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用于冷却电子组件之挠性热传递装置
摘要 一种适于与热源作热连接之热传递装置,其可自热源中传出热能。热传递装置包含一容器,它实质上不透过液体,同时形成一种实质上不含气体的可膨胀室。热传递液体置于可膨胀室内以供与热源作热连接。热传递液体拥有等于或低于热源操作温度的沸点。当热源处于非操作状态时,热传递液体受到压缩而实质上充满于可膨胀室中;当热源处于操作状态时,热传递液体自热源传导热能。液体蒸发且在可膨胀室内形成蒸气,使得可膨胀室膨胀,且在液体之上产生蒸气空间。一种冷凝器在远离热源的地方将蒸气凝结为冷凝液。冷凝液接着回流至液体中供再次冷却热源。
申请公布号 TW280088 申请公布日期 1996.07.01
申请号 TW084101904 申请日期 1995.03.01
申请人 孟尼苏泰矿务及制造公司 发明人 刘.A.突西南特
分类号 F28D15/00;H05K7/20 主分类号 F28D15/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巿敦化北路二○一号七楼
主权项 2.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热传递装置,其中容 器包含 由多层式热封热塑膜制成的挠性袋。3. 根据申请 专利范围第1项之热传递装置,其中该可膨胀 室包含至少一挠性表面,以容许该可膨胀室之膨胀 及收缩 。4.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热传递装置,其中 该可膨胀 室可响应自热源所传导之热变化,而在一第一容量 及一第 二容量之间膨胀及收缩,其方式为该可膨胀室实质 上不受 自热源所传导之热变化之影响,而维持液体大约于 大气压 力。5.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热传递装置,其 中该液体包 含含氟化学液体(fluorochemical liquid)。6. 根据申请 专利范围第1项之热传递装置,进一步包含: 一热界面,其穿过容器内的通孔,且与容器呈密封 相连, 热界面拥有置于容器之外且与热源作热性相连的 第一部位 ,以及置于容器之内且浸泡于液体中以与液体作热 交流的 第二部位。7.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热传递装 置,进一步包含: 电力及通讯线,其与热源相连,且自热源穿过容器 上的通 孔,而通孔在电力及通讯线的四周被加以密封;且 且其中该热源系置于容器内且浸泡于液体中。8.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热传递装置,其中冷凝 器依 附于容器,且与其呈热交流。9.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 第1项之热传递装置,其中冷凝器置 于容器之外,且与容器相连,使得冷凝器可与蒸气 相通。10.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热传递装置, 进一步包含 : 一位于该可膨胀室内部之蒸汽逆流区;且 其中该冷凝器包含一至少部分位于该蒸汽逆流区 内部之内 部冷凝表面。11.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热传 递装置,进一步包含 : 一位于该可膨胀室内部之蒸汽逆流区;且 其中该冷凝器延伸穿过容器内之通孔,并呈密封式 地与容 器相连,冷凝器具有一至少部分位于该蒸汽逆流区 内并部 分位于该液体上方之冷凝表面,其中该冷凝表面系 与该散 热表面呈热连接。12.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 热传递装置,其中该冷凝 表面包含许多突片,以提供一伸展的冷凝表面。13.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热传递装置,其中该冷 凝 表面位于可膨胀室之内部,其方式为当传导自热源 之热增 加而导致蒸汽逆流区膨胀时,该冷凝表面即逐渐增 加地曝 露于蒸汽中。14.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热传 递装置,进一步包含 一延伸于冷凝器及液体之间的灯心。15. 根据申请 专利范围第1项之热传递装置,其中该伸展 的散热表面包含许多突片。16. 一种适于与一热源 呈热连接之双相热传递装置,拥有 操作状态及非操作状态,热源在当操作状态时拥有 操作温 度,热传递装置包含: 一挠性袋,系实质上不透液性,并至少具有室其可 在一第 一容量及一第二容量之间膨胀; 一热传递液体,其与热源呈热性相连,并拥有等于 或低于 热源操作温度之沸点,其中当热源处于非操作状态 时,该 热传递液体被压缩并实质上填满第一容量,而当热 源处于 操作状态时,液体成为饱和而形成蒸汽;以及 一刚性之冷凝器,其系与蒸汽热性相连,具有高热 传导性 ,并具有位于该可膨胀室外之一伸展散热表面。