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组合式气-液-固三相分离的方法和装置
摘要 一种组合式气-液-固三相分离的方法,集缩扩式、离心式、折流板式、丝网式除沫器的主要结构于一体,在缩扩式的基础上,在导流筒的外端设置螺旋式导流板,在两个锥形壳体构成的环隙中设置螺旋式导流罩,使夹带液-固微粒的气相在环隙中增速的同时,作旋流运动,提高分离效率,经缩扩-旋流后的气相再折流进入下一个旋流通道,之后经再次折流,最后通过丝网式除沫层继续分离,通过组合式气-液-固三相分离装置,气相中的液-固夹带物被回收,并返回反应器的液化层中;根据该方法设计的装置分离效率可达到99%以上,能满足现代淤浆床类反应器持续运作180天以上的要求;本发明的方法甚至可以满足其它反应过程中需要高效回收夹带物的要求。
申请公布号 CN101766935B 申请公布日期 2012.02.15
申请号 CN200910044934.4 申请日期 2009.01.06
申请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华东理工大学 发明人 应卫勇;张海涛;李涛;房鼎业;张丽娟;鲁丰乐;孙豪义;陈振
分类号 B01D45/00(2006.01)I;B01D45/16(2006.01)I;B01J8/22(2006.01)I 主分类号 B01D45/00(2006.01)I
代理机构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代理人 刁文魁;翟羽
主权项 一种组合式气‑液‑固三相分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集缩扩式、离心式、折流板式、丝网式除沫器主要结构于一体的组合式气‑液‑固三相分离装置,在缩扩式除沫器的基础上,在导流筒的外端设置螺旋式导流板,在两个锥形壳体构成的环隙中设置螺旋式导流罩,使夹带液‑固微粒的气相在环隙中增速的同时,作旋流运动,提高分离效率,经缩扩‑旋流后的气相再折流进入下一个旋流通道,之后经再次折流,最后通过丝网式除沫层继续分离,通过组合式气‑液‑固三相分离装置,气相中的液‑固夹带物被回收,并返回反应器的液化层中;所述的组合式气‑液‑固三相分离装置含有反应器壳体(6)、筒式折流罩(1)、丝网层(2)、导流筒(5)和若干根肋,反应器壳体(6)的上端设有筒式折流罩(1),筒式折流罩(1)外侧的上部设置有数个上支撑肋(31),上支撑肋(31)的外圆弧线则与反应器壳体(6)内表面的弧线相固接;在上支撑肋(31)的上部,在筒式折流罩(1)与反应器壳体(6)形成的环形通道的顶端设有丝网层(2);在筒式折流罩(1)下端出口处设有数个下支撑肋(32),通过下支撑肋(32)将筒式折流罩(1)与其下方的导流筒(5)连接成一体;导流筒(5)的下端面通过数个第二肋(7)与上锥壳体(8)的上端面固接,承载于上锥壳体(8)上;导流筒(5)的外端设有螺旋式导流板(4),导流筒(5)通过螺旋式导流板(4)与筒式折流罩(1)的内表面连接;上锥壳体(8)的下端面与环形挡板(10)固接,环形挡板(10)的外周与反应器壳体(6)的内表面密封固接;在与环形挡板(10)同一水平面上设有第三肋(9),第三肋(9)与下锥壳体(11)的上部固接,下锥壳体的下端(111)通过第四肋(12)固接在反应器壳体(6)的内表面和回流管(13)的内壁上;上锥壳体(8)与下锥壳体(11)的几何尺寸相同,下端面和锥角相等,但,上锥壳体(8)的上端面是开放式的,下锥壳体的上端面(112)是封闭式的,下锥壳体(11)的上半部置于上锥壳体(8)下端的空腔中,由上锥壳体(8)和下锥壳体(11)的斜面构成具有环隙空间的增速构件。
地址 100010 北京市朝阳门北大街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