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冲击吸收式转向装置
摘要 本发明实现一种能够确保设计的自由度,且低成本、能够得到更优良的性能的冲击吸收式转向装置的结构。具有能量吸收构件(36a、36b),其设置于在所述二次碰撞时与所述外柱(13a)一同向前方位移的紧固杆(27a)和即使在该二次碰撞时也不向前方位移的壳体(16)或卡定销(63)之间,由在二次碰撞时伴随着所述外柱(13a)向前方的位移而进行塑性变形的构件构成,通过塑性变形的相对移动,吸收上述冲击能量的一部分,能量吸收构件(36a、36b)的一部分固定于紧固杆(27a),并且,该构件(36a、36b)的塑性变形在宽度方向上被外柱(13a)的一对的被夹持壁部(11a)限制。
申请公布号 CN102438879A 申请公布日期 2012.05.02
申请号 CN201180001214.5 申请日期 2011.07.25
申请人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发明人 成田典智;山本恒
分类号 B62D1/19(2006.01)I;B62D1/18(2006.01)I;B62D5/04(2006.01)I 主分类号 B62D1/19(2006.01)I
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吕林红
主权项 一种冲击吸收式转向装置,包括:转向柱,该转向柱包括:内柱,该内柱以前后位置被限制的状态配置在前侧;外柱,该外柱以能够沿轴向相对位移的方式外嵌于该内柱的后部,具有轴向狭缝、一对的被夹持壁部以及一对的第一通孔,上述轴向狭缝沿轴向设置于作为上述外柱与上述内柱的嵌合部的前部,能够扩大和缩小该前部的直径,上述一对的被夹持壁部设置于在上述前部的下表面或上表面从左右两侧夹着上述轴向狭缝的位置,上述一对的第一通孔形成在上述被夹持壁部的相互匹配的位置;转向轴,上述转向轴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上述转向柱的内径侧,包括内轴和外轴,上述外轴以能够沿轴向相对位移的方式外嵌于上述内轴的后部,后端部比上述外柱的后端开口向后方突出,在该后端部支承固定有方向盘;支承托架,上述支承托架包括:左右一对的夹持板部;一对的第二通孔,上述一对的第二通孔形成于上述夹持板部的与上述第一通孔中的至少一部分匹配的部分;安装板部,上述安装板部支承上述夹持板部,并且,以如下方式支承于车身:在二次碰撞时,基于从上述方向盘施加于上述外柱的冲击能量,能够向前方脱落;紧固杆,上述紧固杆贯穿上述第一通孔和上述第二通孔,在两端部具有一对的按压部;固定机构,上述固定机构使上述一对的按压部的间隔扩大和缩小,在该间隔缩小时,使上述外柱的上述前部的直径缩小,使该外柱的上述前部的内周面与上述内柱的上述后部的外周面摩擦卡合;能量吸收构件,上述能量吸收构件设置于在所述二次碰撞时与所述外柱一同向前方位移的部分和即使在该二次碰撞时也不向前方位移的部分之间,由伴随着上述外柱在该二次碰撞时向前方的位移而进行塑性变形的构件构成,通过该塑性变形的相对移动,吸收上述冲击能量的一部分;其特征在于,上述能量吸收构件的一部分固定于与上述外柱一同向前方位移的部分的一部分,并且,该构件的塑性变形在宽度方向上被上述外柱的上述一对的被夹持壁部限制。
地址 日本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