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以及自行车运动服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运动服的制备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备的自行车运动服,该方法包括S1.收集运动员的热生理变化、肌肉活动状况、风阻、对面料的手感以及防紫外线辐射程度,得到运动员身体各部位的需求统计结果;S2.基于统计结果,确定所述自行车运动服的每个部位使用的材料;S3.基于所述运动员的身体尺寸,使用材料制备自行车运动服。自行车运动服包括紧身内层以及轻质外层。紧身内层根据运动员的热生理变化、肌肉活动状况、风阻、手感以及紫外线辐射程度的不同要求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使用满足运动员需求的不同功能材料。本发明适合自行车比赛条件和运动员的生理需求,符合热生理和生理力学制备,因此穿着更舒适,保护更全面。
申请公布号 CN102370283B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9.10
申请号 CN201010255317.1 申请日期 2010.08.17
申请人 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 发明人 李翼;胡军岩;姚磊;罗洁;曹旭勇;巢晃;郭月萍;周金云;孙舒;王永进;焦姣;刘家伟
分类号 A41H43/00(2006.01)I;A41D13/00(2006.01)I 主分类号 A41H43/00(2006.01)I
代理机构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代理人 郭伟刚
主权项 一种自行车运动服,其特征在于,包括贴近皮肤的紧身内层以及提供保暖效果和柔软手感的轻质外层;所述紧身内层根据运动员的热生理变化、肌肉活动状况、风阻、手感以及紫外线辐射程度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所述区域使用满足运动员需求的不同功能材料和/或不同的组织结构;所述紧身内层划分为14个区域,区域1为肩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90‑180g/m<sup>2</sup>,厚度小于1.2mm,隔热度0.4‑0.65Clo,刚度在3.5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为0.4‑0.7,弹性模量返回经为0.4‑0.7,弹性模量正向纬为0.4‑0.7,弹性模量返回纬为0.4‑0.7,延滞经为0.1‑0.3,延滞纬为0.1‑0.3;区域2为胸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95‑180g/m<sup>2</sup>,厚度0.8‑1.2mm,隔热度大于0.45Clo,刚度在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0.3,弹性模量正向纬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纬小于0.3,延滞经小于0.3,延滞纬小于0.3;区域3为腰向前腹,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120‑210g/m<sup>2</sup>,厚度0.6‑1.05mm,隔热度0.6‑0.8Clo,刚度在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为0.5‑0.8,弹性模量返回经为0.5‑0.8,弹性模量正向纬为0.5‑0.8,弹性模量返回纬为0.5‑0.8,延滞经为0.1‑0.3,延滞纬为0.1‑0.3;区域4为后背,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90‑180g/m<sup>2</sup>,厚度0.6‑1.1mm,隔热度0.4‑0.6Clo,刚度在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为0.4‑0.6,弹性模量返回经为0.4‑0.6,弹性模量正向纬为0.4‑0.6,弹性模量返回纬为0.4‑0.6,延滞经为0.2‑0.4,延滞纬为0.2‑0.4;区域5为腋下,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60‑150g/m<sup>2</sup>,厚度小于0.75mm,隔热度小于0.3Clo,刚度在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2,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0.2,弹性模量正向纬为小于0.2,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0.2,延滞经小于0.2,延滞纬小于0.2;区域6为手臂,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90‑180g/m<sup>2</sup>,厚度0.4‑1mm,隔热度0.4‑0.5Clo,刚度在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0.3,弹性模量正向纬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0.3,延滞经小于0.3,延滞纬小于0.3;区域7为会阴,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160‑240g/m<sup>2</sup>,厚度大于1.2mm,隔热度小于0.3Clo,刚度为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4,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0.4,弹性模量正向纬小于0.4,弹性模量返回纬小于0.4,延滞经小于0.3,延滞纬小于0.3;区域8为臀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180‑240g/m<sup>2</sup>,厚度大于0.9mm,隔热度小于0.3Clo,刚度为1至3,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0.3,弹性模量正向纬为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0.3,延滞经为小于0.3,延滞纬为小于0.3;区域9为大腿前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小于60g/m<sup>2</sup>,厚度小于0.5mm,隔热度0.3‑0.5Clo,刚度为4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为0.5‑0.8,弹性模量返回经为0.5‑0.8,弹性模量正向纬为0.5‑0.8,弹性模量返回纬为0.5‑0.8,延滞经为0.3以内,延滞纬为小于0.3;区域10为大腿后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120‑210g/m<sup>2</sup>,厚度1.05‑1.3mm,隔热度大于0.40Clo,刚度为7以内,弹性模量正向经为0.6‑0.8,弹性模量返回经为0.6‑0.8,弹性模量正向纬为0.6‑0.8,弹性模量返回纬为0.6‑0.8,延滞经为0.3‑0.5,延滞纬为0.3‑0.5;区域11为膝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30‑90g/m<sup>2</sup>,厚度0.2‑0.4mm,隔热度小于0.2Clo,刚度小于5,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0.3,弹性模量正向纬为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0.3,延滞经为小于0.3,延滞纬为小于0.3;区域12为膝后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30‑90g/m<sup>2</sup>,厚度0.2‑0.4mm,隔热度小于0.2Clo,刚度小于5,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经为小于0.3,弹性模量正向纬为小于0.3,弹性模量返回纬为小于0.3,延滞经为小于0.3,延滞纬为小于0.3;区域13为小腿前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30‑90g/m<sup>2</sup>,厚度0.2‑0.4mm,隔热度小于0.3Clo,刚度小于5,弹性模量正向经小于0.2,弹性模量返回经小于0.2,弹性模量正向纬小于0.2,弹性模量返回纬小于0.2,延滞经小于0.2,延滞纬小于0.2;区域14为小腿后部,使用的材料特性为:单位重量为30‑90g/m<sup>2</sup>,厚度0.2‑0.4mm,隔热度小于0.3Clo,刚度小于5,弹性模量正向经大于0.7,弹性模量返回经大于0.7,弹性模量正向纬大于0.7,弹性模量返回纬大于0.7,延滞经小于0.3,延滞纬小于0.3;其中:弹性模量正向经为织物经向在进行拉伸过程中的弹性模量;弹性模量返回经为织物经向在完成拉伸后恢复过程中的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正向纬为织物纬向在进行拉伸过程中的弹性模量;弹性模量返回纬为织物纬向在完成拉伸后恢复过程中的弹性模量;延滞经为织物经向拉伸与恢复过程中的延滞;延滞纬为织物纬向拉伸与恢复过程中的延滞。
地址 中国香港九龙红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