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吸附-脱附装置及供应流体反应剂之方法
摘要 一种供贮存 与配送可吸附气体之吸附-脱附装置,其中一种载有有待选择性配送的吸着物气体的物理吸附介质系藉差压脱附及/或热脱附而由吸附材料脱附吸着物气体而输送。吸附材料较佳包括一种材料其特征为,对胂于40托耳(Torr)及于650托耳测量之吸附工作量为每升吸附材料床至少100克胂,例如,具有图l曲线A之吸附等温线特征的吸附材料。
申请公布号 TW434038 申请公布日期 2001.05.16
申请号 TW086115282 申请日期 1997.10.15
申请人 尖端科技材料公司 发明人 格伦.M.汤姆;W.卡尔.奥德兰;詹姆斯.V.麦克马纳斯
分类号 B01D53/02;B01D53/053 主分类号 B01D53/0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赖经臣 台北巿南京东路三段三四六号一一一二室
主权项 1.一种吸附-脱附装置,用于贮存与配送可吸附流体 ,其包含:一贮存与配送容器(10),其系构造及配置用 于盛装固相物理吸附介质、及用于使流体选择性 地流进与流出该容器:一固相物理吸附介质(350),其 系设置于贮存与配送容器中,处于内部可吸附流体 压力;一可吸附流体,以物理方式被吸附于该固相 物理吸附介质上;及一配送总成(12,14,16),而吸附-脱 附装置系配置用于选择性地藉由至少下列一项以 配送该可吸附流体,(a)便可吸附流体从该固相物理 吸附介质差压脱附,及(b)使可吸附流体从该固相物 理吸附介质热脱附,其特征在于:该固相物理吸附 介质包含一碳吸附材料,该碳吸附村料具有一吸附 剂工作量Cw,于5,332.90巴斯卡(40托耳)及86,659.56巴斯 卡(650托耳)对胂气测量,至少为50:其中,该可吸附流 体包含一流体选自胂、磷、矽烷、二甲基矽烷、 锗烷、光气、乙硼烷、氨、锑烷、硫化氢、硒化 氢、碲化氢、一氧化氮、氰化氢、环氧乙烷、气 状氢化物、氘化氢化物、含氯化合物、含溴化合 物、含氟化合物、含碘化合物、含硼化合物、有 机金属化合物、三氟化硼、三氯化硼、十硼烷( decabnrane)、NF3.WF6.三甲基锑、氯化氢、溴化氢、氟 化氢、碘化氢, B2D6.ClF3.GeF4.SiF4.IF5.Br2SbCH3和其混合物及衍生物。2.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中,该碳吸附材料 具有胂气吸附等温线,于25℃,呈压力之函数。满足 下列吸附负载特征: 压力巴斯卡(托耳) 负载(克胂/升吸附剂): 3333.06(25) 35-60 6666.12(50) 75-100 13332.24(100) 100-115 26664.43(200) 160-175 39996.72(300) 200-220 53328.96(400) 225-245 66661.2(500) 240-260 73327.32(550) 250-275 86659.56(650) 260-300。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 其中,该碳吸附材料具有孔隙容积为0.2至2.0立方厘 米孔隙容积/克吸附材料之范围。4.如申请专利范 围第1项之装置,其中,该碳吸附材料具有多于50%孔 隙容积系由直径为0.2奈米12埃)至10奈米(100埃)之范 围之孔所组成。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 中,该碳吸附材料具有平均孔隙直径为0.2奈米(2埃) 至2.0奈米(20埃)之范围。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 装置,其中,该碳吸附材料具有碳吸附材料对胂气 之可脱附吸着物可分率至少为15%。7.如申请专利 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中,该碳吸附材料具有下列吸 附负载特征: 压力巴斯卡(托耳) 负载(克胂/升吸附剂)至少: 3333.06(25) 35 6666.12(50) 75 13332.24(100) 100 26664.48(200) 160 39996.72(300) 200 53328.96(400) 225 66661.2(500) 240 73327.32(550) 250 86659.56(650) -300。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 中,该碳吸附材料具有多于80%孔隙容积系由直径为 0.2奈米(2埃)至10奈米(100埃)之范围之孔所组成。9.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中,该碳吸附材料 具有至少50%孔隙容积为0.2奈米至2奈米(2埃至20埃) 之范围。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中,该 碳吸附材料具有实质上全部的孔隙容积为0.2奈米 至2奈米(2埃至20埃)之范围。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 项之装置,其中,该碳吸附材料具有至少80%孔隙容 积为0.2奈米至2奈米(2埃至20埃)之范围。12.