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地牯牛的腌制方法
摘要 地牯牛的腌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挖后24小时内加工,可使地牯牛本身的养分不流失,保持原有风味;直接进行烫漂和水冷,使其升温和降温的过程迅速避开45℃-75℃的温度区间,有效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确保地牯牛保持原有颜色;采用陈泡液并添加高粱酒可以使腌制后的地牯牛口味更加醇厚,并加快腌制速度;采用野山椒、生姜、山奈、桂皮、大蒜、八角、花椒和茴香不仅可调整口味,还可以有效地延长地牯牛腌制品的保质期;方法中只采用井水或山泉水不仅可以保证地牯牛的风味,还可以有效维护腌制微环境,保证腌制过程的正常进行;经过这样加工的地牯牛形态饱满、晶莹剔透、香醇醉心、清脆爽口。
申请公布号 CN103315324B 申请公布日期 2014.10.22
申请号 CN201310291781.X 申请日期 2013.07.12
申请人 重庆市蓬江食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冉芬
分类号 A23L1/318(2006.01)I 主分类号 A23L1/318(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地牯牛的腌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⑴清洗分级:将地牯牛采挖后放在阴凉处并于24小时内用清水直接清洗,然后按照规格分级整理;⑵烫漂:将清水烧沸,然后放入地牯牛,保持水温为100℃,并延续4‑6分钟;⑶水冷:将地牯牛取出并立即放入温度在5℃‑20℃之间的清水中,直到地牯牛的温度低于30℃;⑷沥水:将地牯牛取出沥干表面水分;⑸预腌:将清水烧沸冷却,加入食盐,使盐水浓度为9%‑10%;将晾干后的地牯牛没入食盐水水面5cm以下,并保持24小时;⑹清洗选料:去净异物、杂质以及带黄斑、病斑、黑斑、虫眼和烂疤的地牯牛,用清水冲洗干净,沥干水份后入库泡制;⑺预备腌制液:取使用过的未变质的陈泡液倒入大坛中,然后将清水烧沸冷后却得到的冷沸水倒入坛中,直到冷沸水与陈泡液的混合液占大坛容积的22%‑25%,然后加入食盐,使混合液的食盐浓度为6.5%‑7.5%,然后再按照混合液的重量比加入高粱酒1%‑1.5%,白砂糖2%‑2.5%,野山椒或红辣椒8%‑10%,生姜1.2%‑1.5%,山奈1.2%‑1.5%,桂皮1.2%‑1.5%,大蒜1.2%‑1.5%,八角0.2%‑0.5%,花椒1.2%‑1.5%,茴香1.2%‑1.5%,将pH值控制在3.0‑4.4的范围内;⑻装坛:将预腌后的地牯牛放入坛中,并使地牯牛没入腌制液液面5cm以下,然后盖上坛盖,在坛口的边沿槽中加入清水,使坛盖口没入清水液面2‑5cm,将坛口密封;    ⑼泡制管理:每隔两天,对泡菜坛pH值及盐度进行检测,控制PH在4‑7范围内、盐度5%‑7%范围内;当泡菜坛生花生膜时,立即更换泡制液;⑽发酵:保持大坛外环境温度在5℃‑25℃之间,将地牯牛在坛内发酵3‑8天;发酵时间根据腌制液中陈泡液的含量决定,陈泡液含量多的发酵时间短;⑾配汤料:将清水煮沸,在沸水中加入5%的白糖调制成汤料,再冷却,加入乳酸调整pH在6‑6.5的范围内,将腌制好的地牯牛放入汤料中;⑿装袋入库:将地牯牛连同汤料一起按规格计量均匀,装入包装容器中,然后抽真空封口;在121℃温度下灭菌10‑20分钟,然后反压冷却至常温,再将检验合格的产品装箱入库。
地址 409000 重庆市黔江区正阳工业园区园区路8号蓬江食品有限公司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