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省工省时高效鸡腿菇栽培方法
摘要 一种省工省时高效鸡腿菇栽培方法。具体包括:选用优良品种菌种→培养料制备→发酵→装袋接种→培菌→做畦栽培→浇灌式出菇管理→后期管理。通过实施本发明,即利用了废料,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又简化了生产工序,极大的减轻了劳动强度,也达到了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同时,通过实施本发明,采用其灌式出菇管理,既以浇灌为主的补水方法,防止了子实体表面积水现象,有效地控制了菇表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同时这种管理棚内湿度不易过大,避免偶尔因高温高湿引发的意外病害。
申请公布号 CN105103944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12.02
申请号 CN201510497592.7 申请日期 2015.08.14
申请人 梁德政 发明人 梁德政
分类号 A01G1/04(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04(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省工省时高效鸡腿菇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选用菌种:栽培菌株的选用及其菌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鸡腿菇的产量,选用优良品种并注意更换是非常重要;(2)培养料原料组成及配方:新棉子壳40%‑50%,平菇或金针菇菌糠30%‑40%,麸皮10%,尿素0.5%,石灰粉2%‑3%;(3)发酵:按料水是1∶1.2‑1.5的比例,按常规拌料并堆积发酵,当培养料变微红褐色,有发酵香味,内表层有白色放线菌时即发酵结束;(4)装袋接种:栽培袋应用45厘米×24厘米×0.02厘米聚乙烯膜筒,用种量为25%,4层播种,袋中间打孔;(5)培菌:菌袋装好后置20‑25℃的棚内培养发菌,培菌期间注意通风,约20天长满袋,这时菌丝稍稀疏、灰白,继续培养再经15天左右,菌袋菌丝显浓密、色白,此时达生理成熟可以进行覆土栽培;(6)做畦栽培:准备做畦的地面,在做畦前2‑5天进行浇水,然后顺棚宽边做畦,离棚墙30厘米,将挖的第一个畦面的土撒开,弃之不用,挖好宽1.0米,深0.1米,长度为棚宽减30厘米作业道的畦面,然后撒一层石灰粉,用量为畦面2.5‑3.5kg;再将菌袋脱膜后间隔2厘米左右摆放在畦面,每畦约放栽培棒100个,放好一畦后喷药;总药量是在背式喷雾器中约放20kg水,50ml甲醛,50g高锰酸钾,1袋克霉灵,像跑马水一样均匀喷洒一遍;再挖第二个畦,将第二个畦的土拍碎,铲起盖在第一个畦面上,注意土埋菌棒时,菌棒之间不要留空隙,做到实而不浮;这样边挖畦,边拍土,边翻压在喷好药液的第一个畦上,覆土厚约3厘米,最后再在覆土表面喷一遍药,药量较料面喷得稍多即可,喷好后覆黑色地膜,畦边缘膜用土稍压后即完成全部工作;这样反复进行,直至棚内做畦、摆放、喷药、覆土、喷药、覆膜完毕;一般200平方米的大棚做畦22个,二遍喷药共用5‑6桶;操作完后在料内插温度计,监视料温不超过25℃,培养20天左右,土面显出白色菌丝且土层内有菌索出现并有原基形成时,沟内浇水,湿透土层为度,注意水不能透进料内,这时可将地膜掀去,增加空间湿度,进入大批现蕾及子实体生长管理阶段;(7)浇灌式出菇管理:为保持棚内湿度,可常向沟内少量补水,当大量原基出现可向操作沟浇灌一次大水,渗透料层下畦面以利子实体生长;棚内空气湿度低于80%,可向空间喷水,墙壁挂湿帘,不要向菇体直接喷水,注意开孔洞通风,如湿度过大还可掀动棚边薄膜以加强通气,棚面草帘不必掀起以遮光,提高菌体洁白度,子实体生长期间温度控制在15‑20℃为最适宜,也可适当提高至12‑25℃,高温不可持续过长,以防病害及开伞;(8)后期管理:采收后清理料面,补土等,当清理结束时,恰是采收后的第3、4天,这时向操作沟再次灌水,做到勤灌、少灌,料面仍保持湿润,不够可向料面喷水,再经10天左右,转潮菇原基开成,再灌一次水,继续出菇管理;可连续出菇3‑4潮,栽培结束其生物效率可达100%以上。
地址 5328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天等镇天福路六道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