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动植物协同修复镉、铅污染土壤的技术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植物协同修复镉、铅污染土壤的技术方法,在治理目标区附近挖建边长为5-10米、深度为0.5-0.7米的协同修复床,剥离污染的土壤充填到协同修复床上,把协同修复床分割成不同区域,在每个区域放养不同种类的蚯蚓,30-45天后实验分析不同种类蚯蚓体内的镉、铅含量,筛选出镉、铅超量吸收和积累最大的蚯蚓品种;在协同修复床不同区域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在收获期收割,实验分析植物的茎、叶部位中镉、铅的含量,筛选出镉、铅超量吸收和积累最大的植物物种;对协同修复床定期浇灌,维持床上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通过动植物的收获和收割,实现对重金属镉、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
申请公布号 CN103962368A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8.06
申请号 CN201410168329.9 申请日期 2014.04.24
申请人 常州大学 发明人 万玉山;黄利;陈艳秋;王晓敏;李定龙;杨彦
分类号 B09C1/00(2006.01)I;B09C1/10(2006.01)I 主分类号 B09C1/00(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动植物协同修复镉、铅污染土壤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按照如下步骤实施:(1)协同修复床的建造;(2)协同修复床中蚯蚓的优选、放养和收获;(3)在协同修复床上筛选、种植与收割对镉、铅超量吸收的植物。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协同修复床的建造过程为:①调查、实验、分析,确定污染土壤的范围、面积和深度;②根据调查结果,规划、确定污染土壤治理的位置、面积;③在治理目标区附近挖建边长为5‑10米、深度为0.5‑0.7米的协同修复床;④协同修复床的底部防渗处理,采用铺设防渗薄膜,防渗薄膜可采用1.5‑2毫米厚的塑料膜,搭接处要处理好,以提高防渗效果;进一步地,为防止防渗薄膜被破坏,需在防渗薄膜下部土层和防渗薄膜上表面铺设细砂,或以土工布加细砂作为保护层;⑤剥离污染的土壤,充填到防渗薄膜的保护层上,剥离深度为0.5‑0.7米,如果土壤污染的深度较大,需要对污染场地进行多次剥离,每次剥离的深度为0.5‑0.7米;修复完成后的土壤可先堆积存放,待最下层土壤剥离后再充填回原位。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蚯蚓的优选、放养和收获过程为:①把协同修复床分割成不同区域,在每个区域放养不同种类的蚯蚓;②30‑45天后实验分析不同种类蚯蚓体内的镉、铅含量,筛选出镉、铅超量吸收和积累最大的蚯蚓品种;③在协同修复床的不同区域重新放养筛选出的蚯蚓品种,实验分析不同时期蚯蚓体内的镉、铅含量,确定协同修复床的最佳蚯蚓放养时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筛选、种植与收割镉、铅超量吸收植物的过程为:①把协同修复床分割成不同区域,在每个区域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在收获期收割,实验分析植物的茎、叶部位中镉、铅的含量,计算每种植物镉、铅的平均含量,按照镉、铅的平均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筛选出镉或铅超量吸收和积累最大的植物物种;②再在协同修复床上重新种植筛选出的对镉、铅超量吸收和积累最大的植物物种;③对协同修复床定期浇灌,维持床上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地址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滆湖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