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集成带通滤波功能的非等分功率分配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集成带通滤波功能的非等分功率分配器,包括上层微带结构,隔离元件,中间层介质基板和下层接地金属板。每一个集成带通滤波功能的非等分功率分配器包括两个单频带通滤波电路以及连接在该两个单频带通滤波电路之间的隔离元件。非等分功率分配器的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相同,每一个单频带通滤波电路的输入输出阻抗可通过改变谐振器之间的耦合强度和端口位置进行调节以进行不同比率的功率分配并实现匹配。本发明可以省去传统威尔金森非等分功分器在输出端口处所需要的四分之一波长的阻抗变换段,有效减小了尺寸。本发明可用于各类射频前端系统中,同时具有功率分配和频率选择的功能,有利于器件的集成化与小型化。
申请公布号 CN102832433B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1.28
申请号 CN201210298068.3 申请日期 2012.08.21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发明人 章秀银;王凯旭;余枫林;李聪;胡斌杰
分类号 H01P5/16(2006.01)I 主分类号 H01P5/16(2006.01)I
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代理人 何淑珍
主权项 集成带通滤波功能的非等分功率分配器,包括上层微带结构,隔离元件,中间层介质基板和下层接地金属板,上层微带结构附着在中间层介质板上表面,中间层介质板下表面为接地金属;其特征在于:上层微带结构包括两个单频带通滤波电路,两个单频带通滤波电路输入阻抗不同,以实现功率的不等分配,两个单频带通滤波电路共用一个输入端口作为集成带通滤波功能的非等分功率分配器的输入端口(I/P),两个单频带通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口作为集成带通滤波功能的非等分功率分配器的第一输出端口(O/P1)和第二输出端口(O/P2);位于上方的单频带通滤波电路由三个四分之一波长谐振器耦合组成,分别为第一谐振器(1)、第二谐振器(2)和第三谐振器(3);其中第一谐振器(1)为依次连接的第一微带线(7)、第二微带线(8)、第三微带线(9)和第四微带线(10)构成的始端开路,末端接地的微带线;第二谐振器(2)为依次连接的第五微带线(11)、第六微带线(12)、第七微带线(13)、第八微带线(14)、第九微带线(15)和第十微带线(16)构成的始端接地,末端开路的微带线;第三谐振器(3)为依次连接的第十一微带线(17)、第十二微带线(18)、第十三微带线(19)、第十四微带线(20)和第十五微带线(21)构成的始端接地,末端开路的微带线;其中第二微带线(8)和第十三微带线(19)耦合,第三微带线(9)和第十二微带线(18)耦合,第四微带线(10)和第五微带线(11)耦合,第五微带线(11)的一端和第十一微带线(17)的一端耦合;第一谐振器(1)的开路端与输入端口(I/P)相连接,第三谐振器(3)的第十三微带线(19)与第一输出端口(O/P1)相连接;位于下方的单频带通滤波电路由三个四分之一波长谐振器耦合组成,分别为第四谐振器(4)、第五谐振器(5)和第六谐振器(6);其中第四谐振器(4)为依次连接的第十六微带线(22)、第十七微带线(23)、第十八微带线(24)和第十九微带线(25)构成的始端开路,末端接地的微带线;第五谐振器(5)为依次连接的第二十微带线(26)、第二十一微带线(27)、第二十二微带线(28)、第二十三微带线(29)、第二十四微带线(30)和第二十五微带线(31)构成的始端接地,末端开路的微带线;第六谐振器(6)为依次连接的第二十七微带线(32)、 第二十八微带线(33)、第二十九微带线(34)和第三十微带线(35)构成的始端接地,末端开路的微带线;其中第十七微带线(23)和第二十九微带线(34)耦合,第十八微带线(24)和第二十八微带线(33)耦合,第十九微带线(25)和第二十微带线(26)耦合,第二十微带线(26)的一端和第二十七微带线(32)的一端耦合;第四谐振器(4)的开路端与输入端口(I/P)相连接,第六谐振器(6)的第二十八微带线与第二输出端口(O/P2)相连接;隔离元件的一端与位于上方的第二谐振器(2)的开路端连接,另一端与位于下方的第五谐振器(5)的开路端连接。
地址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