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GNSS网布测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GNSS网布测方法,步骤为:建立临时连续运行站:根据项目区域大小、特点,在区域内合理布设临时连续运行站;GNSS网点布设:根据项目需要在项目区域内布设GNSS网点;在临时连续运行站的控制下,进行外业观测:按照外业观测技术要求,对临时连续运行站和GNSS网点进行外业观测:Q4:数据处理:数据处理采用逐级控制的原则,结构简单,在多个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的控制下,进行独立点、边、环状观测,这些独立观测得到的数据不构成网状结构,并均单独进行数据处理,即可提供成果使用;这样可以缩短外业作业周期,提高外业观测效率,节约外业观测成本,达到增效的目的。
申请公布号 CN104614747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5.13
申请号 CN201510043248.0 申请日期 2015.01.27
申请人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 发明人 程传录;王小瑞;韩菲;黄功文
分类号 G01S19/42(2010.01)I 主分类号 G01S19/42(2010.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GNSS网布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Q1:建立临时连续运行站:根据项目布设目的、精度要求、接收机类型、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要求,按照优化设计原则在区域范围内均匀布设临时连续运行站,临时连续运行站相邻点间平均距离50km;Q2:GNSS网点布设:根据项目布设目的、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资料、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要求,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GNSS网点布设;Q3:外业观测:按照外业观测的基本技术规定,卫星截止高度角10°‑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有效观测卫星总数≥20;临时连续运行站在外业观测期间连续运行,时段长度23.5h,采样间隔30s;GPS B级点观测3天,时段长度23.5h,采样间隔30s;GPS C级点观测1个时段,时段长度8h,采样间隔15s;GPS D级点观测1个时段,时段长度4h,采样间隔15s;GPS E级点观测1个时段,时段长度2h,采样间隔15s等;Q31:临时连续运行站观测:在GNSS网点观测期间,临时连续运行站保持连续运行;Q32:GNSS网点观测:根据项目区域大小、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GNSS网的形状、GNSS网点的数量、单位仪器数量,按照优化设计原则,制订同步观测环的仪器个数,即同步观测环的网点数;根据外业实施计划对每个GNSS网点按照Q3进行外业观测;Q33:对GNSS网点外业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检核,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不宜大于10%,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img file="FSA0000113639720000011.GIF" wi="241" he="66" />σ为基线测量中误差,采用外业测量时使用的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观测数据质量检核结果符合外业观测技术要求,提供内业数据处理;Q4:数据处理:数据处理采用逐级控制的原则:Q41,在项目区域周边选取5‑7个分布均匀的国家GNSS连续运行站,并以此作为起算点,将国家GNSS连续运行站及临时连续运行站的数据按观测年积日放在一起,按同步观测时段为单位进行基线向量解算,GPS观测值应加入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改正、对流层延迟改正、电离层改正、测站固体潮汐改正、卫星钟差改正、接收机钟差改正、卫星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改正,基线精处理应采用精密星历,基线处理完成后,利用基线处理结果文件,约束项目区域周边的国家GNSS连续运行站,在相应的参考椭球上进行整体平差,从而获得临时连续运行站的三维地心坐标成果;Q42:将临时连续运行站及GNSS网点的数据按观测年积日放在一起,按同步观测时段为单位进行基线向量解算,GPS观测值应加入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改正、对流层延迟改正、电离层改正、测站固体潮汐改正、卫星钟差改正、接收机钟差改正、卫星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改正等,基线精处理应采用精密星历,基线处理完成后,利用基线处理结果文件,约束临时连续运行站,在相应的参考椭球上进行整体平差,从而获得GNSS网点的三维地心坐标成果。
地址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友谊东路3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