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竹钢复合骨架制造建筑保温板的方法
摘要 一种竹钢复合骨架制造建筑保温板的方法,它的技术路线是将自然生长的圆竹锯去一侧边或两侧边,制成竹排,用至少两层竹排上下叠加、上下用多条带状扁铁、四边用三角铁框相夹,用中间为隔热套管螺丝,将叠加的竹排上下旋紧,制成竹钢复合骨架,在竹钢复合骨架内填充保温材料,用水泥砂浆或预制板为上下面,制造成建筑保温板;这种建筑保温板以自然生长的竹子为内骨架,减少了钢材的使用量,有利于节能减排;使用中不产生冷热桥,使建筑更加节能,弥补了以薄壁型钢和钢筋桁架为骨架的建筑保温板存在冷热桥的不足。
申请公布号 CN102031835A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4.27
申请号 CN201010556964.6 申请日期 2010.11.24
申请人 白建国 发明人 白建国
分类号 E04B1/80(2006.01)I 主分类号 E04B1/80(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竹钢复合骨架制造建筑保温板的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a、将平均直径为30mm以上自然生长的圆竹,按略短于设计长度和宽度截取,并锯去一侧边或两侧边成C或H形竹,以蒸或煮或熏或浸或真空吸入等方法,加入防虫防腐剂进行防虫防腐处理;b、在工作架台上,将C或H形竹开口向上、大小头交错,按C或H形竹中到中100‑500mm的间距平行排列,用竹片和气枪钉固定竹排的两端;c、按建筑保温板的设计厚度,将至少两层竹排按建筑保温板的长度或宽度方向上下平行叠加或上下纵横叠加,按竹排的长和宽,截取宽20‑50mm的带状扁铁在叠加竹排上下按300‑1200mm的间距,呈丰字或井字格或棱形状相夹,在带状扁铁上按200‑600mm的间距上下相对钻直径6‑12mm的锥形孔,用直径6‑12mm中间为工程塑料套管螺母、两端为锥头螺丝的隔热套管螺丝,将叠加的竹排上下旋紧,为竹排架;在竹排架下放置水泥薄板或纸面石膏板或竹片或彩钢薄板,用自攻钉或铆钉与带状扁铁固定为下面板;在竹排架的上下四边,围挡规格为300×300mm及以上的三角铁并焊接成框,在四边的三角铁框内竖向嵌入小径竹或半圆竹或竹片或水泥薄板条或纸面石膏板条或塑料板条为堵板;将三角铁框与带状扁铁的端头焊接;在三角铁框上按20‑60mm的间距上下相对,钻直径6‑12mm的锥形孔,用直径6‑12mm中间为工程塑料套管螺母、两端为锥头螺丝的隔热套管螺丝,将三角铁框四周上下旋紧,为竹钢复合骨架或在带状扁铁和三角铁框上,按20‑60mm的间距上下相对焊接直径6‑12mm的螺丝,中间为反向工程塑料套管螺母的隔热套管螺丝、旋紧隔热套管为竹钢复合骨架;d、在工作架台上,向竹钢复合骨架内填充强度在300×300mm范围内至少可承受一人踩踏的发泡水泥或聚苯颗粒混凝土或珍珠岩混凝土或漂珠和珍珠岩混凝土等硬质保温材料,填至竹钢复合骨架的竹排架表面抹平,用直径1‑3mm、孔洞10×10mm‑50×50mm的铁网与四周三角铁框上预设焊接的柱钉勾连,再用短纤维或玻纤网格布复合聚合物水泥砂浆抹6‑12mm厚为上面层;也可以向竹钢复合骨架内填充散状珍珠岩或混胶珍珠岩或玻璃卷棉或发泡聚氨酯或发泡聚脲等软质保温材料或采用上述两种保温材料混合使用,使用玻璃卷棉时为平铺在上下竹排之间,在竹排架的上面、带状扁铁与三角铁框之间嵌入水泥薄板或纸面石膏板或竹片为上面板;上面板也可以使用瓦楞铁板,使用时,瓦楞铁板延流水方向探出边沿至少60mm,一侧探出边沿至少一瓦楞,瓦楞铁板用防水自攻钉在楞上与带状扁铁固定;上面板为水泥薄板或纸面石膏板或竹片的,用自攻钉或铆钉与带状扁铁固定后,再用聚合物水泥防水腻子复合短纤维或网格布与四边的三角铁框刮平为上表层;在下面板上用聚合物白水泥防水腻子复合短纤维或玻纤网格布与四边的三角铁框刮平为下表层;用发泡水泥或聚苯颗粒混凝土或珍珠岩混凝土或漂珠和珍珠岩混凝土等硬质保温材料时,也可以不设下面板,将竹钢复合骨架铺在有隔离层的工作平台上填充保温材料,制造完成上面层和上表层后,再移至高架台上,用短纤维或玻纤网格布和聚合物白水泥腻子,将底面与四边的三角铁框刮平为下表层,制造成为竹钢复合骨架建筑保温板;e、对于长度超过3200mm以上的竹钢复合骨架建筑保温板,在左右长边三角铁框的下方,用圆钢筋或三角铁或带状扁铁焊接成中间为V型或X型增强桁架,两桁架之间按纵向大于两桁架之间的距离竖向交叉焊接多道直径8‑14mm的圆钢筋或40×40mm‑60×60mm的三角铁,制造成竹钢复合骨架建筑保温增强板;带状扁铁、三角铁框、V型或X型桁架使用时需进行防腐处理。
地址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黄村西里63-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