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多结晶矽薄膜形成方法及薄膜形成装置
摘要 提供一种,于比较的低温下,低廉价格且生产性良好的可形成多结晶矽薄膜之多结晶矽薄膜形成方法,以及提供一种,除了于比较低温下低廉价格且生产性良好的可形成多结晶矽薄膜之外,亦可利用利用于所欲之薄膜之形成之薄膜形成装置。(解决手段)一种多结晶矽薄膜形成方法,由具有矽原子之材料气体与氢气体之混合气体或由矽烷系反应气体来形成等离子,而将该等离子状态控制为,对于该等离子中之SiH’基之发光强度之氢原子基(Hβ)之发光强度比〔(氢原子基(Hβ)之发光强度)/(SiH’基之发光强度)]为 l以上,而在该等离子之下,对于基板上形成多结晶矽薄膜为其特征者,或在于上述等离子之控制时,将等离子电位控制为60V以下地在上述等离子之下于基板上形成多结晶矽薄膜之多结晶矽薄膜之形成方法。一种薄膜形成装置,主要系具备:可以设置被成膜基板之成膜室(l)设置于该成膜室内,连接于放电用电源(4)之等离子形成用之放电用电极(3),对于该成膜室内供给成膜用气体之气体供给装置(5),由该成膜室予以排气之排气装置(6)之藉由等离子CVD之薄膜形成装置,其特征为具备有:用于实施等离子状态之计测用之发光分光计测装置(7)及探头测定装置(8),以及依据该发光分光计测装置(7)及探头测定装置(8)之检出资料而将等离子状态维持于规定之状态地,至少控制,由上述放电用电源(4)之电力供给;来自气体供给装置(5)之气体之供给;以及由上述排气装置(6)之排气;等其中之一之控制部(9)者。(选择图)第l图
申请公布号 TW436896 申请公布日期 2001.05.28
申请号 TW088118234 申请日期 1999.10.21
申请人 日新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江部明宪;鞍谷直人;高桥英治
分类号 H01L21/205;C23C16/24 主分类号 H01L21/205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台北巿南京东路二段一二五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多结晶矽薄膜形成方法,由具有矽原子之材 料气体与氢气体之混合气体或由矽烷系反应气体 来形成等离子,而将该等离子状态控制为,对于该 等离子中之SiH*基之发光强度之氢原子基(H)之发 光强度比[(氢原子基(H)之发光强度)/(SiH*基之发 光强度)]为1以上,而在该等离子之下对于基板上形 成多结晶矽薄膜为其特征者。2.如申请专利范围 第1项所述之多结晶矽薄膜之形成方法,其中在于 上述等离子之控制时,将等离子电位控制为60V以下 者。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或2项所述之多结晶矽 薄膜之形成方法,其中在上述等离子状态之控制时 ,将等离子中之离子密度控制成为: 51010(cm-3)以下地实施控制等离子状态以资形成多 结晶矽薄膜者。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或2项所述 之多结晶矽薄膜之形成方法,其中令上述等离子以 在放电之下形成,而该放电所用之放电电极而使用 圆筒形电极者。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或2项所述 之多结晶矽薄膜之形成方法,其中令上述等离子以 在放电之下形成,而该放电所用之放电用电源系使 用频数60MHz以上之高频电源者。6.如申请专利范围 第1项或2项所述之多结晶矽薄膜之形成方法,其中 将成膜气体压力维持于20mTorr以下者。7.如申请专 利范围第1项或2项所述之多结晶矽薄膜之形成方 法,其中将成膜时之基板温度维持于400℃以下者。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多结晶矽薄膜形成 方法,其中 当在于对于上述基板上形成多结晶矽薄膜时,将该 基板设置于成膜室内,而将该成膜室内施予排气减 压由而设定为成膜气体压力,同时对于导入于该成 膜室内之上述具有矽原子之材料气体与氢气体之 混合气体或该矽系反应气体之成膜原料气体赋加 高频电力以资形成上述等离子,而当时,如果上述 发光强度比系少于1,等离子电位为60V以下时,增加 上述高频电力,而当上述发光强度比为1以上,等离 子电位大于60V以上时,即调整由上述成膜室内之排 气量,以资增加上述成膜气体压力,而当上述发光 强度比系小于1,等离子电位大于60V时,即减少对于 上述成膜室内之上述原料气体之导入量,由而设成 成为,发光强度比系1以上,等离子电位为60V以下之 条件者。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多结晶矽 薄膜形成方法,其中 在于上述等离子状态之控制时,将等离子状态控制 为,等离子中之离子密度为51010(cm-3)以下以资形成 多结晶矽薄膜者。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或第9 项所述之多结晶矽薄膜形成方法,其中当对于上述 成膜原料赋加上述高频电力时,采用连接于高频电 源之圆筒形放电电极者。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 或第9项所述之多结晶矽薄膜形成方法,其中当对 于上述成膜原料气体赋加上述高频电力时,使用频 数60MHz以上之高频电力做为该高频电力者。12.如 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或第9项所述之多结晶矽薄膜 形成方法,其中将上述成膜气体压力维持于20mTorr 以下者。