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越窑秘色瓷烧制工艺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越窑秘色瓷烧制工艺方法,涉及一种瓷器烧制工艺领域,它是将初选瓷胎土、初选瓷胎土的养炼、养炼后的瓷胎土塑制成瓷胎、配置药釉、瓷胎上釉、上釉后的瓷胎进行烧制前处理、烧制氧化与还原保养这一套瓷器烧制工艺过程分别进行了细化研究和改进,并重点针对烧制工艺中的初选瓷胎土和配置药釉上进行各常量化学元素质量百分比的含量范围筛选,及烧制氧化与还原气氛的时间温控上进行掌握,同时对于其它相关烧制工艺过程也进行了必要改进,通过这种烧制工艺方法能完美得到越窑秘色瓷精品,实现越窑秘色瓷的千峰色效果,达到了古越窑秘色瓷的神韵。
申请公布号 CN103435327B 申请公布日期 2014.12.17
申请号 CN201310352729.0 申请日期 2013.08.14
申请人 闻长庆 发明人 闻长庆;闻果立
分类号 C04B33/13(2006.01)I;C04B33/24(2006.01)I 主分类号 C04B33/13(2006.01)I
代理机构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代理人 刘赛云
主权项 一种越窑秘色瓷烧制工艺方法,包括初选瓷胎土、初选瓷胎土的养炼、养炼后的瓷胎土塑制成瓷胎、配置药釉、瓷胎上釉、上釉后的瓷胎进行烧制前处理、烧制氧化与还原保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选瓷胎土中包含的常量化学元素含量按质量百分比为SiO<sub>2</sub>:75.23%~80.92%、Al<sub>2</sub>O<sub>3</sub>:14.47%~18.84%、Fe<sub>2</sub>O<sub>3</sub>:0.83%~2.37%、TiO<sub>2</sub>:0.56%~0.89%、CaO:0.29%~1.67%、MgO:0.40%~1.08%、K<sub>2</sub>O:2.02%~3.18%、Na<sub>2</sub>O:0.51%~0.94%、MnO:0%~0.05%、P<sub>2</sub>O<sub>5</sub>:0%~0.16%;所述初选瓷胎土的养炼①将初选后的瓷胎土进行露天自然氧化7~30天;②氧化后的瓷胎土置入盛有水溶液的瓦缸内露天浸泡20~49天;③对浸泡后的瓷胎土连续搅拌1~2天;④将搅拌后的瓷胎土用布过滤,去粗泥和杂质提炼出精泥;⑤将提炼出的精泥自然沉腐30~365天;⑥取沉腐精泥晾成干度和湿度宜拉坯状态,置于瓦缸内封闭,自然沉腐保湿20天~半年;⑦取上述沉腐保湿精泥用手捏、搓、揉,将泥质组织调和均匀,待拉坯备用;所述的配置药釉采用千年前植物和长石为原料调制成相互有共溶性的土灰药釉,该土灰药釉中包含的常量化学元素含量按质量百分比为SiO<sub>2</sub>:58.83%~65.05%、Al<sub>2</sub>O<sub>3</sub>:11.72%~13.89%、Fe<sub>2</sub>O<sub>3</sub>:1.26%~2.85%、TiO<sub>2</sub>:0.51%~0.73%、CaO:11.23%~20.62%、MgO:0.99%~4.26%、K<sub>2</sub>O:0.86%~1.93%、Na<sub>2</sub>O:0.39%~1.32%、MnO:0%~0.74%、P<sub>2</sub>O<sub>5</sub>:0.28%~1.97%;所述的上釉后的瓷胎进行烧制前处理①将上釉后瓷胎晾干12~28小时;②在晾干后瓷胎的支烧部位进行刮釉处理,并确定刮釉支点;③取耐温1600~1800℃耐火泥粘植于刮釉支点处;④选用直径相宜的支垫圈,该支垫圈与瓷胎上粘植有耐火泥的刮釉支点相吻合作为支烧基础;⑤将设有支垫圈的瓷胎放入匣钵内进行封闭;所述的烧制氧化与还原保养①将装有瓷胎的经封闭的匣钵排列在窑位内进行烧制;②逐渐提升氧化气氛的烧制温度至850~900℃进行还原,还原前需保温60分钟;③继续提升烧制温度至1225~1280℃得到充分还原状态;④保持还原气氛的上述烧制温度达32~39小时后停烧,再保温66~70小时;⑤窑内温度降低至40~80℃开窑取出匣钵,再将匣缽自然空气降温冷却至30~50℃;⑥敲碎冷却降温后的匣钵取出秘色瓷,将秘色瓷放入30~60℃的温水中浸泡保养,自然冷却5~8小时出水。
地址 315303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古塘街道坎墩大道155号宁波中立实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