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地铁火灾应急救援综合功能车
摘要 地铁火灾应急救援综合功能车,包括机车、降温车厢、吸附车厢和给氧车厢;降温车厢包括装有车载大水箱的水箱室和客室,车身外两侧设有水枪;吸附车厢包括冷却室、反应室Ⅰ、反应室Ⅱ和客室,吸附车厢主要用于吸收SO2和CO等有毒烟气,给氧车厢包括给氧室、备用室和客室,给氧室内设有医用氧气瓶,各车厢的客室是救援人员乘坐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携带救援人员一起自行行驶到地铁火灾现场,进行火场降温灭火,吸附有毒烟气,向受困人员处喷洒氧气等;本发明结构简单,设备操作方便,功能较系统完整,不仅利于生产使用,而且便于广泛推广。
申请公布号 CN103395425A 申请公布日期 2013.11.20
申请号 CN201310342871.7 申请日期 2013.08.07
申请人 大连交通大学 发明人 李钰;李金瑶;王秀玲
分类号 B61D15/00(2006.01)I;A62C27/00(2006.01)I 主分类号 B61D15/00(2006.01)I
代理机构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代理人 高永德;李洪福
主权项 地铁火灾应急救援综合功能车,包括机车(38),机车(38)设有司机室(25)和机车室(26),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铁火灾应急救援综合功能车还包括降温车厢(39)、吸附车厢(40)和给氧车厢(41);所述机车(38)车身外顶部设有多孔水管(2),多孔水管通过带控制阀和水泵的管路与降温车厢(39)的车载大水箱(1)连通;所述降温车厢(39)包括前部的水箱室(27)和后部客室(32),水箱室(27)内设有车载大水箱(1),车身外两侧设有水枪,多孔水管(2)和水枪分别通过带控制阀(4)和水泵(5)的管路与车载大水箱(1)连通,后部客室(32)是救援人员乘坐室;所述吸附车厢(40)包括冷却室(28)、反应室Ⅰ(29)、反应室Ⅱ(30)和客室(32),冷却室(28)、反应室Ⅰ(29)和反应室Ⅱ(30)各自独立封闭,所述冷却室(28)内设有冷却水(12)和冷却装置,吸附车厢车身外顶部设有多孔水管,多孔水管通过带控制阀和水泵的管路与车载大水箱(1)连通,所述冷却室(28)车身外侧设置有伸缩软管Ⅰ(10‑1),伸缩软管Ⅰ(10‑1)与冷却室内部冷却水(12)通过冷却室内通气管(13)连通,冷却室内通气管(13)上带有风机(11);所述反应室Ⅰ(29)和反应室Ⅱ(30)分别是SO2吸收室和CO吸收室,SO2吸收室内设有SO2吸收液,CO吸收室内设有CO吸收液;所述冷却室(28)、反应室Ⅰ(29)和反应室Ⅱ(30)之间依次设有带风机的通气管,冷却室(28)和反应室Ⅰ(29)之间的通气管Ⅰ(13‑1)一端深入到反应室Ⅰ(29)的SO2吸收液中,另一端置于冷却室(28)冷却水上方,反应室Ⅰ(29)和反应室Ⅱ(30)之间的通气管Ⅱ(13‑2)一端深入到反应室Ⅱ(30)CO吸收液中,另一端置于反应室Ⅰ(29)的SO2吸收液上方,形成闭合通路;反应室Ⅱ(30)车身外侧设置有负责排气的通气管Ⅲ(13‑3),通气管Ⅲ(13‑3)内口设置在CO吸收液上方与反应室Ⅱ(30)连通,外口与外界空气连通,外口接有伸缩软管Ⅱ(10‑2);所述后部客室(32)是救援人员乘坐室;所述给氧车厢(41)包括给氧室(31)、备用室(37)和客室(32),给氧车厢车身外顶部设有多孔水管,多孔水管通过带控制阀和水泵的管路与车载大水箱(1)连通,所述给氧室(31)内设有医用氧气瓶(18)、医用氧气瓶吸氧 装置、温度显示器(17)和挡墙(24),所述挡墙(24)为沿车身长度方向靠车身两侧壁位置设置的两道挡墙,挡墙(24)与车身侧壁之间形成沟槽,挡墙与挡墙之间是通道,挡墙(24)与车身侧壁之间的沟槽装有水,医用氧气瓶(18)置于挡墙(24)与车身侧壁之间的水(23)中,每个医用氧气瓶吸氧装置包括小型气化器(19)、承压软管(20)、减压阀(21)和气体喷枪(22),承压软管(20)长度为25米以上,承压软管(20)一端与小型气化器(19)连接,承压软管(20)另一端连接减压阀(21)一端,减压阀(21)另一端与气体喷枪(22)连接,承压软管(20)伸出车厢外;给氧室车身外侧在行车方向的前端处设有0~800℃量程的气体或液体温度传感器(16),给氧室内的温度显示器(17)安装在给氧室内(31)与温度传感器(16)相对应位置;所述后部客室(32)是救援人员乘坐室;所述备用室(37)应急物资装载室。
地址 116028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黄河路7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