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线缆连接器组合
摘要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绝缘本体、复数端子、印刷电路板、线缆、后壳体以及状态显示装置。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贯穿绝缘本体的复数收容通道,所述端子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收容通道并至少具有一侦测端子,所述印刷电路板组装在绝缘本体上且设有与前述之侦测端子电性连接的发光二极体,所述线缆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后壳体组装在绝缘本体上并封装绝缘本体、印刷电路板以及线缆末端,所述状态显示装置组装在后壳体内,且状态显示装置与发光二极体重叠组装在一起且将发光二极体产生的光线传输出去用以显示状态是否正常。
申请公布号 TWM323708 申请公布日期 2007.12.11
申请号 TW096203294 申请日期 2007.02.26
申请人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荣发
分类号 H01R12/26(2006.01) 主分类号 H01R12/26(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其包括: 绝缘本体,其设有贯穿绝缘本体的复数收容通道; 端子,其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收容通道并至少具有 一侦测端子; 印刷电路板,其组装在绝缘本体上且设有与前述之 侦测端子电性连接的发光二极体; 线缆,其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 后壳体,其组装在绝缘本体上并封装绝缘本体、印 刷电路板以及线缆末端;及 状态显示装置,其组装在后壳体内,状态显示装置 与发光二极体相重叠且将发光二极体产生的光线 发散出去用以显示状态是否正常。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线缆连接器组合,其 中前述状态显示装置先注塑成型,并在状态显示装 置上包覆成型后壳体。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线缆连接器组合,其 中前述状态显示装置至少包括一部分凸伸贯穿后 壳体并从外部可识别。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线缆连接器组合,其 中前述状态显示装置包括与前述之发光二极体重 叠的第一发光管和与第一发光管重叠的第二发光 管。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线缆连接器组合,其 中前述第一发光管包括与前述之发光二极体重叠 的第一主体部和与绝缘本体结合的结合部。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线缆连接器组合,其 中前述第二发光管包括第二主体部和贯穿后壳体 的定位块。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之线缆连接器组合,其 中前述第一主体部包括与前述之发光二极体重叠 的第一片和与前述之定位块重叠的第二片。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线缆连接器组合,其 中前述第二发光管通过注塑成型并被后壳体包覆 成型在内。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线缆连接器组合,其 中前述线缆连接器组合进一步包括能与对接连接 器配合的金属前壳体,前壳体与绝缘本体组装在一 起且端子的一部分暴露在绝缘本体内。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线缆连接器组合, 其中前述线缆连接器组合进一步包括组装在绝缘 本体前端的装饰元件,其收容于前壳体并改善了线 缆连接器组合前端的视觉效果。 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线缆连接器组合, 其中前述端子是弹簧型的且进一步包括一对接地 端子和一对电源端子。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线缆连接器组合, 其中前述端子包括暴露在绝缘本体前端的接触部 、收容于绝缘本体的中间部以及暴露在绝缘本体 后端且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尾部。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所述之线缆连接器组合, 其中前述线缆连接器组合进一步包括组装在绝缘 本体前端的装饰元件,其设有与对应端子的接触部 相吻合的复数孔,接触部可以贯穿对应的孔。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线缆连接器组合, 其中前述每个端子都设有在中间部前端的表面上 突出且部分暴露在绝缘本体外的止挡部,且前述之 装饰元件设有与止挡部相吻合且与前述之孔相通 的开口。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线缆连接器组合, 其中前述线缆连接器组合进一步包括连接端子和 印刷电路板的复数导电元件,且每个导电元件包括 焊接对应端子的连接部和自连接部上垂直延伸出 且与印刷电路板焊接的尾部。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线缆连接器组合, 其中前述线缆连接器组合进一步包括电性连接印 刷电路板和线缆的应力释放元件。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述之线缆连接器组合, 其中前述线缆包括穿过应力释放元件并直接与印 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内导体和与应力释放元件电 性连接的金属编织层。 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所述之线缆连接器组合, 其中前述应力释放元件向前延伸出与印刷电路板 和线缆的金属编织层焊接的焊接部。 19.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其包括: 绝缘本体,其设有舌部; 复数端子,其收容于绝缘本体; 印刷电路板,其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后端且与端子电 性连接; 发光二极体,其固定于印刷电路板上; 线缆,其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 壳体,其封装印刷电路板和线缆的前端;及 第一发光管和第二发光管,其中第二发光管收容于 壳体内且有部分暴露在壳体外,第一发光管传输发 光二极体产生的光线到第二发光管。 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所述之线缆连接器组合, 其中前述第一发光管设有两分别与发光二极体和 第二发光管重叠的第一片和第二片。 图式简单说明: 第一图系本创作线缆连接器组合之立体分解图。 第二图系第一图之另一角度视图。 第三图系第一图所示线缆连接器组合之部分放大 图。 第四图系第三图之另一角度视图。 第五图系第二图所示线缆连接器组合之部分组装 图。 第六图系本创作线缆连接器组合之立体图。 第七图至第十一图系第六图上沿Ⅶ-Ⅶ至ⅩⅠ-Ⅹ Ⅰ线剖视图。
地址 台北县土城市自由街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