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用于自动人行道的自支撑引导系统
摘要 发明涉及用于自动人行道的自支撑引导系统。本发明提出一种系统,该系统具有:第一纵向件和第二纵向件,该第二纵向件布置成相对于传送系统的纵向中平面与该第一纵向件对称,从而确定该滚轮(4)的向前运动轨道和返回轨道;用于连接该纵向件的连接横梁(6)。该纵向件具有:限定向前运动轨道(2)的上表面,该滚轮(4)在该向前运动轨道(2)上滚动;限定返回轨道(3)的下表面,该滚轮(4)在该返回轨道(3)上滚动;内表面,其设有用于固定该纵向件的装置;以及外表面。该第一纵向件通过连接横梁(6)连接到该第二纵向件以确保纵向件之间的必要公差。
申请公布号 CN101412484B 申请公布日期 2014.03.12
申请号 CN200810211174.7 申请日期 2008.09.01
申请人 泰森克鲁普电梯创新中心股份公司;泰森克鲁普电梯(ES/PBB)有限公司 发明人 M·A·冈扎莱茨阿尔马尼;J·D·冈扎莱茨潘蒂加;M·阿朗索库洛;J·奥杰达阿雷纳斯;M·迪亚茨索里巴斯
分类号 B66B23/14(2006.01)I;B66B23/08(2006.01)I;B66B21/10(2006.01)I 主分类号 B66B23/14(2006.01)I
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崔幼平
主权项 一种借助于托板(5)的用于自动人行道的自支撑引导系统,所述托板(5)设有用于引导所述托板(5)的运动的滚轮(4),所述托板(5)包括自动人行道的传送板和扶梯的台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支撑引导系统包括:第一纵向件和第二纵向件,所述第二纵向件布置成相对于传送系统的纵向中平面与所述第一纵向件对称,从而确定所述滚轮(4)的向前运动轨道和返回轨道;和至少一个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件的连接横梁(6);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件包括:上表面,其具有向前运动轨道(2),所述滚轮(4)在所述向前运动轨道(2)上滚动;下表面,其具有返回轨道(3),所述滚轮(4)在所述返回轨道(3)上滚动;内表面,其具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件的装置;和外表面;其中所述第一纵向件通过至少一个连接横梁(6)连接到所述第二纵向件以确保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件之间的必要公差;其中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件的所述装置包括多个第一细长孔(37)或T形滚道。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支撑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纵向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一个表面(7),所述表面(7)在所述滚轮(4)的每一侧与两条轨道(2、3)中的至少一条形成≥90°的角度,以阻止所述托板(5)的横向运动。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支撑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纵向件中的一个包括至少一个表面(7),所述表面(7)在所述滚轮(4)的一侧与两条轨道(2、3)中的至少一条形成≥90°的角度,以阻止所述托板(5)的横向运动。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支撑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件包括多个型体,所述多个型体被侧向地顺次布置以确定封闭的纵向件横截面轮廓。5.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支撑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件具有恒定的横截面。6.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支撑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件的内表面具有垂直的第一表面(12’’)和选自倾斜和水平表面的第二表面(12’),所述第一表面(12’’)构造为形成用于定位所述连接横梁(6)的垂直基准,所述第二表面构造为形成用于定位所述连接横梁(6)的横向基准。7.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支撑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选自所述上表面(28)、所述外表面(29)及其组合的表面上支撑有分立部件(8),所述分立部件(8)由螺钉固定到多个第二细长孔(36),所述第二细长孔(36)构造成用于:固定自支撑引导系统的封盖(9);支撑形成所述自支撑引导系统的扶手(101)的玻璃;支撑外部型体(10);支撑所述自支撑引导系统的基座(11)。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支撑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支撑引导系统的所述封盖由螺钉固定到选自所述分立部件(8)、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件的侧面及其组合的部件上。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支撑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封盖(9)和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件的外侧之间留出足够大的空间以在所述自支撑引导系统具有地面以下的构造时接近所述自支撑引导系统的支撑件。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支撑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选自铸造、锻造、压制成形及其组合的过程制造所述分立部件(8)。11.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支撑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支撑引导系统包括:在所述下表面中的多个第三细长孔(17’),所述自支撑引导系统的支撑件(17)在所述下表面上装配在选自地面、加固架及其组合的位置上;在所述上表面(28)中的多个第四细长孔(20),以允许用于对所述支撑件(17)的调节。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支撑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件包括内部弯曲部(21)以提供布置所述自支撑引导系统的所述支撑件(17)的空间,从而降低所述自支撑引导系统的有效高度。13.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支撑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件包括内部弯曲部(22)以提供缆索循环穿过的空间,用于所述自支撑引导系统的运行。1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支撑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邻接的纵向件通过复制所述两个邻接的纵向件的内部几何形状的部件(27)而彼此连接,所述内部几何形状的部件(27)搭接在两个邻接的纵向件之间,所述内部几何形状的部件(27)的每一个由螺钉固定到每个邻接的纵向件的至少一个第五细长孔(39)上。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支撑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邻接的纵向件由连接部件(25)连接,所述连接部件(25)在外部连接所述两个邻接的纵向件,所述两个邻接的纵向件沿所述自支撑引导系统的运行方向由螺钉固定到第六细长孔(35)上。16.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支撑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选自机加工、挤压、轧制、铸造及其组合的过程制造连接横梁(6)的至少一个。17.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支撑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件通过轧制制成。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支撑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轧制过程中通过冲压获得第四细长孔(20)、第五细长孔(39)以及第一细长孔(37)、第二细长孔(36)、第三细长孔(17')、第六细长孔(35)的区域中的锚固件。19.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支撑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轧制过程中通过冲压获得第四细长孔(20)、第五细长孔(39),而通过T形滚道(41)制造第一细长孔(37)、第二细长孔(36)、第三细长孔(17')、第六细长孔(35)的区域中的锚固件。2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支撑引导系统,其特征在于:分立式支撑部件(8)在上部中包括布置在所述扶手的交替侧面上的至少三个凸缘(33),它们构造成通过由螺钉固定到所述扶手(101)的一侧的凸缘的至少一个夹具将所述扶手压在所述扶手(101)的另一侧的凸缘上,以将所述扶手(101)固定到机架上。
地址 西班牙希洪-阿斯图里亚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