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或第9项所述之 多结晶矽薄膜形成方法,其中将上述成膜时之基板 温度维持于400℃以下者。14.一种薄膜形成装置,主 要系具备:可以设置被成膜基板之成膜室,设置于 该成膜室内,连接于放电用电源之等离子形成用之 放电用电极,对于该成膜室内供给成膜用气体之气 体供给装置,由该成膜室予以排气之排气装置之藉 由等离子CVD之薄膜形成装置,其特征为具备有: 用于实施等离子状态之计测用之发光分光计测装 置及探头测定装置,以及依据该发光分光计测装置 及探头测定装置之检出资料而将等离子状态维持 于规定之状态地,至少控制,由上述放电用电源之 电力供给;来自气体供给装置之气体之供给;以及 由上述排气装置之排气;等其中之一之控制部者。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薄膜形成装置,其 中 上述气体供给装置系,用于供给具有矽原子之材料 气体与氢气体,或用于供给矽烷系反应气体者, 上述控制部乃令由上述发光分光计测装置所求得 之对于成膜室内等离子中之SiH*基之发光强度之氢 原子基(H)之发光强度比[(氢原子基(H)之发光 强度)/(SiH*基之发光强度)]之能成为1地,控制由来 自上述放电用电源之电力供给,来自气体供给装置 之气体供给,以及由上述排气装置之排气中之至少 一个,以资在上述基板上形成多结晶矽薄膜者。16.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薄膜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气体供给装置乃用于供给:具有矽原子之材料 气体与氢气体,或用于供给矽烷系反应气体者, 上述控制装置乃,令对于,以上述发光分光计测装 置所求之成膜室内等离子中之SiH*基之发光强度之 氢原子基(H)之发光强度比[(氢原子基(H)之发 光强度)/(SiH*基之发光强度)]成为1以上,且由上述 探头测定装置所求之等离子电位会成为60V以上地, 得控制:由上述放电用电源来之电力供给,由气体 供给装置之气体供给,以及由上述排气装置之排气 等,其中之一者,以资得在上述基板上,形成多结晶 矽之薄膜者。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述之薄 膜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放电用电源系高频电源, 上述控制部乃,令当对于上述被成膜基板上形成多 结晶矽薄膜时,为了可以将上述发光强度比设定为 1以上,且等离子电位设定为60V以下之条件地, 当上述发光强度比系小于1而等离子之电位为60V以 下时,增加由上述高频电源所供给之电力, 当上述发光强度比为1以上而等离子电位大于60V时 ,即调整由上述排气装置所实施之从成膜室之排气 量以资增加成膜室内之成膜气体压, 当上述发光强度比小于1而等离子电位大于60V时, 即减少由上述气体供给装置之对于成膜室内之气 体供给量者。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或16,17项所 述之薄膜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乃,再令由上述探头测定装置所求得之 等离子中之离子密度之成为51010(cm-3)以下地施予 控制,从上述放电用电源之电力供给,从气体供给 装置之气体供给,以及由上述排气装置之排气等, 至少其中之一者。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或16,17 项所述之薄膜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放电用电极为圆筒形电极者。20.如申请专利 范围第15项或16,17项所述之薄膜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放电用电源乃用于供给频数60MHz以上之电力 之电源者。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或16,17项所述 之薄膜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系为了将成膜气体压力维持于20mTorr以 下起见至少控制,由上述气体供给装置之气体之供 给或由上述排气控制装置之排气等,其中之一方者 。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多结晶矽薄膜形 成方法,其中 令上述等离子在放电之下形成,而使用于该放电之 放电电极系采用圆筒形电极者。23.如申请专利范 围第17项所述之薄膜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放电用电极系圆筒形电极者。图式简单说明: 第一图表示本发明之薄膜形成装置之一例之概略 构成图。 第二图表示本发明之薄膜形成装置之其他例之概 略构成图。 第三图表示依第一图所示之装置之实验例1之SiH4 导入量10ccm,放电电力200W时之SiH4等离子之发光分 子向量之图。 第四图系在实施实施例1之膜之形成时,而将气体 导入量及放电电力种种的改变时之表示等离子之 状态[发光强度比(H/SiH*)与等离子密度)与矽结晶 性之关系之图。 第五图表示在实验例8所获得之矽薄膜及以往之非 晶形矽薄膜之以射拉曼分光法之拉曼移位与拉曼 散乱强度之关系之图。 第六图系表示本发明之薄膜形成装置之其他例之 概略构成图。 第七图系表示第六图所示薄膜形成装置之控制部 之动作之流程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