多元醇衍生物、环状醚类及酯类。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至20项中任一项之溶液,其中于整个加热期间(a)4-(1-甲基乙烯基)酚,(b)(甲基)丙烯酸酯及/或(c)(甲基)丙烯酸以20重量%或以下连续或间歇供给而维持(a)、(b)及(c)之总浓度于20重量%或以下。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至20项中任一项之溶液,其中该等材料系于50至180℃加热。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至20项中任一项之溶液,其中(a)、(b)及(c)于整体溶液之浓度为100ppb至0.1重量%,10ppm至3重量%,及50ppb至1重量%。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至20项中任一项之溶液,其中经由施用溶液于基材及然后加热基材形成的薄膜具有于2.38重量%氢氧化四甲基铵水溶液之溶解速率至少为1微米/分钟。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8至20项中任一项之溶液,其中经由施用溶液于石英基材,及然加热基材形成薄膜具有透射比于350毫微米至少90%/微米。图式简单说明:图1显示实例1制备之4-(1-甲基乙烯基)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之共聚物于d6-二甲亚之1H-NMR光谱。图2显示实例1制备之4-(1-甲基乙烯基)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之共聚物于d6-二甲亚之13C-NMR光谱。图3显示实例1制备之4-(1-甲基乙烯基)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之共聚物之GPC溶离曲线。图4显示实例1制备之4-(1-甲基乙烯基)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之共聚物之紫外光及可见光区之分光光谱术。图5显示实例1制备之4-(1-甲基乙烯基)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之共聚物之热解重量计量术。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