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由衬底控制的D触发器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由衬底控制的D触发器,包括CLK端、D端、<img file="238842dest_path_image001.GIF" wi="16" he="22" />端、Q端、<img file="dest_path_image002.GIF" wi="16" he="24" />端、VDD端、GND端、用于利用衬底控制方式,提高D触发器的反应灵敏度的灵敏度放大模块、用于提高工作速度的RS反相模块和用于输出结果的交叉耦合反相器、所述灵敏度放大模块、RS反相模块和交叉耦合反相器依次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由衬底控制的D触发器,利用衬底控制方式,提高了D触发器的反应灵敏度,从而降低了D触发器的功耗。而且本实用新型还利用了RS反相模块可提高D触发器的工作速度。
申请公布号 CN203911880U 申请公布日期 2014.10.29
申请号 CN201420239226.2 申请日期 2014.05.12
申请人 深圳大学 发明人 邓小莺;莫妍妍;宁建辉;刘柳
分类号 H03K3/02(2006.01)I 主分类号 H03K3/02(2006.01)I
代理机构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代理人 王永文;刘文求
主权项 一种由衬底控制的D触发器,包括CLK端、D端、<img file="dest_path_255226dest_path_image001.GIF" wi="18" he="22" />端、Q端、<img file="dest_path_77688dest_path_image002.GIF" wi="17" he="26" />端、VDD端和GND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利用衬底控制方式,提高D触发器的反应灵敏度的灵敏度放大模块;用于提高工作速度的RS反相模块;用于输出结果的交叉耦合反相器;所述灵敏度放大模块、RS反相模块和交叉耦合反相器依次连接;其中,所述灵敏度放大模块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管、第六MOS管、第七MOS管、第一输出节点、第二输出节点和第一网络节点;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D触发器的CLK端,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节点,第一MOS管的源极和第一MOS管的衬底连接D触发器的VDD端;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节点,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节点,第二MOS管的源极和第二MOS管的衬底连接D触发器的VDD端;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节点,第三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节点,第三MOS管的源极和第三MOS管的衬底连接D触发器的VDD端;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连接D触发器的CLK端,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节点,第四MOS管的源极和第四MOS管的衬底连接D触发器的VDD端;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节点,所述第五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节点,第五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一网络节点,第五MOS管的衬底连接D触发器的D端;所述第六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节点,第六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节点,第六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第六MOS管的衬底连接D触发器的<img file="dest_path_344721dest_path_image001.GIF" wi="18" he="22" />端;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连接D触发器的CLK端,第七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所述第七MOS管的源极和第七MOS管的衬底接地;其中,所述RS反相模块包括:第八MOS管、第九MOS管、第十MOS管、第十一MOS管、第十二MOS管、第三输出节点、第四输出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所述第八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节点,第八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输出节点,第八MOS管的源极和第八MOS管的衬底连接D触发器的VDD端;所述第九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节点,第九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输出节点,第九MOS管的源极和第九MOS管的衬底连接D触发器的VDD端;所述第十MOS管的栅极连接D触发器的D端,第十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输出节点,第十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所述第十MOS管的衬底接地;所述第十一MOS管的栅极连接D触发器的<img file="dest_path_605938dest_path_image004.GIF" wi="18" he="22" />端,第十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输出节点,第十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所述第十一MOS管的衬底接地;所述第十二MOS管的栅极连接D触发器的CLK端,第十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第十二MOS管的源极和第十二MOS管的衬底接地;其中,所述交叉耦合反相器包括第一反相器和第二反相器,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输出节点和D触发器的<img file="dest_path_dest_path_image006.GIF" wi="17" he="26" />端,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D触发器的Q端;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输出节点和D触发器的Q端,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D触发器的<img file="dest_path_337134dest_path_image006.GIF" wi="17" he="26" />端。
地址 51806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