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沟渠减振构造(追加一)
摘要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沟渠减振构造(追加一),其系于距离振动源适当距离处由地面向下挖设沟渠并以混凝土构筑两道平行之挡土壁,于两挡土壁之间挖设容置空间,于该容置空间底面舖筑衬底层,接着在该衬底层上填充弹性软质隔震材至接近地面之高度,然后在容置空间之最上层舖设有地表撑材及覆盖层,藉此可以提供远离振动源侧良好之阻隔振动效果者。
申请公布号 TW457320 申请公布日期 2001.10.01
申请号 TW086115182A01 申请日期 2001.03.14
申请人 许鸿章 发明人 许鸿章
分类号 E02D31/08 主分类号 E02D31/08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镒珠 台北市长安东路二段一一二号九楼
主权项 1.一种沟渠减振构造,其系于距离振动源适当距离处由地面向下挖设沟渠并以混凝土构筑两道平行之挡土壁,于两挡土壁之间挖设等于或小于挡土壁深度之容置空间,于该容置空间底面舖筑衬底层,在该衬底层上填充弹性软质隔震材至接近地面之高度,在容置空间之最上层舖设有地表撑材及覆盖层;藉此,可以提供远离振动源侧良好之阻隔振动效果者。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沟渠减振构造,其中容置空间深度可达挡土壁1/10-9/10之深度,而在容置空间下方的两挡土壁之间则为未开挖之泥土。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沟渠减振构造,其中该衬底层系由地工织物层以及在地工织物层上方覆盖之卵石层或砾石层构成。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沟渠减振构造,其中衬底层中卵石层之卵石以粒径小于4公分,且其覆盖之厚度约为15公分。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沟渠减振构造,其中衬底层中砾石层由块状或卵状之硬质混凝土构成。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沟渠减振构造,其中在容置空间中约一半深度之位置的填充弹性软质隔震材中另舖设有一层地工织物层。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沟渠减振构造,其中该挡土壁厚度为40-160公分,深度为5-50公尺。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沟渠减振构造,其中两挡土壁之间的容置空间宽度为20-200公分,深度为3-50公尺。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沟渠减振构造,其中该弹性软质隔震材,系采比重大于1,弹性系数小于2,000KN/m2之弹性软质隔震材。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沟渠减振构造,其中弹性软质隔震材系采片状、块状、颗粒状或粉末状之橡胶或其他具有弹性或黏性之高分子材料所构成。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之沟渠减振构造,其中颗粒状或粉末状之弹性软质隔震材之粒径小于10mm。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沟渠减振构造,其中该弹性软质隔震材填充至距离地面下方大于10公分之位置。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沟渠减振构造,其中该地表撑材可为一具支撑作用之框架。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沟渠减振构造,其中该覆盖层系由地工织物层以及在地工织物层上方覆盖之卵石层构成。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沟渠减振构造,其中覆盖层中卵石层或砾石层之覆盖厚度为10公分以上者。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沟渠减振构造,其中在容置空间上方设置有一地表遮盖,该地表遮盖可由混凝土制成,同时在该地表遮盖底面设有一层橡胶层。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沟渠减振构造,其中在容置空间上方设置有一地表遮盖,该地表遮盖可由金属或高分子材料制成。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本发明之部份放大剖面结构配置示意图。第二图:系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第三图:系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之实施状态参考图。
地址 台北巿西园路二段二○一号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