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自行车车轮
摘要 一种自行车车轮基本上具有一轮毂,许多自轮壳往外方延伸之轮辐及一连结轮辐外端以支撑轮胎之环状轮缘。环形轮缘具有一轮辐之连结部份其具有许多之轮辐开口以接纳在其中之轮辐外端。环状轮缘之轮辐开口具有补强构件位在轮辐与环状轮缘之间,轮辐外端具有弯曲部份位在补强构件与垫圈之轮辐之孔中及接合补强构件内侧表面之头部部份。轮缘在邻接大多数之轮辐孔之外部环形之部份中没有开孔或孔之通路。补强构件具有一横切之尺寸供轮辐之外侧端及补强构件通过在一第一方位中之开口及维持在一第二方位中之开口中。
申请公布号 TW490404 申请公布日期 2002.06.11
申请号 TW090121190 申请日期 2001.08.28
申请人 岛野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冈岛 伸平;村冈 勉
分类号 B60B21/02;B60B1/14 主分类号 B60B21/0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巿敦化北路二○一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自行车之轮辐与轮缘总成,包括: 一环状轮缘,具有一中空之内部,其由一外侧的环 状部份所构成以配合去接纳在其上面之轮胎,第一 及第二之环状轮辐连接部份,其自该外侧环状部份 延伸且位在外侧环状部份之径向朝内之部位,及一 内部的环状部份,其位在第一及第二轮辐连接部份 之径向朝内之位置,且延伸在第一及第二环状轮辐 连接部份之间,该第一及第二环状轮辐连接部份面 向大体上呈相对立之方向,且其中形成若干呈圆周 配置之轮辐开口; 一若干向内延伸之轮辐,该等轮辐各具一外端部份 ,其至少部份地接纳在其中之一轮辐开口中,一中 央部份,其位在外端部份之径向朝内之位置,及一 内端部份,其位在中央部份之径向朝内之位置;及 一若干之补强构件,各该等补强构件至少部份地接 纳在其中一轮辐之开口中,且连结其中一轮辐之外 侧部份, 该等补强构件具有第一及第二横截尺寸,其对轮辐 开口之尺寸关系以使得补强构件与连结在其上面 之轮辐外侧部份在补强构件与轮辐开口间以第一 相对方位通过轮辐之开口,且在补强构件与轮辐开 口间以第二相对方位保持在轮辐开口中。2.根据 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轮辐及轮缘总成,其中 各补强构件具有一第一最大宽度之第一部份及一 第二最大宽度之第二部份,其在第一及第二部份间 构成一邻接之表面,该第一部份位在环状轮缘之轮 辐开口中,而该邻接表面接触该环状轮缘之内部。 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轮辐及轮缘总成,其中 各第二横向尺寸大致上等于各补强构件之第二最 大尺寸。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轮辐及轮缘 总成,其中 各补强构件包括一对弯曲之侧表面,第一横向尺寸 系从该等之弯曲之侧表面间测量出来。5.根据申 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轮辐及轮缘总成,其中 各第二横向尺寸大于各补强构件之第二最大宽度 以构成一另外之邻接表面,其面向该第一及第二部 份间之邻接表面之一相对立之方向。6.根据申请 专利范围第5项之轮辐及轮缘总成,其中 各补强构件包括一对弯曲之侧表面,该第一横向尺 寸系从该等弯曲侧表面间测量出来。7.根据申请 专利范围第2项之轮辐及轮缘总成,其中 各第一部份具有一大体上呈圆柱形之外部周边表 面及各该轮辐开口具有一对应的大致上呈圆柱形 之内部周边。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轮辐及 轮缘总成,其中 各补强构件之各邻接表面系由两个位在第一部份 之相反侧之邻接表面所构成。9.根据申请专利范 围第2项之轮辐及轮缘总成,其中 各补强构件包括一延伸自第一部份之第三部份以 构成另一在第一部份与第三部份间之邻接表面,各 该另外之邻接表面则面向第一及第二部份间之邻 接表面之一对立方向。1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 之轮辐及轮缘总成,其中 各该第一部份具有一大体上与轮缘之轴向厚度一 致之厚度且各该等之另外邻接表面则接触邻接其 中之一轮辐开口之一轮缘之外表面。11.根据申请 专利范围第10项之轮辐及轮缘总成,其中 各该等之第三部份至少部份地接纳该轮缘之一凹 穴使该等之另外邻接表面接触该轮缘之凹部。12.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轮辐及轮缘总成,其中 各该等补强构件具有一通孔延伸通过其中一个接 纳在其中之轮辐。1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 轮辐及轮缘总成,其中 各该等补强构件之轮辐孔之横截面为非圆形。14.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轮辐及轮缘总成,其中 各该等补强构件具有一朝径向延伸之缺口邻近该 轮辐孔,且其中之一该轮辐孔至少部份地位在该缺 口中。