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高效能风道散热结构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M353624 申请公布日期 2009.03.21
申请号 TW097203741 申请日期 2008.03.06
申请人 陈鸿文 CHEN, HON-WEN 台南县新市乡南科环东路1段31巷2号2楼 发明人 陈鸿文
分类号 H05K7/20 (2006.01);H01L23/34 (2006.01) 主分类号 H05K7/20 (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高效能风道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集热体、集热通道、后散热体、隔热层腔体及上下开口气流通道,该组合是将发热元件紧密连接前集热体,前集热体连接集热通道,集热通道另一端连结包括散热板和鳍状散热片的后散热体,后散热体置于上下开口气流通道腔体内的结构。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高效能风道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集热体,为高导热金属板状体,或包含由发热点延伸的集热管体。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高效能风道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通道,可由致冷晶片、钻石层、钻石镀膜金属、氮化铝、碳化矽或金属等高导热材料制成,集热通道的尺寸大小得依实际热排放量调整。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高效能风道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散热体,包括散热板和上下排布的散热片,;上的鳍状散热片为上下平行排列的鳍状散热片,全面且均匀分布于气流通道的横截面上。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高效能风道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散热体,其组成的后散热板与鳍状散热片可用铝、铜或其他高导热材料制成,后散热板的面积可依排热需求不同进行调整。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高效能风道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层腔体,由隔热材料制成具有下部气流进气口和上部气流排气口的腔体,且腔体中间可安置后散热体。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高效能风道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层腔体,可设计为方型腔体、圆管型腔体、环状伸缩型腔体或扁平管状腔体。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高效能风道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开口气流通道,为隔热层腔体所围城之空间,通道中间安置后散热体。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高效能风道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开口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可依实际需要调整隔热层腔体方向与曲度。图式简单说明:图1为本新型散热结构的分解组装示意图。图2为平面显示器散热结构的横向剖面图。图3为电脑散热结构的横向剖面图。图4为散热结构的俯视剖面图。图5为上下开口气流通道型式的举例图。
地址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