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光学捡取装置及物镜
摘要 一种光学检取装置,从不同种类的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之一中再生资讯,或者,将资讯记录至其中,包括:第一光源,用于发射波长为λ1的第一光通量;第二光源,用于发射波长为λ2的第二光通量,其中λ2大于λ1;收歛光学系统,包括物镜,物镜具有光轴及分割的三部份(第一部份、第二部份、及第三部份),及光侦测器。其中,对于不小于通过第一部份之第一光通量的总量的30%之第一光通量的数量而言,满足下述条件公式:0.06≧ SCl/fl≧0.002,其中,假使第一部份将第一光通量收歛于第一资讯记录平面上,则对处于第一光通量中某高度处之光通量而言,SCl系物镜的第一部份之正弦条件不满足量,假使第一部份将第一光通量收歛于第一资讯记录平面上,则fl对第一光通量而言为物镜的第一部份之焦距。
申请公布号 TW434417 申请公布日期 2001.05.16
申请号 TW089101748 申请日期 2000.02.01
申请人 柯尼卡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藤真一郎
分类号 G02B26/10 主分类号 G02B26/1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志刚 台北巿南京东路二段一二五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光学捡取装置,从均具有不同厚度的透明基底之不同种类的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之一中再生资讯,或者,将资讯记录至该不同种类的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之一上,包括:第一光源,用于发射波长为1的第一光通量;第二光源,用于发射波长为2的第二光通量,其中2大于1;收敛光学系统,包括物镜,该物镜具有光轴、第一部份、第二部份、及第三部份,第三部份比第一部份离光轴更远,第二部份系设置于第一部份与第三部份之间,及光侦测器,其中,第一部份及第三部份能够将第一光通量收敛于具有厚度t1的第一透明基底之第一光学资讯记录媒体的第一次资讯记录平面上,以再生记录于第一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中的资讯或将资讯记录于第一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中,其中,第一部份及第二部份能够将第二光通量收敛于具有厚度t2的第二透明基底之第二光学资讯记录媒体的第二资讯记录平面上,以再生储存于第二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中的资讯或将资讯记录于第二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中,其中t2大于t1,其中,该光侦测器能够接收第一资讯录平面或第二资讯记录平面反射之光通量,及其中,对于不小于通过第一部份之第一光通量的总量的30%之第一光通量的数量而言,满足下述条件公式:0.06≧SC1/f1≧0.002其中,假使第一部份将第一光通量收敛于第一资讯记录平面上,则对处于第一光通量中某高度处之光通量而言,SC1系物镜的第一部份之正弦条件不满足量,假使第一部份将第一光通量收敛于第一资讯记录平面上,则f1对第一光通量而言为物镜的第一部份之焦距。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光学捡取装置,其中,假使第一部份及第三部份将第一光通量收敛于第一资讯记录平面上时,物镜的横向放大为m1,且假使第一部份及第二部份将第二光通量收敛于第二资讯记录平面上时,物镜的横向放大为m2,则满足下述条件公式:m1=m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光学捡取装置,其中,满足下述公式。m1=0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光学捡取装置,其中,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系以侧边接侧边配置于相同平面上。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光学捡取装置,其中,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系制成单一单元。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光学捡取装置,其中,假使第一部份及第三部份将第一光通量收敛于第一资讯记录平面上时,物镜的横向放大为m1,且假使第一部份及第二部份将第二光通量收敛于第二资讯记录平面上时,物镜的横向放大为m2,则满足下述条件公式:m1>m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光学捡取装置,其中,对于小于通过第一部份之第二光通量的总量之30%之第二光通量的数量而言,满足下述公式:0.06≧SC1/f2≧0.002其中,假使第一部份将第二光通量收敛于第二资讯记录平面上,对第二光通量中某高度处的第二光通量而言,SC2系物镜的第一部份之正弦条件不满足量,及假使第一部份将第二光通量收敛于第二资讯记录平面上时,f2对第二光通量而言系物镜的第一部份之焦距。