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建筑基础下中深采空区注浆加固处理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基础下中深采空区注浆加固处理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由计算确定注浆边界范围和注水试验确定注浆钻孔深度、注浆钻孔、注浆泵、注浆杆,封孔器组成,由理论计算和注水试验确定注浆边界范围,设计了注浆参数及工艺,注浆加固效果质量检测及沉降监测。解决的问题是:发明了一种适用于煤矿采空区上的建筑地基处理方法。发明的特征在于:通过查阅开采和地质资料,由理论计算注浆范围;注水试验确定注浆钻孔深度;设计相应的注浆参数,选择注浆设备,确定注浆工艺;注浆施工结束1个月后对钻探取芯对注浆体质量检测和地表变形监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加固建筑下部煤矿采空区破坏岩层及松散岩石,有效控制采空区上部覆岩残余移动变形,保证建筑正常使用。
申请公布号 CN105422170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3.23
申请号 CN201510738353.6 申请日期 2015.11.02
申请人 安徽理工大学 发明人 刘增辉;冯英华;娄嵩;李慧宗;张若飞
分类号 E21F15/00(2006.01)I 主分类号 E21F15/00(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建筑基础下中深采空区注浆加固处理方法,由注浆钻孔,注浆泵、注浆杆,封孔器组成,由理论计算确定注浆边界和注浆深度的范围,设计了注浆参数及工艺,注浆加固效果质量检测及沉降监测,其特征在于:(1)注浆水平面范围计算,注浆外排孔和基础外侧之间的水平距离计算公式如下,L<sub>1</sub>=l+l<sub>1</sub>;L<sub>2</sub>=l+l<sub>2</sub>式中:L<sub>1</sub>—基础外侧到矿体浅部注浆孔的水平距离,m;L<sub>2</sub>—基础外侧到矿体深部注浆孔的水平距离,m;l—基础外侧表土段水平距离,m;l<sub>1</sub>—基础外侧基岩段矿体浅部水平距离,<img file="FDA0000837277200000011.GIF" wi="614" he="140" />m;l<sub>2</sub>—基础外侧基岩段矿体深部水平距离,<img file="FDA0000837277200000012.GIF" wi="605" he="142" />m;H<sub>A</sub>—矿体浅部埋深,m;H<sub>B</sub>—矿体深部埋深,m;h—表土埋深,m;<img file="FDA0000837277200000013.GIF" wi="41" he="54" />—表土段移动角,取45°;α—矿体平均倾角,°;γ—基岩段岩层移动角,取75°;采空区的治理长度、厚度及治理宽度等是以《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为验算依据;(2)确定注浆深度理论计算公式:h+(H<sub>岩</sub>‑H<sub>裂</sub>‑H<sub>冒</sub>)≤H<sub>注</sub>≤h+(H<sub>岩</sub>‑H<sub>冒</sub>)式中:h—表土厚度,m;H<sub>岩</sub>—岩层总厚度,m;H<sub>裂</sub>—裂隙带高度,m;H<sub>冒</sub>—冒落带高度,m;其中,裂隙带高度和冒落带高度依据《采矿工程设计手册》计算确定;注水试验:使用注浆泵、注浆管路和封孔器式注浆管分段注水确定注浆钻孔深度,注水压力为常压,根据钻孔注水量的失水速度判断采空区顶板裂隙带高度;(3)注浆参数注浆压力:采空区埋深小于50m的压力可控制在2.0MPa,采空区埋深大于50m的控制在1MPa;②注浆施工:浆液的稠度为先稀后稠,注浆孔采用连续注浆和间歇注浆相结合的方法,采空区注浆采用孔底注浆法和分层注浆,从外围钻孔向建筑物基础方向依次注浆;;③设计采用似法兰盘止浆法进行止浆;④注浆孔间距为30‑50m;⑤注浆材料选用水泥和粉煤灰材料;⑥设计要求浆液结实体单轴抗压强度大于3MPa;(4)注浆工艺,确定注浆范围—设计注浆参数—施工注浆孔—建立注浆站—注浆系统耐压试验—钻孔冲洗及压水试验—制浆注浆—观测孔注浆工艺—观测与记录—注浆结束后的压水试验—关闭注浆系统—提取注浆塞—封孔—分析注浆效果;(5)加固效果及沉降监测,注浆施工结束1个月后对注浆质量检测,钻探取芯与室内试验,要求浆液结实体单轴抗压强度大于3MPa;地表变形监测周期应从施工前一个月持续到完工后1~2年。
地址 232001 安徽省淮南市舜耕中路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