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甩刀之进给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摘要 一种旋转式甩刀之进给装置,其包括一头部,该头部具有一环形线贮放凹穴,一柱,及一自该凹穴径向向内延伸至柱端一开口之环形线进给通道。一成螺圈之甩刀线盘绕于凹穴内,并向内延伸穿过该通道,绕过该柱最后自出口而出。本装置能自动使减短的甩刀伸长。
申请公布号 TW358014 申请公布日期 1999.05.11
申请号 TW085115687 申请日期 1996.12.19
申请人 罗伯特C.伯菲德 发明人 罗伯特C.伯菲德
分类号 A01D50/00 主分类号 A01D50/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巿敦化北路二○一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甩刀进给装置,其包含一具相对之面之旋转头部;头部上一支ix元件用于将头部连接至一旋转驱动装置,以沿一旋转方向使该头部绕着一轴旋转;一位于头部内的环形线贮放凹穴以一距离相距于该轴径向外侧并延伸于该轴周围;一线盘绕元件连接至头部一面并与头部一起旋转,该盘绕元件沿着该轴延伸至头部另一面之一端部;一线盘绕表面位于盘绕元件处之该端部而邻近头部之该另一面;一环形出口位于该头部另一面,沿着该盘绕表面处之该端部而延伸;及一位于头部内之360度线进给通道,其自该贮放凹穴径向向内延伸通过该盘绕表面并到达该出口。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甩刀进给装置,其中该头部包括一位于该头部一面并具有一毂内部表面之毂,及一位于该头部另一面并具有一盖内部表面之盖,该二内部表面环绕该轴延伸并界定出线进给通道。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甩刀进给装置,另包括一位于头部外环之接合处,该接合处将毂及盖固定在一起。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甩刀进给装置,其中该线贮放凹穴包括相互间隔分离之顶壁及底壁,且其中该线进给通道通至该凹穴内,并位于该二壁之间。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之甩刀进给装置,其中该凹穴包括一延伸至该线进给通道之倾斜之缘导壁。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甩刀进给装置,其中该线进给通道包括一邻近该出口且大致上与该轴呈平行延伸之第一部位,一背向该轴之弯曲处,及一延伸至该贮放凹穴之一第二部位。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甩刀进给装置,乃包括一以可旋转方式固定在该头部之该另一面之线导引元件,该元件环绕线盘绕表面之该端部,并具有一叠于该盘绕表面上之线制动表面,及一径向背离该制动表面之第一线导引物。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甩刀进给装置,其中该线导引元件包括一第二线导引物,该二导引物之位置相互差距180度。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甩刀进给装置,其中各导引物均包括一槽,各槽彼此呈平行延伸,并以背离该出口之切线角度朝相反方向延伸。1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甩刀进给装置,其另包括一导件,该导件连接至该线盘绕元件之端部。1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甩刀进给装置,其中该线进给通道包括一90度弯曲处,并通至该贮放凹穴内壁之中央。1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甩刀进给装置,另包括一置入贮放凹穴之环形甩刀线匣。1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甩刀进给装置,其中该线盘绕元件包含一圆柱形柱。1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甩刀进给装置,其另包括一连续之第一段甩刀线,该段甩刀线具有一綑绕于甩刀贮放凹穴内之大直径螺圈,自该綑绕螺圈起径向向内延伸进入该线进给通道而到达该盘绕表面之一第一部位,一以相反于头部旋转方向而盘绕在甩刀盘绕表面上之小直径螺圈,及一自出口延伸而出之第二部位,以形成一甩刀。1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甩刀进给装置,其中该小直径螺圈自该盘绕表面起径向向外延伸一距离。1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甩刀进给装置,其中该第一部位包括一位于该盘绕元件一侧之后弯弧。1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甩刀进给装置,其中该线进给通道之宽度小于甩刀线厚度的两倍。18.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甩刀进给装置,另包括一连续之第二段甩刀线,其具有一綑绕于甩刀贮放凹穴内之大直径螺圈,自该綑绕螺圈起径向向内延伸进入该线进给通道而到达该盘绕表面之一第一部位,一盘绕在甩刀盘绕表面上而位于第一段甩刀线之两个螺圈之间之小直径螺圈,及一自该出口延伸而出之第二部位,以形成一甩刀。1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8项之甩刀进给装置,其中该线进给通道之宽度小于该甩刀线厚度之两倍。2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甩刀进给装置,另包括一线导引元件,其以可旋转方式固定在头部内而环绕线盘绕表面,并界定一叠于盘绕表面上之线制动表面,以及一对位于该元件上相互差距约180度之线导引出口,该甩刀并延伸穿过该出口。