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支︴薄膜组装、制备此种支︴薄膜组装之方法、使用此种支︴薄膜组装过滤流体之方法以及由此种支︴薄膜组装制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撑薄膜组装,系由一薄膜藉着一非织物黏附至一支撑材料上所构成,同时该非织物系由介于其间之多重成份纤维所构成,其中该等多重成份织维包含一第一聚合物与一第二聚合物,而使得该第二聚合物系出现于该等多重成份纤维之表面之至少一部分上,且具有一软化温度低于该第一聚合物、该薄膜以及该支撑材料之软化温度,同时该支撑薄膜组装具有一水流动率至少为仅有该薄膜之时之水流动率之大约20%。本发明也提供了一过滤器元件,该过滤器元件系包含一外壳与此种支撑薄膜组装,以及一种制备此种支撑薄膜组装之方法及使用此种支撑薄膜组装之方法。
申请公布号 TW305890 申请公布日期 1997.05.21
申请号 TW084111339 申请日期 1995.10.27
申请人 帷幕公司 发明人 彼得.琼.狄更;东尼.爱利克斯;麦可.罗柏.吉尔德斯利夫;汤玛斯.查尔士.格塞尔
分类号 D04H1/04 主分类号 D04H1/0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林镒珠 台北巿长安东路二段一一二号九楼
主权项 1.一种支撑薄膜组装,系由一薄膜藉着一非织物黏附至一支撑材料上所构成,同时该非织物系由介于其间之多重成份纤维所构成,该等多重成份纤维包含一第一聚合物与一第二聚合物,而使得该第二聚合物系出现于该等多重成份纤维之表面之至少一部分上,且具有一软化温度低于该第一聚合物、该薄膜以及该支撑材料之软化温度,同时该支撑薄膜组装具有一水流动率为仅有该薄膜之时之水流动率之20%至100%。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中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其中该等多重成份纤维包含10至99重量百分比之该第一聚合物,以及90至1重量百分比之该第二聚合物。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中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其中该等多重成份纤维包含30至99重量百分比之该第一聚合物,以及70至1重量百分比之该第二聚合物。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中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其中该等多重成份纤维包含40至60重量百分比之该第一聚合物,以及60至40重量百分比之该第二聚合物。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4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其中介于该薄膜与该非织物之间之剥离强度以及介于该非织物与支撑材料之间之剥离强度均为50公斤/米或是更高。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4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其中该薄膜系为一具有微孔之聚合物薄膜。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中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其中该薄膜包含一聚合物,该聚合物系选自以下一组之聚合物:聚醯胺、聚偏二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醚mrhni、聚乙烯,以及聚丙烯。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4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其中该薄膜系为一具有微孔之金属薄膜。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4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其中该第一聚合物与该第二聚合物系为聚烯烃类以及/或者聚酯类。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中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其中该第一聚合物系为聚酯,且该第二聚合物系为聚乙烯。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4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其中该等多重成份纤维包含一蕊线,系由该第一聚合物所构成,以及一外层覆盖物,系由该第二聚合物所构成。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4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其中该等多重成份纤维之非织物系具有一层片重量为200公克/平方米或是更少。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中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其中该等多重成份纤维之非织物系具有一层片重量为20公克/平方米至200公克/平方米之间。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4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其中该等多重成份纤维系具有一平均直径为50微米或是更小。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中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其中该等多重成份纤维系具有一平均直径为5微米至50微米。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4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其中该非织物系具有一厚度为从50微米至5000微米之间。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4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其中该支撑材料系为一聚合物支撑材料。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4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其中该支撑材料系为一金属支撑材料。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4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其中该支撑材料系为多孔性的。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4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其中该薄膜与该支撑材料系为同一。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4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其中该薄膜、第一聚合物,以及该支撑材料系具有软化温度较该第二聚合物之软化温度要高出摄氏20度或是更多。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中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其中该薄膜、第一聚合物,以及该支撑材料系具有其软化温度较该第二聚合物之软化温度要高出摄氏50度或是更多。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4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其中该第二聚合物系具有一软化温度摄氏110度至摄氏200度。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4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起中该支撑薄膜组装系具有一水流动率为仅有该薄膜之时之水流动率之50-100%。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中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起中该支撑薄膜组装系具有一水流动率为仅有该薄膜之时之水流动率之70-100%。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中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起中该支撑薄膜组装系具有一水流动率为仅有该薄膜之时之水流动率之90-100%。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4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其中该非织物之一部分系对流体流动为不透性的。