17.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双相热传递装置,进一 步 包含: 一热界面,其穿过挠性袋中之通孔,且与挠性袋呈 密封相 连,该热界面拥有置于挠性袋之外且与热源作热性 相连之 第一部位,以及置于挠性袋内且浸泡于热传递液体 作热交 流之第二部位。18.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双 相热传递装置,进一步 包含: 电力及通讯性,其与热源相连,且自热源穿过挠性 袋上的 通孔,而通孔在电力及通讯线的四周被加以密封; 且 其中该热源系置于容器内且浸泡于液体中。19. 根 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双相热传递装置,其中该 冷凝器系置于挠性袋之外,且与挠性袋相连,使得 冷凝器 可与蒸汽相通。20. 根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双 相热传递装置,进一步 包含: 一位于可膨胀室内部之蒸汽逆流区;且 其中该冷凝器延伸穿过挠性袋内之通孔,并呈密封 式地与 挠性袋相连,冷凝器具有一至少部分位于该蒸汽逆 流区内 并部分位于该热传递液体上方之冷凝表面,其中该 冷凝表 面系与该散热表面呈热连接。21. 根据申请专利范 围第16项之双相热传递装置,进一步 包含一延伸于冷凝性及热传递液之间的灯心。22. 一种适于将热传导离开一热源之双相热传递装置, 拥 有操作状态及非操作状态,该热传递装置包含: 一容器,其实质上为不透液性,且形成至少一个可 膨胀室 ,其可响应来自热源之热流而在第一容量及第二容 量之间 膨胀及收缩,以维持该可膨胀室内部压力于实质上 大气压 力下; 一热传导液体,其位置在可膨胀室内,并与热源呈 热性相 连,其中液体之化学性质系选择为: 当热源处于非操作状态时,可膨胀室具有第一容量 ,而液 体系受压且实质上填满该第一容量;且 当热源处于操作状态时,液体系饱和且部分液体蒸 发而形 成蒸汽,可膨胀室自第一容量朝第二容量膨胀,并 产生在 可膨胀室内部而位于该液体上方之一蒸汽空间;以 及 一冷凝器,系与蒸汽呈热性连接,具有一高热传导 性及一 伸展之散热表面。23. 一种热传递装置,包含: 一电子装置,被维持在一操作状态及一非操作状态 中,其 中该电子装置在其处于操作状态时具有一操作温 度; 一挠性热传递袋,其实质上为不透液性,并形成至 少一可 膨胀室,可在一第一容量及一第二容量之间膨胀及 收缩; 一双向热传递液体,其系位于该可膨胀室之内部; 并与该电子装置呈热连接,其中该液体具有一相当 于或低 于电子装置操作温度之沸点,使得当电子装置处于 非操作 状态时,液体被压缩且实质上填满该第一容量,而 当电子 装置处于操作状态时,液体系饱和且部分液体气化 成蒸汽 ,导致该可膨胀室自第一容量朝第二容量膨胀,并 产生一 位于可膨胀室内可在该液体上方之蒸汽空间;以及 一冷凝器,系附着于挠性袋,与蒸汽呈热连接,并具 有位 于可膨胀室外之一伸展散热表面。24. 一种适于与 一热源呈热连接之双相热传递装置,拥有 操作状态及非操作状态;热源在当操作状态时拥有 操作温 度,热传递装置包含: 一热传递液体,与热源呈热连接,并具有一沸点,其 相当 于或低于该热源之操作温度; 一容器装置,系可在一第一容量及一第二容量之间 膨胀, 以维持该热传递液体于大气压力下,当热源处于非 操作状 态时,可维持热传递液体于被压缩状态,而当热源 处于操 作状态时,维持热传递液体于饱和状态,使得部分 热传递 液体气化,以形成蒸气,致使容器自第一容量朝第 二容量 膨胀; 一装置,可供凝结蒸汽为冷凝液状而位于远离热源 之处; 以及 一散热装置,其系与该冷凝装置热连接,且其具有 一刚性 之伸展散热表面,以散热于一可维持该冷传递液体 于大气 压力下之速率,并维持该容器装置于一介于第一容 量与第 二容量间之最少容量。25. 一种适于与一热源呈热 连接之双相热传递装置,该热 传递装置包含; 一挠性袋,其系实质上不透液性,并具有至少一室, 可自 一第一容量膨胀至一第二容量; 一热传递液体,系与热源呈热连接,而位于该挠性 袋内; 一刚性冷凝器,系呈密封式附着于该挠性袋上,具 有一高 热传导性,及一位于挠性袋内延伸冷凝表面,以及 一位于 挠性袋外之伸展散热表面。图示简单说明: 图1(a),1(b)及1(c)为与外热源呈热性连接之双相热传 递 装置的剖面图,该热源为符合本发明而具不同的操 作状态 。 图2为符合本发明之热界面的剖面图。 图3为符合本发明之冷凝器的剖面图。 图4为变通之双相热传递装置的剖面图,其中热源 置于袋 子内,同时被浸泡于热传递液体中。 图5为变通之热传递装置的方块图,它符合本发明 而拥有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