2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之甩刀进给装置,其中该线导引出口包含背离该出口而沿切线角度平行延伸之长孔。2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甩刀进给装置,另包括一固定在该盘绕元件端部而叠于线导引元件上之导件。23.一种自动甩刀进给装置,包含一具相对面之旋转式头部;一延伸于该二面之间的外环裙部;一第一面上之毂;一第二面上之盖;一毂与盖之间之接合处;一头部第一面上之旋转驱动支ix元件,该元件用以将头部连接至一旋转驱动装置之输出上,以使头部绕着一延伸穿过该二面之轴旋转;该毂包括一中央盘绕元件,该中央盘绕元件沿着该轴延伸至一环形出口,该环形出口位于头部另一面之盖中;一位于该盘绕元件端部之线盘绕表面;一界于头部内而位于毂与盖之间之环形线贮放凹穴,且于该元件径向外侧一距离处有一360度完全畅通之线进给通道,其自一面向该线贮放凹穴之环形入口朝该盘绕元件向内延伸,并沿着线盘绕表面而到达出口;该毂界定一位于该通道一面之第一内部表面,且该盖界定一位于该通道另一面之第二内部表面。2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之甩刀进给装置,另包括一可旋转固定于该盖上之线导引元件,该线导引元件并环绕该盘绕元件之端部。2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之甩刀进给装置,另包括一固定在该盘绕元件之端部上之导件,该导件并叠于该线导引元件上。26.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之甩刀进给装置,其中该线导引元件包括一叠于该盘绕表面之线制动表面,及一第一线导引物。27.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甩刀进给装置,其中该线导引元件包括一第二线导引物,其与该一线导引物相隔180度。28.一种操作一旋转式甩刀之方法,该甩刀之型式系具有一旋转头部,该头部并且有一环形线贮放凹穴及一位于该凹穴内之大直径螺圈之甩刀线,包含下列步骤:a)使该头部及螺圈以一方向绕着一轴旋转,该轴延伸穿过该凹穴之中央;及b)自该螺圈将甩刀线朝径向方向向内延伸转动,以一相反于头部绕着该轴转动之方向,绕着该环绕于轴之凹穴中央之一表面将该线盘绕,以形成一该表面上之小直径螺圈,并将该甩刀线自头部延伸而出,通过一位于该表面端部之环形出口,再自该出口径向抽出,以形成一具一自由端之甩刀。29.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8项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c)以一相同于头部旋转方向之方向,对甩刀施以一可使其自该表面释出之离心力,以使该甩刀伸长;d)以一相反于头部旋转方向之方向,对甩刀施以一可使其卷绕于该表面上之阻力,以使该甩刀缩回;及e)建立离心力与阻力间之平衡关系,以维持甩刀之长度。30.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9项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f)对该延伸于螺圈间之甩刀的旋转部位施以一离心力,以使盘绕表面上之小螺圈张紧。31.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g)将甩刀自由端上之材料去除,以减短甩刀之长度;h)以相同于头部旋转方向之方向,将甩刀绕着盘绕表面转动,以使甩刀伸长,并得以重新建立离心力及阻力间之平衡关系;及i)将该大螺圈之甩刀线喂给至小螺圈上。32.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8项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c)降低头部绕着该轴的旋转速度,及d)再使该线延伸于螺圈间之部份背离该小直径螺圈而倾斜,以使盘绕表面上之螺圈张紧。33.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2项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e)使该线延伸于螺圈间之部份形成一后弯弧。34.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8项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c)使两段甩刀线盘绕于贮放凹穴中,自该凹穴将使各段之部份以径向方向向内盘绕该盘绕表面,再使其经由出口而出,以形成两段甩刀;及d)维持每一甩刀于开口中相隔180度。35.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4项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e)在欲防止另一甩刀线自出口喂给而出时,停止头部转动。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系本案之旋转式甩刀进给装置之第一实施例中沿着头部截取之垂直剖面图;第二图系大致上沿着第一图中之线2-2所截取之视图;第三图系沿第一图及第二图所示之线导引元件所截取之垂直剖视图;第三图A系该线导引元件之仰视图;第四图系第一图中之头部之水平仰视图,其中该头部部份已移除,并显示出甩刀及线以一第一方向盘绕于头部内;第五图类似第四图,显示该线以一第二方向盘绕于头部内;第六图系沿一线匣所截取之垂直剖视图;及第七图系一旋转式甩刀进给装置之第二实施例之垂直剖视图,其使用第六图中所示之匣。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