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钢及其生产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及其生产方法。该钢按重量计包含0.12%~0.17%的C、0.20%~0.50%的Si、1.15%~1.55%的Mn、不超过0.010%的S、不超过0.020%的P、0.010%~0.060%的Nb、0.008%~0.030%的Ti、0.010%~0.060%的V、0.10%~0.35%的Ni、0.015%~0.060%的Als、不超过40×10<sup>-6</sup>的N、不超过40×10<sup>-6</sup>的O、不超过2×10<sup>-6</sup>的H,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Als表示酸溶铝。该钢的生产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铁水预处理、顶底复吹转炉冶炼、LF精炼和RH真空循环脱气。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钢具备优异的抗层状撕裂性能、抗低温冲击性能和抗震性能,能满足现代桥梁工程建设对高性能桥梁钢板的要求。
申请公布号 CN102206788B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4.08
申请号 CN201110123435.1 申请日期 2011.05.13
申请人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建勋;周平;刘菲;王建景;李灿明;薛孝存;杜航
分类号 C22C38/14(2006.01)I;C22C38/12(2006.01)I;C21C7/064(2006.01)I;C21C5/35(2006.01)I;C21C7/00(2006.01)I;C21C7/10(2006.01)I 主分类号 C22C38/14(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代理人 刘灿强;郭鸿禧
主权项 一种抗层状撕裂的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按重量计包含0.16%的C、0.48%的Si、1.47%的Mn、0.004%的S、0.012%的P、0.050%的Nb、0.021%的Ti、0.052%的V、0.18%的Ni、0.032%的Als、不超过40×10<sup>‑6</sup>的N、不超过40×10<sup>‑6</sup>的O和不超过2×10<sup>‑6</sup>的H,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Als表示酸溶铝,所述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铁水预处理、顶底复吹转炉冶炼、LF精炼、RH精炼、板坯连铸、铸坯缓冷、4300mm宽厚板轧制、成品缓冷,其中,在铁水预处理中,对铁水脱硫,严格执行工艺规程,铁水中的硫控制在0.008%,温度为1250℃,脱硫完毕扒净铁水表面的渣;预处理后的铁水进入转炉,镍板随废钢斗一起加入转炉,造渣料于终点前3分钟加完,终渣碱度控制在R=4.0,终点压枪时间为69秒,采用铝锰钛脱氧,加入铝锰钛2.5kg/t<sub>钢</sub>,出钢时顺钢流加入脱硫剂2.9kg/t<sub>钢</sub>,加入时机在放钢1/2时开始加入至3/4时加完,钢水出至1/4时,分批加入锰铁、硅铁、铌铁和钒铁,钢水出至3/4时加完,其中,脱硫剂是含CaO 83%~95%的一种脱硫渣料;转炉冶炼后的钢水进入LF精炼炉,根据实际情况加入石灰进行造渣,黄白渣或白渣保持时间为13分钟,采用全程底吹氩搅拌,软吹氩气5分钟,终渣碱度为3.9,铝线加入量为0.45kg/t<sub>钢</sub>,钛线加入量为0.96kg/t<sub>钢</sub>;经过LF精炼后的钢水进入RH精炼炉,RH精炼采用本处理模式,RH处理时避免化学升温,确保纯脱气时间为5分钟,软吹氩气10分钟,软吹氩之前加入CaFe线1.10kg/t<sub>钢</sub>,冶炼周期控制在50分钟;采用全程保护浇注,保护渣采用包晶钢保护渣,二冷水采用弱冷模式,连铸坯规格为:300mm×1800mm,设定稳定期拉速为0.85m/min,比水量0.40L/kg,要求探伤的钢坯堆垛缓冷48小时以后再送轧;控制轧制温度,保证在规定的温度区间进行轧制,钢坯出炉温度1150‑1200℃,粗轧开轧温度为1140℃,终轧温度为1070℃,粗轧总压缩比>50%,中间坯厚度为140mm,成品规格68mm,精轧开轧温度为860℃,终冷温度为650℃,冷却速度为10℃/s,轧后钢板缓冷36小时,所述钢板的性能如下:下屈服强度为475MPa,抗拉强度为600MPa,屈强比为0.79,断后伸长率为23%,180度冷弯d=3a合格,‑40℃纵向AKv为191J,Z向断面收缩率为60%。
地址 271100 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友谊大街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