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花坞捕蚊装置
摘要 一种花坞捕蚊装置,它包括埋设在绿地的盆体,该盆体中设有产卵腔室,该盆体口设有隔离网,该隔离网下的空间设为羽化室,该羽化室下面的水体设为养虫室,该盆体设有蛙类的入口和出口,该盆体周边植设绿篱为蚊子提供栖息地,该绿篱外面笼罩有罩网,该罩网内圈囿蛙类。雌蚊经罩网飞入产卵腔室内,于浮圈中的产卵口水面产卵,幼蚊趋光下潜从底部的缝隙游入明亮的养虫室水里觅食后化蛹,羽化的成蚊被困在羽化室而中断繁殖链。夜间罩网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自动开亮诱虫灯,吸引飞蚊和飞虫饲喂蛙类,蛙类也可经入口进入养虫室的浮台蹲守捕食羽化室的飞蚊,且可潜入盆底的蛙穴夏蜇或冬眠。本发明可布设在住宅区或风景区,控制按蚊繁殖,预防疟疾传播。
申请公布号 CN102132695A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7.27
申请号 CN201010507607.0 申请日期 2010.10.15
申请人 黄竹;黄山 发明人 黄竹;黄山
分类号 A01M1/04(2006.01)I;A01K67/033(2006.01)I;A01K67/02(2006.01)I 主分类号 A01M1/04(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控制按蚊繁殖的花坞捕蚊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盆体(10)、蛙穴(12)、隔离网(6)、入口(8)、内活门(7)、出口(19)、外活门(18)、渗水口(9)、产卵腔室(24)、侧壁(16)、浮圈(5)、养虫室(11)、浮台(17)、羽化室(20)、太阳能电池板(1)、罩网(23)、绿篱(22)和诱虫灯(21),所述盆体(10)埋设在绿地里,该盆体(10)靠近地面处设有渗水口(9),所述渗水口(9)设有隔离网;所述盆体(10)地上部分设有供蛙类进入的入口(8),所述内活门(7)挂设在该入口(8)对应的盆体(10)内壁,所述盆体(10)的地上部分还设有供蛙类爬出的出口(19),所述外活门(18)挂设在该出口(19)对应的盆体(10)外壁;所述盆体(10)下部与盆底壁(13)的交接处设有数孔蛙穴(12);所述产卵腔室(24)设在盆体(10)的中央处,所述产卵腔室(24)的侧壁(16)为圆筒形,其侧壁(16)的顶部设有顶盖(2),所述侧壁(16)与顶盖(2)的交接处设有数个诱蚊口(3),所述产卵腔室(24)的底部设有底壁(14),所述侧壁(16)与底壁(14)的交接处设有数条缝隙(15),所述缝隙(15)高度0.5‑1cm,长度3‑8cm,所述缝隙(15)处于水面之下,所述产卵腔室(24)内设有浮圈(5),所述浮圈(5)的中央设有产卵口(4),所述浮圈(5)的外壁与产卵腔室(24)的侧壁(16)内壁相配且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浮圈(5)可随水位的升降而上下浮动,当盆体(10)内的水位低于缝隙(15)时,所述浮圈(5)落至底壁(14),浮圈(5)的外壁堵住缝隙(15),羽化室(20)里的飞蚊无法从缝隙(15)逃出;所述盆底壁(13)的中央处设有支脚(25),所述底壁(14)座设在支脚(25);所述隔离网(6)封盖盆体(10)顶部的盆口,该隔离网(6)的外沿与盆口相连接,该隔离网(6)的内沿与侧壁(16)的外壳相连接,该隔离网(6)设有细密的网孔,飞蚊无法穿过;所述隔离网(6)下的空间设为羽化室(20),所述羽化室(20)下面的水体设为养虫室(11),所述养虫室(11)的水面设有数个可自由浮动的浮台(17);所述绿篱(22)环绕盆体(10)的周边栽植而成为树冠浓密的花坞且遮盖在盆体(10)的上方;所述罩网(23)笼罩住绿篱(22),所述罩网(23)的网孔只容许飞蚊和飞虫飞入,而罩网(23)内囿设的蛙类无法逃出;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设在罩网(23)的中央;所述盆体(10)周边的空地上方的绿篱(22)下设有数盏诱虫灯(21)。
地址 200062 上海市梅岭北路1251弄4号2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