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置于自然温能体的立式流体热交换器
摘要 一种置于自然温能体的立式流体热交换器,是呈立式中继流体蓄储桶设有流体入口及流体出口,供以垂直或向下斜置的方式全部或部分置入于自然温能体,中继流体蓄储桶内暂存可对外流动导温流体,内部设有温能交换装置,温能交换装置设有流体管路供流通导温流体,以和中继流体蓄储桶内流体作热交换,而中继流体蓄储桶内流体则与自然温能体作热交换。
申请公布号 CN102052862B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8.10
申请号 CN201010533424.6 申请日期 2010.11.05
申请人 杨泰和 发明人 杨泰和
分类号 F28D1/06(2006.01)I;F28F27/00(2006.01)I;F24J3/06(2006.01)I;F24F5/00(2006.01)I 主分类号 F28D1/06(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代理人 徐乐慧
主权项 一种置于自然温能体的立式流体热交换器,主要为借由呈立式中继流体蓄储桶状的流体热交换器,供以垂直或向下斜置的设置方式包括贴设或全部置入或部分置入于自然温能体,自然温能体包括浅层地表的土壤中或湖、河、海或池塘或人工建构水库或设置的流体池流体蓄储的人工设施,中继流体蓄储桶设有至少一个流体入口及至少一个流体出口,中继流体蓄储桶内暂存可对外流动导温流体,以作为设置于浅层温能体的辅助蓄水桶功能,中继流体蓄储桶状结构内部设有温能交换装置,温能交换装置设有至少一路流体管路供流通导温流体,以和中继流体蓄储桶内流体作热交换,而中继流体蓄储桶内流体则与自然温能体浅层地表的土壤中或湖、河、海或池塘或人工建构水库或设置的流体池流体蓄储的人工设施的温能作热交换,其主要构成如下:──中继流体蓄储桶(700):为由导热材料所构成而呈一体式或组合式的中继流体蓄储桶(700),其中流体入口(701)为设置于中继流体蓄储桶(700)的低处,而流体出口(702)为设置于中继流体蓄储桶(700)的高处,或两者的设置位置为相反,以避免中继流体蓄储桶(700)内部低处流体停滞;──通过中继流体蓄储桶(700)的流体,为借外力加压、或位差重力或于流体入口(701)及/或流体出口(702)设置泵浦(704),而借由人力或控制装置(2000)的操控作泵送或泵吸,以驱动液态、或气态、或液态转气态、或气态转液态的流体,包括泵动或停止或泵动流量的调节;──中继流体蓄储桶(700)的内部,设置一个以上的流体对流体的温能交换装置(705);──温能交换装置(705)具有独立的流路供通过流体,以供与中继流体蓄储桶(700)内部的流体作热交换,温能交换装置(705)包括直接由流体管路呈U型、螺旋状、波浪状的管状流路结构所构成,及/或于温能交换装置的U管状流路结构加设导热翼片,所述温能交换装置(705)的流体管路为具有流体入口(708)及流体出口(709);──温能交换装置(705)为直接在导热结构体的内部设置流路,并具有流体入口(708)及流体出口(709),及/或温能交换装置(705)于导热结构体延伸导热翼片;──通过温能交换装置(705)的流体通路的流体为借外力加压、或位差重力或设置泵浦作泵送或泵吸,以个别驱动相同或不同的液态或气态或液态转气态、或气态转液态的流体;──控制装置(2000):为由电力或机力或流力或磁力为致动力的控制装置,以供操控泵浦(704),此项控制装置(2000)为于设置泵浦(704)时同时设置;其中:供内设温能交换装置(705)的筒形中继流体蓄储桶(700),包括为两个以上,其个别中继流体蓄储桶(700)内部个别流体通路为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不同的中继流体蓄储桶(700),为个别运作,供个别通过相同或不同种类的流体;中继流体蓄储桶(700)的内部,为具有分隔为两路以上的流体通路,个别流路为个别设有流体入口及流体出口;中继流体蓄储桶(700)的内部为具有两路以上的流体通路时,其个别流体通路为个别运作,而供通过相同或不同的流体;中继流体蓄储桶(700)的内部为具有两路以上的流体通路时,其个别流体通路为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中继流体蓄储桶(700)为由导热材料所构成,呈上大下小的两段以上的阶级状结构,包括截面积较大的上段结构及截面积较小的下段结构,中继流体蓄储桶下段(7001)沿垂直轴向的断面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三边以上的多边形所构成;或由中继流体蓄储桶(700)上段较大底段较小的圆锥形或至少三面的锥形或梯形结构所构成;包括①中继流体蓄储桶(700)制成圆锥形;或②中继流体蓄储桶(700)制成倒置的角锥形多面立体形状;或③中继流体蓄储桶(700)制成倒置的梯形圆锥体状结构;或④中继流体蓄储桶(700)制成倒置的梯形角锥多面立体形状;供以垂直或向下斜置的设置方式包括贴设或全部置入或部分置入于自然温能体(1000);其中继流体蓄储桶(700)除设置温能交换装置(705)、流体出口(702)、泵浦(704)以及控制装置(2000)以外,进一步设置回流流体出口(702’),以及在回流流体出口(702’)与上游的流体管路之间或流体源头(900)之间,设置回流管路(750),以及串设泵浦(714),供借人力或控制装置(2000)操控泵浦(714),以将中继流体蓄储桶(700)中的部分流体经回流管路(750)泵回上游,进而构成半闭路式调节温能功能的系统,当另设回流流体出口(702’),为在中继流体蓄储桶(700)的高端时,则中继流体蓄储桶(700)中需加设引导内部流体作上下流向流动的导流路结构(730’),若回流流体出口(702’)设在中继流体蓄储桶(700)的低端,则不必加设引导内部流体作上下流向流动的导流路结构(730’)。
地址 中国台湾彰化县溪湖镇汴头里中兴八街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