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简易施工之木质等地砖构造
摘要 本创作有关于木质等地砖构造之改良,特别是指一种简易施工之木质等地砖构造,它包含具有弹性及可挠性之衔接垫,且在衔接垫上具有凸出之接缝凸条。利用多片衔接垫在所需之地面上拼排成所需面积与所需形状之座垫,并且使各接缝凸条衔接成多个嵌镶坑,再将多片木质等地砖一一嵌镶于该等嵌镶坑内。由于互相邻接之多片地砖块之中,每片地砖块的其中一角隅均集中于同一衔接垫上之同一位置,因此各片地砖片的邻接部位均为平坦而且无高低不平之问题。所以可以省去知必须先在地面上钉上夹板等繁复且高难度的施工手续,大幅简化施工手续,并同时具有隔音、可局部更换、不破坏原有地面、因富于弹性所以不论站立或行走都很舒适等多项优点。
申请公布号 TW257247 申请公布日期 1995.09.11
申请号 TW083208891 申请日期 1994.06.23
申请人 刘介平 发明人 刘介平
分类号 E04F15/04 主分类号 E04F15/0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简易施工之木质等地砖构造,包含:(A)衔接垫,该衔接垫具有至少一条凸出于该衔接垫表面上之接缝凸条;(B)地砖块,该地砖块系舖放于上述衔接垫上,且该地砖块之至少一个边缘系与上述衔接垫之接缝凸条邻接;藉由多片上述之衔接垫依序拼排,使该等衔接垫之接缝凸条拼接成具有封闭或非封闭边缘之嵌镶坑,并供多片上述地砖块分别嵌镶于上述嵌镶坑内。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界定之简易施工之木质等地砖构造,其中上述接缝凸条之两侧分别具有第一嵌镶部,而且上述地砖块之边缘具有第二嵌镶部,上述第一嵌镶部及第二嵌镶部系互相嵌镶,互相嵌镶之第一嵌镶部及第二嵌镶部等二个嵌镶部之中,其中一个嵌镶部系凹入,而另外一个嵌镶部则为凸出,以便于互相嵌镶。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界定之简易施工之木质等地砖构造,其中该衔接垫得为具有可挠性及弹性之材质。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界定之简易施工之木质等地砖构造,其中该衔接垫得为具有弹性及可挠性之材质。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3或4项所界定之简易施工之木质等地砖构造,其中至少一片衔接垫上之接缝凸条得呈十字型,并供四片地砖块之其中一个角落拼接于同一衔接垫上,且使同一片地砖块分别舖放于四片衔接垫之四个角落。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3或4项所界定之简易施工之木质等地砖构造,其中至少一片衔接垫上之接缝凸条系呈十字型,且在该十字型交叉部位具有一个封闭形状之接缝凸条,并形成嵌镶坑,以便于嵌镶地砖块。7.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3或4项所界定之简易施工之木质等地砖构造,其中该衔接垫得仅具有一条接缝凸条,以便于把二片毗邻之地砖块予以衔接。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3或4项所界定之简易施工之木质等地砖构造,其中该衔接垫得进一步具有凸出于该衔接垫之第一定位部,而且在上述地砖块之对应位置上进一步具有第二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与上述第二定位部互相衔合,上述互相衔合之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等二个定位部之中,其中一个定位部为凸出之凸柱,而另外一个定位部则为凹入之凹坑或凹孔,以便与上述凸柱互相衔合。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2.3或4项所界定之简易施工之木质等地砖构造,其中该衔接垫之边缘得进一步具有拼接齿,以便于藉此拼接齿与毗邻之衔接垫之拼接齿互相衔接。10.一种简易施工之木质等地砖构造,包含:(A)衔接垫,该衔接垫表面上具有:至少一圈封闭或非封闭形状且凸出于该衔接垫表面之第一接缝凸条,并且在该封闭或非封闭的第一接缝凸条所围成之区域内形成第一嵌镶坑;及凸出于上述衔接垫表面上且衔接上述第一接缝凸条之第二接缝凸条,该第二接缝凸条得与毗邻之衔接垫的第二接缝凸条拼接成具有封闭或非封闭边缘之第二嵌镶坑;上述衔接垫为具有可挠性及弹性之材质;(B)地砖块,该地砖块系舖放于上述衔接垫之第一嵌镶坑及第二嵌镶坑内。1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界定之简易施工之木质等地砖构造,其中上述接缝凸条之两侧分别具有第一嵌镶部,而且上述地砖块之边缘具有第二嵌镶部,上述第一嵌镶部及第二嵌镶部系互相嵌镶,互相嵌镶之第一嵌镶部及第二嵌镶部等二个嵌镶部之中,其中一个嵌镶部系凹入,而另外一个嵌镶部则为凸出,以便于互相嵌镶。1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0或11项所界定之简易施工之木质等地砖构造,其中该衔接垫得进一步具有凸出于该衔接垫之第一定位部,而且在上述地砖块之对应位置上进一步具有第二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与上述第二定位部互相衔合,上述互相衔合之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等二个定位部之中,其中一个定位部为凸出之凸柱,而另外一个定位部则为凹入之凹坑或凹孔,以便与上述凸柱互相衔合。1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0或11项所界定之简易施工之木质等地砖构造,其中该衔接垫之边缘得进一步具有拼接齿,以便于藉此拼接齿与毗邻之衔接垫之拼接齿互相衔接。图示简单说明:第1图:为本创作衔接垫之单片透视图,第2图:为自第1图中所示衔接垫的中心部位之局部放大透视图,第3图:为本创作衔接垫之单片透视图,第4图:为本创作地砖块之顶面的透视图,第5图:为本创作地砖块之底面的透视图,第6图:为本创作地砖构造舖设时之透视图,第7图:为本创作衔接垫之俯视图,第8图:为自第7图中之割面线8-8处所见到之剖面放大图,第9图:为自第7图中之割面线9-9处所见到之剖面放大图,第10图:为自第7图中之割面线10-10处所见到之剖面放大图,第11图:为本创作舖设组合后之剖面图,第12图:为自第1图所见到之俯视图,第13图:为利用第12图所示之衔接垫完成舖设以后之俯视图,第14图:为自第12图中左下角之局部放大图,第15图:为本创作衔接垫之第二实施例之俯视图,它与第12图之第一实施例之间的差异在于,第15图所示之第二实施例中间多了一个呈45布署之小区域嵌镶坑,第16图:为利用第15图所示之衔接垫完成舖设之后之俯视图,第17图:为本创作衔接垫之第三实施例之俯视图,它与第12图所示之第一实施之差异在于第17图所示衔接垫之第三实施例的周缘少了拼接齿,第18图:为本创作衔接垫之第四实施例之俯视图,它与第1图之最大差异在于,第18图所示之衔接垫具有至少一个封闭的接缝凸条,第19图:为第18图之俯视图,第20图:为数个第19图所示之衔接垫拼排后之俯视图,及
地址 台北县板桥巿三民路二段三十五巷二号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