1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轮辐及轮缘总 成,其中 各该等之补强构件包括一对弯曲侧表面,该第一横 向尺寸系测量在弯曲侧表面之间,俾使该等补强构 件与连结在其上面之轮辐外部部份以第一相对方 位通过该等轮辐开口。1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5 项之轮辐及轮缘总成,其中 各该等补强构件之弯曲侧表面位于一个不大于轮 辐开口之假想圆上。1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 之轮辐及轮缘总成,其中 该等弯曲侧表面延伸在该等补强构件之一对轴向 面之间以构成一对之第一边缘及一对之第二边缘 。1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轮辐及轮缘总成, 其中 该等之第一及第二边缘大体上为平行的。19.根据 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轮辐及轮缘总成,其中 轮缘之外侧环状部份除了一单一之孔径系用于接 纳其中之部份气门外是没有开口的。20.根据申请 专利范围第1项之轮辐及轮缘总成,其中 补强构件与轮辐之外端部份系以整体地构成一件 的单一构件。2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轮辐及 轮缘总成,其中 补强构件系压铸在轮辐外部之尾端上。22.根据申 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轮辐及轮缘总成,其中 该外部的环状部份大体上呈U形之形状,具有一对 箝入式的凸缘其尺寸要做到能固定一楔形轮胎在 其上面。2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轮辐及轮缘 总成,尚包括: 一连结轮辐内部尾端之轮毂。24.一种自行车轮缘, 包括: 一外侧之外环状部份,用来接纳其上面之轮胎; 第一及第二环状轮辐连接部份,其自外侧环状部份 延伸且位在该外侧环状部份之径向朝内之位置,该 第一及第二环状轮辐连接部份面向着大致上相对 立之方向,具有一若干之圆周地配置之轮辐开口构 成在其中;及 一内环状部份位在该第一及第二环状轮辐连接部 份之径向朝内之位置且延伸在第一及第二环状轮 辐连接部份之间, 该外侧环状部份自大多数轮辐开口之各中心点量 起时,在至少大多数之轮辐开口之大约12毫米或大 约5度以内没有开口。2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 之自行车轮缘,其中 该外侧环状部份除了一单一之气门孔径系用来接 纳其中之一部份气门外没有开口。26.根据申请专 利范围第24项之自行车轮缘,其中 该第一及第二环状轮辐连接部份之轮辐开口大体 上是圆形的。2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之自行 车轮缘,其中 该外侧环状部份大致上呈U形形状具有一对尺寸可 固定一条楔形轮胎在上面之箝入式凸缘。28.根据 申请专利范围第27项之自行车轮缘,其中 该外侧环状部份除了一单一之气门孔径系用来接 纳其中一气门之一部份外没有开口。29.一种补强 构件系用来放置在一轮辐与一具一外侧环状部份 之轮缘之间,自外侧环状部份延伸之第一及第二环 状轮辐连接部份且位在外侧环状部份之径向朝内 之位置,及一内部环状部份,其位在第一及第二环 状轮辐连接部份之经向朝内位置及延伸在该第一 及第二环状轮辐连接部份之间,该补强构件包括: 一具有一第一最大宽度之第一部份,其系用来接纳 在轮缘之一轮辐开口中; 一具有一第二最大宽度之第二部份,其构成一邻接 表面在该第一及第二部份之间;及 一轮辐孔延伸经过该第一及第二部份,该轮辐孔之 大小要能接纳其中之一部份轮辐, 该第一及第二部份具有一横截尺寸,其对轮辐开口 做成这种之尺寸俾使该具有轮辐部份之连结在上 面之补强构件,在该补强构件与轮辐开口之间,以 一第一相对之方位通过轮辐开口,并且在该补强构 件与轮辐开口之间,以一第二之相对方位,利用该 邻接表面来保持在该轮辐之开口中。30.根据申请 专利范围第29项之补强构件,其中 该第二部份包括一对端面,第二部份之最大宽度系 在该等之端面间测量出来。3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 第30项之补强构件,其中 该补强构件包括一对延伸在该等端面间之侧表面, 横截尺寸系在该等之侧表面间测量出来。32.根据 申请专利范围第31项之补强构件,其中 该等侧面为凸出之弯曲侧面其自第二部份之一轴 向面延伸到第一部份之一轴向面以构成至少一对 之第一边缘及一对之第二边缘。33.根据申请专利 范围第32项之补强构件,其中 第一及第二边缘大体上为平行。34.根据申请专利 范围第32项之补强构件,其中 弯曲侧表面位于一假想之圆上。35.根据申请专利 范围第29项之补强构件,其中 第一部份具有一大体上为圆柱形的外侧周边表面 。3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9项之补强构件,其中 该邻接表面系由两个位在第一部份之相反侧之邻 接部份所构成。