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多个电路模组所形成之配置
摘要 为了使上下配置之各电路模组(2)可靠地且同样简易地相连,则在相对应之配置(1)中藉由不同连接装置之各连接元件(6)之间直接之机械上及电性上之接触区来形成这些上下配置之电路模组(2)之不同之连接装置(5)之电性连接区。
申请公布号 TW521544 申请公布日期 2003.02.21
申请号 TW090111641 申请日期 2001.05.15
申请人 印芬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乔根侯吉尔
分类号 H05K1/14 主分类号 H05K1/1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何金涂 台北市大安区敦化南路二段七十七号八楼;李明宜 台北市大安区敦化南路二段七十七号八楼
主权项 1.一种多个电路模组所形成之配置,-此电路模组(2)以堆叠之形式上下配置着,-分别设有一种连接装置(5)使各电路模组(2)可与外部接触,-在电路模组(2)之各连接装置(5)之间至少一部份设有电性连接区,-不同之连接装置(5)之电性连接区是藉由不同之连接装置(5)之直接之机械上及电性上之接触区来形成,其特征为:-此连接装置(5)具有多个连接元件(6)所形成之至少一部份是形成在一个平面中之列配置(10a-d),-多个连接元件(6)配置在连接载体(12)上及/或固定在其上。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配置,其中各连接元件(6)就其几何上,机械上及/或电性上而言是以相同形式或相同作用方式而构成。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第2项之配置,其中此连接元件(6)以连接线(6a)构成。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配置,其中各连接线(6a)以直线延伸方式构成。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第2项之配置,其中各连接元件(6)(特别是连接线(6a))分别具有:第一末端(7),以便与各别之电路模组(2)相接触;第二末端(8),需要时可与另一电路模组之至少一连接元件(6)相接触;以及一个在此二个末端(7,8)之间延伸之主区(9)。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配置,其中各连接元件(6)(特别是连接线(6a))之第二末端(8)分别具有一种直线延伸区及/或垂直于主区(9)而延伸之区域(9)。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配置,其中各连接元件(6)(特别是连接线(6a))分别具有一种(特别是纵向延伸之)形,"L"形,爪形或类似之形式,其中在主区(9)和第一及/或第二末端(7,8)之间之过渡区中形成一种肩形件(7a,8a)或类似物。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配置,其中各连接元件(6)(特别是连接线(6a))分别以弹性方式特别是形成在第二末端(8)之区域中。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配置,其中各电路模组(2)就其几何上,机械上及/或电性上且特别是电路特性上而言是以相同方式及/或相同作用而构成。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配置,其中各电路模组(2)分别以平坦式,层之形式或类似形式及/或以具有上侧(2a)和下侧(2b)之平面形式来形成。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第10项之配置,其中各电路模组(2)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半导体晶片(特别是记忆体装置)及/或以此种晶片构成。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之配置,其中-各电路模组(2)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接触区(3),其具有多个外部接触用之接触区(4),-电路模组(2)之连接装置(5)之连接元件(6)(特别是其第一末端(7))分别与各电路模组(2)之接触区(3)之至少一个接触区(4)相接触。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配置,其中在电路模组(2)上设置金属区(特别是所谓PADS)作为接触区(4)。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配置,其中此电路模组(2)之下侧(2b)上之接触区(3)分别形成在中央区(2c)中。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第2项之配置,其中列配置(10a-d)之各连接元件(6)分别以等间距,平行及/或齐平方式而对准及/或相同地定向着,较佳是沿着各别电路模组(2)之至少一个边缘区(11a-d)而对准。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配置,其中-此连接装置(5)具有二个由连接元件(6)所形成之列配置(10a-d),-此列配置(10a-d)(特别是其连接元件(6))在横向中互相一致地配置着或互相配置在空隙上,-特别是列配置(10a-d)位于一种共同平面中且以镜面对称于此平面中之轴而对准。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配置,其中-此连接装置(5)分别具有4个由连接元件(6)所形成之列配置(10a-d),-各列配置(10a-d)(特别是其连接元件(6))分别沿着至少一个边缘区(11a-d)而以成对相面对之方式配置着,-特别是列配置(10a-d)位于一种共同平面中且每二个互相面对之列配置(10a-d)分别以镜面对称于一种位于该共同平面中之轴之方式而对准。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配置,其中-此连接装置(5)分别具有4个由连接元件(6)所形成之列配置(10a-d),-各列配置(10a-d)(特别是其连接元件(6))分别沿着至少一个边缘区(11a-d)而以成对相面对之方式配置着,-特别是列配置(10a-d)位于一种共同平面中且每二个互相面对之列配置(10a-d)分别以镜面对称于一种位于该共同平面中之轴之方式而对准。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配置,其中此列配置(10a-d)分别由各别相分开之连接元件(6)所形成及/或由连接元件(6)之结合而形成。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之配置,其中此连接载体(12)较佳是以双面黏合之介质(较佳是带状)来形成,其上或其中可施加或可埋入各连接元件(6)。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配置,其中直接重叠而设置之电路模组(2)之列配置(10a-d)至少一部份具有垂直相一致之连接元件(6)。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配置,其中特别就定向,几何大小及/或类似件而言须形成直接重叠配置之各电路模组(2)之垂直相一致之各连接元件(6)之至少一部份以便在机械上及电性上互相接触,其中配置在垂直方向中较高之第一电路模组(2)之特别是连接元件(6)在肩形件(8a)之区域中或在直接垂直配置于下方之第二电路模组(2)之垂直相一致之连接元件之第二末端(8)之区域中是可接触的。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或第2项之配置,其中各连接元件(6)之机械上及电性上之接触区分别藉由焊接(特别是雷射焊接)及/或由于弹簧应力所造成之非正(non-positive)锁定(locking)而可形成在各连接元件(6)之第二末端(8)之区域中。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或10项之配置,其中设有一种载体(14),其上可配置,固定及/或电性接触此种在垂直方向中配置在最下方之电路模组(2)。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或10项之配置,其中设有一种特别是浇注材料形式之外壳装置(15),其中至少可容纳此电路模组(2)。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之配置,其中设有一种特别是浇注材料形式之外壳装置(15),其中至少可容纳此电路模组(2)。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9或10项之配置,其中在二个电路模组(2)之间分别设置一种间隔件(22),其特别是用来去除电路模组之热量及/或作为吸热用。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之配置,其中在二个电路模组(2)之间分别设置一种间隔件(22),其特别是用来去除电路模组之热量及/或作为吸热用。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之配置,其中在二个电路模组(2)之间分别设置一种间隔件(22),其特别是用来去除电路模组之热量及/或作为吸热用。图式简单说明:第1图 用于本发明之配置之实施形式中之电路模组之已部份切开之侧视图。第2图 第1图之电路模组之由下方所看到之部份图。第3图 另一电路模组之由下方所看到之部份图。第4图 用在本发明之实施例中之连接元件之侧视图。第5图 第1图之电路模组之下侧之透视图。第6图 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之部份已切开之侧视图。
地址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