如申请 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中,该碳吸附材料具有平 均孔隙直径为1.0奈米至2.0奈米(10埃至20埃)之范围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中,该碳吸附 材料具有一吸附剂工作量Cw,于5,332.90巴斯卡(40托 耳)及86,659.56巴斯卡(650托耳)对胂气测量,至少为100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中,该碳吸附 材料具有一吸附剂工作量Cw,于5,332.90巴斯卡(40托 耳)及88,659.56巴斯卡(650托耳)对胂气测量,至少为150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中,该碳吸附 材料具有一吸附剂工作量Cw,于5,332.90巴斯卡(40托 耳)及86,659.56巴斯卡(650托耳)对胂气测量,至少为200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中,该碳吸附 材料具有选自下列之任一种构型:珠粒、颗粒、丸 粒、锭、粉末、粒状物、挤塑物、布、网形材料 、蜂巢形基体单晶、碳吸附剂与其它成分之复合 物,及该吸附材料构型之研细或轧碎型。17.如申请 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中,该碳吸附材料包含珠 粒活性碳材料。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装置, 其中,该碳吸附材料包含珠粒活性碳村料,其具有 颗粒大小为0.1毫米至1厘米直径之范围。19.如申请 专利范围第18项之装置,其中,该碳吸附材料包含珠 粒活性碳材料,其具有颗粒大小写0.25至2毫米直径 之范围。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中,该 碳吸附材料不含选自水、金属、和氧化过渡金属 物种中之微量成分浓度足以分解该贮存与配送容 器内的可吸附流体者。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 之装置,其中,于该碳吸附材料上之选自水、金属 、和氧化过渡金属物种中之微量成分浓度不足以 于25℃和该内部压力下、经一年后分解多于5%重量 比之可吸附流体。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之装 置,其中,于该碳吸附材料上之选自水、金属、和 氧化过渡金属物种中之微量成分浓度不足以于25 ℃和该内部压力下、经一年后分解多于1%重量比 之可吸附流体。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之装置, 其中,于该碳吸附材料上之选自水、金属、和氧化 过渡金属物种中之微量成分浓度(以碳吸附材料重 量为基准)不足以于25℃和贮存与配送容器内、经 一周后使可吸附流体分解而导致内部压力升高大 于25%。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之装置,其中,于该 碳吸附材料上之选自水、金属、和氧化过渡金属 物种中之微量成分浓度(以碳吸附材料重量为基准 )不足以于25℃和贮存与配送容器内、经一周后使 可吸附流体分解而导致内部压力升高大于10%。25.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之装置,其中,该碳吸附材料 含有低于350ppm(每百万份之份数)重量比之选自水 和氧化过渡金属物种中之微量成分(以碳吸附材料 重量为基准)。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之装置,其 中,该碳吸附材料含有低于100ppm(每百万份之份数) 重量比之选自水和氧化过渡金属物种中之微量成 分(以碳吸附材料重量为基准)。27.如申请专利范 围第20项之装置,其中,该碳吸附材料含有低于10ppm( 每百万份之份数)重量比之选自水和氧化过渡金属 物种中之微量成分(以碳吸附材料重量为基准)。28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之装置,其中,该碳吸附材 料含有低于1ppm(每百万份之份数)重量比之选自水 和氧化过渡金属物种中之微量成分(以碳吸附材料 重量为基准)。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 中,该可吸附流体系选自矽烷、乙硼烷、胂、膦、 氯、BCl3.BF3.B2D6.六氮化钨、(CH3)3Sb、氟化氢、氯化 氢、GeF4.SiF4.碘化氢、溴化氢、氰化氢、锗烷、氨 、锑烷、硫化氢、硒化氢、碲化氢、和NF3。30.如 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中,该碳吸附材料具 有一相异吸附材料于其表面以改良其吸附。31.如 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之装置,其中,该相异材料可增 进:(1)当吸附剂原先载有流体以待随后配送时,可 增进特定流体之吸附于吸附介质上,及/或(2)当吸 附剂接受由贮存与配送容器配送流体的制程条件 时,可增进流体之脱附。3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 之装置,其中,该碳吸附材料在其表面上具有聚乙 二醇之涂层,俾增进该材料之吸附特性。33.如申请 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又包含一种化学吸附材 料于贮存与配送容器中,其对于对碳吸附材料的吸 附效果有不良影响的污染物具有亲和力。34.如申 请专利范围第33项之装置,其中,该化学吸附材料系 选自: (A)清除剂,包含一撑体,其带有与其结合、但非共 价链结的一种化合物,其于此种污染物存在下可提 供一种阴离子,阴离子可反应而去除此种污染物, 该化合物系选自下列一或多个成分: (i)碳阴离子源化合物,其对应质子化碳阴离子化合 物具有pKa値从22至36;及 (ii)阴离子源化合物,其系经由该碳阴离子源化合 物与吸着物气体反应形成;以及 (B)清除剂,包括: (i)一种惰性撑体,具有表面积为50至1000平方米/克 之范围,及具有高达至少250℃之热安定性;及 (ii)一种活性清除物种,存在于撑体上之浓度为0.01 至1.0莫耳/升撑体,及系经由将选自钠、钾,铷、和 铯之IA族金属、及其混合物与其合金沉积于撑体 上,并于该撑体上热解所形成。