3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9项之补 强构件,其中 该补强构件之轮辐孔在横截面中为非圆形。38.根 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9项之补强构件,其中 该补强构件包括一第三部份,其自第一部份延伸以 构成在第一部份及第三部份间之一另外之邻接表 面,该另外之邻接表面以相对立方向面向第一及第 二部份间之邻接表面。39.一种自行车轮辐,包括: 一轮缘连接端其系用来可移动地接纳在一轮缘之 轮辐开口中; 一自轮缘连接端延伸之细长之中央部份; 一自中央部份延伸之轮毂连接端;及 一补强构件位在轮缘连接端上俾便该补强构件自 中央部份之纵轴线偏置出来,补强构件包括 一第一部份具有一第一最大宽度其系用于接纳在 轮缘之轮辐间开口中; 一第二部份具有一第二最大宽度其在第一及第二 部份间构成一邻接表面;及 该第一及第二部份具有一横向尺寸其对轮辐开口 做成之尺寸要使补强构件与连结在其上之一轮辐 外侧部份在补强构件与轮辐开口间之第一相对位 置中通过轮辐之开口中,及利用该邻接表面在补强 构件与轮辐开口之间以第二相对方位保留在轮辐 之开口中。4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9项之自行车 轮辐,其中 该第一及第二部份具有一延伸通过之轮辐孔以接 纳其中之轮辐。4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9项之自 行车轮辐,其中 该补强构件与该轮缘连接件尾端以整体地做成一 整体的单一构件。4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9项之 自行车轮辐,其中 补强构件系压铸在轮缘连接端上。图式简单说明: 图1系一根据本发明之第一具体实施例所做之一具 有一前轮毂,十二个具补强构件之轮辐及一轮缘之 自行车车轮之侧面平视图; 图2系一图1中具有内端部份之轮辐连结在上面之 前方自行车轮壳之放大侧面平视图; 图3系一放大的,部份的前端自行车之车轮之部份 侧面平视图,其图解说明在图1中所注明之自行车 车轮之轮缘与两轮辐间之关连; 图4系一放大的,一部份的前方自行车车轮之部份 侧面平视图,其图解说明在一第一方位中之轮辐与 补强构件在插入轮辐之外端及补强构件插入其中 一个之轮辐开口前之情形; 图5系一放大的,一部份的前方自行车车轮之部份 侧面平视图,其图解说明在开始插入补强构件及轮 辐之外端到轮缘之轮辐开口后在第一方位以之轮 辐与补强构件之情形; 图6系一根据本发明所做之图1-5中做图解说明之其 中一轮辐之放大,部份侧面平视图; 图7系一在图6中所说明之轮辐之部份侧边平视图; 图8系一沿着图3之8-8切线所看到的自行车轮缘之 部份剖面视图其中一对之轮辐以平视图来说明而 轮缘及补强构件部份则以剖面图来说明; 图9系一沿着图3中之9-9切线所做之自行车轮缘之 部份剖面视图; 图10系一沿着图3之切线8-8所看之自行车轮缘之部 份剖面视图,其中之一对轮辐自补强构件及轮缘取 出; 图11系一沿着图3之切线9-9所看到之已移开补强构 件及轮缘之自行车轮缘之部分剖面视图; 图12系一沿着图1之切线12-12所切之自行车轮缘之 放大的,部份剖面视图;其图解说明构成在轮缘中 之气门咀孔; 图13系一根据本发明所做之补强构件或垫圈之放 大侧面平视图; 图14系一图13中图解说明之补强构件或垫圈之尾端 边缘之平面视图; 图15系一图13及14中图解说明之补强构件或垫圈之 相反侧之平视图; 图16系一在图13-15中图解说明之补强构件或垫圈之 侧边平视图; 图17系一沿着图13之切线17-17所看到之在图13-16中 所图解说明之补强构件或垫圈之纵向剖面视图; 图18系一沿着图13之切线18-18所看到在图13-16中所 图解说明之补强构件或垫圈之纵向剖面视图; 图19系一根据本发明一第二具体实施例所做之一 修改过之补强构件或垫圈之放大侧面平视图; 图20系一在图19中做图解说明之补强构件或垫圈之 尾端边平视图; 图21系一在图19及20中图解说明之补强构件或垫圈 之相反侧之平视图; 图22系一图19-21中图解说明之补强构件或垫圈之侧 边平视图; 图23系一沿着图19之切线23-23所看到的在图19-22做 图解说明之补强构件与垫圈之纵向剖面视图; 图24系一沿着图19之切线24-24所看的且在图19-22做 图解说明之补强构件或垫圈之纵向剖面视图; 图25系一根据本发明之第三具体实施例之部份自 行车轮缘之部份剖面视图,其具有一修改过之补强 构件其用剖面表示而轮辐则用平视图来表示; 图26系一根据本发明之第四具体实施例所做之一 部份自行车轮缘之部份切面视图,其具有一用横切 面表示之修改过之补强构件及一用平视法表示之 轮辐; 图27系一根据本发明之第5实施例所做的一部份自 行车轮缘之部份剖面视图,其具有一用横切面表示 已修改过之补强构件及一用平视法表示之轮辐; 图28系一根据本发明所做之一已修改之箝入式自 行车轮缘之部份剖面视图,具有一对以剖面表示之 补强构件及一对以平视法表示之轮辐; 图29系一根据本发明所做之一做成整体补强构件 之替代轮辐之放大,部份剖面视图;及 图30系一根据本发明所做之具有补强构件模造在 轮辐上之替代轮辐之放大部份剖面视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