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7项中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其中该支撑薄膜组装系具有边缘,且该等边缘之至少一部分系因该非织物之不透性部分而被不渗透液体地密封。29.一种过滤一流体之方法,该方法包括把一种流体通过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4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3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9项中所述之方法,其中该薄膜系受到流体剪力为200,000每秒(1/秒)或是更高。31.一种过滤器元件,包含一个外壳以及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至4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支撑薄膜组装。32.一种制备一支撑薄膜组装之方法,其中该方法系包含:(a)将一个多重成份纤维之非织物定位于一薄膜与支撑材料之间以形成一支撑薄膜组装,其中该等多重成份纤维包含一第一聚合物与一第二聚合物,其中该第二聚合物系出现于该等多重成份纤维之表面之至少一部分上,且具有一软化温度低于该第一聚合物、该薄膜以及该支撑材料之软化温度;(b)将该非织物加热至一高于该第二聚合物之软化温度但低于该第一聚合物、该薄膜以及该支撑材料之软化温度之温度;以及(c)当该非织物处于一高于该第二聚合物之软化温度之时,施加一压力至该支撑薄膜组装,以使得该薄膜与该支撑材料被黏附至该非织物上,同时该支撑薄膜组装具有一水流动率为仅有该薄膜之时之水流动率之20-100%。3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项中所述之方法,其中该等多重成份纤维包含10至99重量百分比之该第一聚合物,以及90至1重量百分比之该第二聚合物。3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3项中所述之方法,其中该等多重成份纤维包含30至99重量百分比之该第一聚合物,以及70至1重量百分比之该第二聚合物。3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4项中所述之方法,其中该等多重成份纤维包含40至60重量百分比之该第一聚合物,以及60至40重量百分比之该第二聚合物。3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至35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方法,其中介于该薄膜与该非织物之间之剥离强度以及介于该非织物与支撑材料之间之剥离强度均为50公斤/米或是更高。3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至35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薄膜系为一具有微孔之聚合物薄膜。3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7项中所述之方法,其中该薄膜包含一聚合物,该聚合物系选自以下一组之聚合物:聚醯胺、聚偏二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醚mrhni、聚乙烯,以及聚丙烯。3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至35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薄膜系为一具有微孔之金属薄膜。4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至35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第一聚合物与该第二聚合物系为聚烯烃类以及/或者聚酯类。4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0项中所述之方法,其中该第一聚合物系为聚酯,且该第二聚合物系为聚乙烯。4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至35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等多重成份纤维包含一蕊线,系由该第一聚合物所构成,以及一外层覆盖物,系由该第二聚合物所构成。4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至35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等多重成份纤维之非织物系具有一层片重量为200公克/平方米或是更少。4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3项中所述之方法,其中该等多重成份纤维之非织物系具有一层片重量为20公克/平方米至200公克/平方米之间。4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至35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等多重成份纤维系具有一平均直径为50微米或是更小。4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5项中所述之方法,其中该等多重成份纤维系具有一平均直径为5微米至50微米。4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至35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非织物系具有一厚度为从50微米至5000微米之间。4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至35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支撑材料系为一聚合物支撑材料。4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至35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支撑材料系为一金属支撑材料。5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至35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支撑材料系为多孔性的。5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至35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薄膜与该支撑材料系为同一。5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至35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薄膜、第一聚合物,以及该支撑材料系具有软化温度较该第二聚合物之软化温度要高出摄氏20度或是更多。5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2项中所述之方法,其中该薄膜、第一聚合物,以及该支撑材料系具有其软化温度较该第二聚合物之软化温度要高出摄氏50度或是更多。5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至35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第二聚合物系具有一软化温度摄氏110度至摄氏200度。5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至35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方法,起中该支撑薄膜组装系具有一水流动率为仅有该薄膜之时之水流动率之50-100%。5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5项中所述之方法,起中该支薄膜组装系具有一水流动率为仅有该薄膜之时之水流动率之70-100%。5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6项中所述之方法,起中该支薄膜组装系具有一水流动率为仅有该薄膜之时之水流动率之90-100%。5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至35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支撑薄膜组装处于一个高于该第二聚合物之软化温度之温度下时,系受到一个5至1500仟巴斯卡(kPa)之施压力持续一段1至60秒之时间。5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至35项中任一项所述之方法,其中该方法更进一步包含:将该非织物加热至一温度与受到一压力足以使得该非织物之一部分系对流体流动为不透性的。6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9项中所述之方法,其中该支撑薄膜组装系具有边缘,且该等边缘之至少一部分系因该非织物之不透性部分而被不渗透液体地密封。图示简单说明:第一图系本发明之一个实施例之侧视图。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