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光学捡取装置,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公式:m1=0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光学捡取装置,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公式:NA1>NA2其中NA1系用于记录或再生第一光学资讯记录媒体时在其影像侧所需的物镜数値孔径,NA2系记录或再生第二光学资讯记录媒体时在其影像侧所需的物镜数値孔径。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光学捡取装置,其中第一光源设置于物镜的光轴上。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光学捡取装置,其中满足下述条件公式:0.55mm<t1<0.65mm1.1mm<t2<1.3mm630nm<1<670nm760nm<2<820nm0.55<NA1<0.650.40<NA2<0.55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光学捡取装置,其中第二部份系环状,代表与光轴同心的圆。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光学捡取装置,其中物镜包括设置于第一部份与第二部份之间或第二部份与第三部份之间的步阶。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光学捡取装置,其中物镜又包括第四部份,第四部份比第三部份离光轴更远。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光学捡取装置,其中物镜又包括第五部份,第五部份比第四部份离光轴更远。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光学捡取装置,其中物镜系由塑胶制成。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光学捡取装置,其中第一部份及第三部份能够将第一光通量收敛于第一资讯记录平面上,以致于第一资讯记录平面上的波前像差不大于0.071rms。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光学捡取装置,其中第一部份及第二部份能够将第二光通量收敛于第二资讯记录平面上,以致于第二资讯记录平面上的波前像差不大于0.072rms。19.一种用于光学捡取装置中的物镜,该光学捡取装置系用于从均具有不同厚度的透明基底之不同种类的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之一中再生资讯,或者,将资讯记录至该不同种类的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之一上,该光学捡取装置具有第一光源以发射波长1的第一光通量、第二光源以发射波长为大于1之2的第二光通量、及光侦测器,该物镜包括:光轴,第一部份,第二部份,及第三部份,其中,第三部份比第一部份离光轴更远,而第二部份系设置于第一部份与第二部份之间,其中,第一部份及第三部份能够将来自第一光源之具有波长1的第一光通量收敛于具有厚度t1的第一透明基底之第一光学资讯记录媒体的第一资讯记录平面上,以再生记录于第一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中的资讯或将资讯记录于第一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中,其中,第一部份及第二部份能够将具有波长2的第二光通量收敛于具有厚度t2的第二透明基底之第二光学资讯记录媒体的第二资讯记录平面上,以再生记录于第二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中的资讯或将资讯记录于第二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中,其中2大于1且t2大于t1,及其中,对于不小于通过第一部份之第一光通量的总量的30%之第一光通量的数量而言,满足下述条件公式:0.06≧SC1/f1≧0.002其中,假使第一部份将第一光通量收敛于第一资讯记录平面上,则对处于第一光通量中某高度处之光通量而言,SC1系物镜的第一部份之正弦条件不满足量,假使第一部份将第一光通量收敛于第一资讯记录平面上,则f1对第一光通量而言为物镜的第一部份之焦距。20.