35.如申请专利范围 第33项之装置,其中,该化学吸附材料系选自三苯甲 基锂和砷化钾。3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3项之装置, 其中,该化学吸附材料系呈个别化学吸附材料床, 且与该贮存与配送容器内的碳吸附材料作流体流 动连通。3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3项之装置,其中,该 化学吸附材料系分散于贮存与配送容器内的碳吸 附材料中。3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中, 该内部可吸附流体压力系低于159,956.88巴斯卡(1200 托耳)。3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8项之装置,其中,该 可吸附流体系选自气体、蒸气、液体、多相流体 、及流体混合物。4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8项之装 置,其中,该可吸附流体系选自氢化物、氘化氢化 物、卤化物气态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金 属化合物。4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中, 该碳吸附材料之直径系为0.1至1厘米之范围。42.如 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又包含一低温泵(416) ,其系接合至配送总成(404,406,408,410),用于加压脱附 气体及泄放所得之加压气体。43.如申请专利范围 第1项之装置,其中,配送总成(12,14,16)系与一离子植 入系统(52)呈流动连通式接合。44.如申请专利范围 第1项之装置,其中,配送总成(12,14,16)系与一半导体 制造设备呈流动连通式接合。45.一种供应流体反 应剂之方法,其包含使用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 装置,并包括下列步骤:以流体反应剂充填该容器 而将该流体反应剂吸附于该固相物理吸附介质上, 将吸附在固相物理吸附介质上之流体反应剂之压 力保持在不超过约大气压力,并且,藉由从固相物 理吸附介质将流体反应剂脱附以配送流体反应剂, 以及,经由配送总成而从流体配送被脱附的流体反 应剂,其中,该流体反应剂包含一流体选自胂、膦 、矽烷、三甲基矽烷、锗烷、光气、乙硼烷、氨, 锑烷、硫化氢、硒化氢、碲化氢、一氧化氮、氰 化氢、环氧乙烷、氘化氢化物、含氯化合物、含 溴化合物、含氟化合物、含碘化合物、含硼化合 物、有机金属化合物、三氟化硼、三氯化硼、十 硼烷(decaborane)、NF3.WF6.三甲基锑、氯化氢、溴化 氢、氟化氢、碘化氢、B2D6.ClF3.GeF4.SiF4.IF5.Br2SbCH3 和其混合物及衍生物。4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5项 之方法,其中,流体反应剂包含一种流体选自:矽烷 、乙硼烷、胂、膦、氯、BCl3.BF3.B2D6.六氟化钨、( CH3)3Sb、氟化氢、氯化氢、氘化氢化物、GeF4.SiF4. 碘化氢、溴化氢、锗烷、氨、锑烷、硫化氢、硒 化氢、碲化氢、NF3.及其混合物。47.如申请专利范 围第45项之方法,其中,流体反应剂系为一种有机金 属化合物,其包含一金属部分选自:铝、钡、锶、 镓、铟、钨、锑、银、金、钯、钆、钙、锂、钾 、铯、钛、钇、锆、铅、钽、铌、钒、铂、铊、 铋、锡、碲、硒、镍、锌、锰、铁、钴、钼、镁 、钪、铬、铜、镉、镧、和铈。48.如申请专利范 围第45项之方法,其又包含将脱附流体从贮存与配 送容器低温增压至一预定压力,其中该预定压力系 高于流出贮存与配送容器外之脱附流体的压力。 4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5项之方法,其又包含将脱附 之可吸附流体从贮存与配送容器流送至一离子植 入区段。5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5项之方法,其又包 含将脱附之可吸附流体从贮存与配送容器流送至 一半导体制造设备。图式简单说明: 第一图显示对碳吸附剂(曲线A)和对沸石5A(曲线B) 胂之吸附等温线,呈负载胂(克胂/升吸附材料)对压 力(托耳)之函数作图,以及等温带G0和G1,表示本发 明之一种态样之等温情况。 第二图为本发明之广义电务有用的若干示例说明 活性碳吸附剂之累进孔隙容积(立方厘米/克)呈孔 径之函数作图。 第三图为根据本发明之一个具体例之贮存与配送 系统之示意代表图。 第四图为汽缸压力(托耳)呈时间(小时)之函数作图 ,图解显示根据第三图具体例之贮存与配送系统, 于胂填充作业结束后,碳吸附剂上胂气之压力衰减 。 第五图为根据本发明之贮存与配送系统对胂之压 力衰减速率(托耳/小时)呈时间之函数(小时)作图, 其填充后压力特点显示于第四图。 第六图为珠粒碳吸附材料上胂吸附等温线之作图, 对胂负载(克/升)呈贮存与配送容器压力之函数作 图。 第七图为根据本发明之另一具体例之贮存与配送 系统之示意透视图。 第八图为根据本发明之一个具体例,供配送气体之 离子植入用之制程系统,包含一种输送气体之贮存 与配送配置。 第九图为第八图之贮存与配送容器之透视部面图, 显示此种容器之内部构造。 第十图为根据本发明之又一具体例之低温泵贮存 与配送系统装置之示意透视图。 第十一图为评估根据本发明之贮存与配送系统性 能用之输送测量装置之示意代表图。 第十二图为包括5埃分子筛作为吸附材料之贮存与 配送系统(曲线M,资料点符号)和包括珠粒活性碳 作为吸附材料之贮存与配送系统(曲线N,资料点符 号v)之性能图解,显示于以1标准立方厘米胂/分钟 作业时,贮存与配送系统之压力(托耳)呈小时之函 数。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