一种光学资讯记录媒体再生或记录装置,用于从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中再生资讯或用于将资讯记录至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上,包括:光学捡取装置,包括第一光源,用于发射波长为1的第一光通量;第二光源,用于发射波长为2的第二光通量,其中2大于1;收敛光学系统,包括物镜,该物镜具有光轴、第一部份、第二部份、及第三部份,第三部份比第一部份离光轴更远,第二部份系设置于第一部份与第二部份之间,及光侦测器,其中,第一部份及第三部份能够将第一光通量收敛于具有厚度t1的第一透明基底之第一光学资讯记录媒体的第一资讯记录平面上,以再生记录于第一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中的资讯或将资讯记录于第一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中,其中,第一部份及第二部份能够将第二光通量收敛于具有厚度t2的第二透明基底之第二光学资讯记录媒体的第二资讯记录平面上,以再生储存于第二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中的资讯或将资讯记录于第二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中,其中t2大于t1,其中,该光侦测器能够接收第一资讯录平面或第二资讯记录平面反射之光通量,及其中,对于不小于通过第一部份之第一光通量的总量的30%之第一光通量的数量而言,满足下述条件公式:0.06≧SC1/f1≧0.002其中,假使第一部份将第一光通量收敛于第一资讯记录平面上,则对处于第一光通量中某高度处之光通量而言,SC1系物镜的第一部份之正弦条件不满足量,假使第一部份将第一光通量收敛于第一资讯记录平面上,则f1对第一光通量而言为物镜的第一部份之焦距。21.一种资讯再生及记录方法,以光学捡取装置,从不同种类的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之一再生资讯,或将资讯记录至不同种类的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之一上,该光学捡取装置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光侦测器及收敛光学系统,该收敛光学系统具有光轴、第一部份、第二部份及第三部份,第三部份比第一部份离光轴更远,第二部份系设置于第一部份与第二部份之间,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从第一光源发射第一光通量,或从第二光源发射第二光通量,其中第二光通量的波长2大于第一光通量的波长1;以收敛光学系统,将第一光通量收敛于第一光学资讯记录媒体的第一资讯记录平面上,或者,以收敛光学系统,将第二光通量收敛于第二光学资讯记录媒体的第二资讯记录平面上;以光侦测器,接收光学资讯记录媒体反射的光通量;其中,当再生记录于具有厚度t1的第一透明基底之第一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中的资讯时,通过第一部份的第一光通量及通过第三部份的第三光通量会经过第一透明基底收敛于第一光学资讯记录媒体的第一资讯记录平面上,以再生记录于第一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中的资讯,或是将资讯记录于第一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中,及其中,当再生记录于具有于t1之厚度t2的第二透明基底之第二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中的资讯时,通过第二部份的第一光通量及第二光通量会经过第二透明基底收敛于第二光学资讯记录媒体的第二资讯记录平面上,以再生记录于第二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中的资讯,或是将资讯记录于第二光学资讯记录媒体中,及其中,对于不小于通过第一部份之第一光通量的总量的30%之第一光通量的数量而言,满足下述条件公式:0.06≧SC1/f1≧0.002其中,假使第一部份将第一光通量收敛于第一资讯记录平面上,则对处于第一光通量中某高度处之光通量而言,SC1系物镜的第一部份之正弦条件不满足量,假使第一部份将第一光通量收敛于第一资讯记录平面上,则f1对第一光通量而言为物镜的第一部份之焦距。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发明的光学捡取装置的实施例之结构图。第二图系结构图,显示发明之用于光学捡取装置的物镜实施例。第三图(a)及第三图(b)均包含像差图,显示上述物镜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球形像差与正弦条件。第四图系用于上述物镜之波形像差图。第五图系发明之光学捡取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之结构图。第六图(a)及第六图(b)均包含像差图,显示上述物镜的另一实施例中的球形像差及正弦条件。第七图系上述物镜的另一实施例之波前像差图。第八图(a)及第八图(b)均包含像差图,显示m1=m2的条件下所使用之用于光学捡取装置的物镜传统实施例中的球形像差及正弦条件。第九图系m1=m2的条件下所使用之用于光学捡取装置的传统实施例中的波前像差图。第十图系像差图,显示示m1>m2的条件下所使用之用于光学捡取装置的物镜传统实施例中的球形像差及正弦条件。第十一图系m1>m2的条件下所使用之用于光学捡取装置的物镜传统实施例中的波前像差图。第十二图(a)系剖面视图,显示物镜。第十二图(b)系从光源侧观视之物境的前视图。第十三图系剖面视图,显示物镜。第十四图(a)至第十四图(f)系显示透镜特征。第十五图(a)及第十五图(b)系显示波前像差曲线。第十六图(a)系剖面视图,显示物镜。第十七图(a)及第十七图(b)系显示峰値强度比例与相位之间的关系。第十八图(a)及第十八图(b)系显示波前像差曲线。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