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
摘要 一种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包含一具有前、后车架、上、下转轴、把手、前轮体、煞车部、致动器、座管、座垫、后轮体及传动部之单车,而该上转轴及座管系与地面垂直;一设于前车架与上转轴间之摺叠器;一设于前、后车架上且包含第一、二吸附元件之固定器;一设于前车架上且与地面垂直之辅助轮;以及包含有第一、二及第三连杆之联结单元,系分别设于前、后车架上。藉此,除可让本创作之单车具有易于摺叠以及易于上下楼梯携带之功能外,更可利用联结单元之配合,而达到并联两部单车之功效。
申请公布号 TWM387051 申请公布日期 2010.08.21
申请号 TW098216706 申请日期 2009.09.10
申请人 萧士奇 彰化县二林镇儒林路184巷12号 发明人 萧士奇
分类号 主分类号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欧奉璋 台北市信义区松山路439号3楼
主权项 1.一种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包括:一单车,至少包含活动结合之前、后车架、一活动设于前车架上且相互连动之上、下转轴、分别与上、下转轴活动结合之把手及前轮体、一对应前轮体之煞车部、一设于把手上且连动煞车部之致动器、一活动设于后车架上且具有座垫之座管、及分别设于后车架底部之后轮体与传动部,而该上转轴及座管系与地面垂直,可摺成前后轮对齐在后方,第三轮在前方,车把朝前的手推车形态,可在楼梯面上稳定轻松推拉,方便上下楼梯;一摺叠器,系设于前车架与上转轴之间;一固定器,至少包含有分别设于前、后车架上且位于前、后轮体一侧之第一、二吸附元件;一辅助轮,系设于前车架上且与地面垂直,其至少包含有一与前车架结合之伸缩杆、及一活动设于伸缩杆一端之轮体;以及一联结单元,至少包含有分别设于前、后车架上之第一、二及第三连杆。 ;2.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中,该前、后车架之间系设有一与地面垂直之摺叠转轴。 ;3.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中,该上、下转轴一侧系分别具有相对应之延伸部,而该摺叠器至少包含有一套设于各延伸部外侧之套接部、一穿设该套接部且活动设于各延伸部间之梢件、一穿设于梢件上且两端分别顶掣套接部与各延伸部之弹性元件、及一活动设于梢件一端之扳动部。 ;4.依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中,该扳动部中系活动设有一挡杆,该挡杆之一端系顶掣于梢件上,且于该扳动部中系具有一穿设于挡杆上之弹性元件。 ;5.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中,该第一、二吸附元件系可为磁性体,而该第一吸附元件系与下转轴活动结合,且该第一吸附元件之一侧系连接有一卸载杆。 ;6.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中,该伸缩杆至少包含有一固定于前车架上之外管、一活动设于外管中之内管、一设于外管一端之套环、多数设于外管与套环间之滚珠、及一设于外管与套环间之弹性元件,而该内管外缘适当处系设有多数与滚珠抵靠之凹陷槽,且所述之轮体系设于内管之一端。 ;7.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中,该伸缩杆至少包含有一固定于前车架上之外管、一活动设于外管中之内管、一设于外管一端之套环、一设于套环与内管间之弹性体、设于外管外缘之螺纹部、设于内管外缘之导引部、及对应于导引部中之定位梢,且所述之轮体系设于内管之一端。 ;8.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中,该第一连杆至少包含有一设于前车架上之固定部、一活动设于前车架上之杆体、及一设于杆体一端之双性接头,该固定部上系具有一连接座,而该杆体上系具有一与连接座对应结合之对接部。 ;9.依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中,该双性接头至少包含有一活动设于杆体内之顶杆、一设于杆体与顶杆间之弹性元件、一设于杆体一端外缘之套环、多数顶掣于套环与顶杆间之滚珠、及一设于套环与杆体之弹性元件。 ;10.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中,该第一连杆系具有一为伸缩杆之杆体,而该杆体两端系分别设有一对卡接头,而各对卡接头上系设有一卡接部,且各对卡接头之底部系分别设有一凸柱,并于各卡接部与对卡接头之间系分别设有一弹性元件。 ;11.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中,该第二及第三连杆至少包含有分别设于前、后车架上之轴部、活动设于轴部上之杆体、及设于杆体一端之对称接头,对称接头亦可用双性接头取代。 ;12.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中,各对称接头上系设有一嵌槽,该嵌槽之一内面系活动设有一顶珠,该顶珠与对称接头之间系具有一弹性元件,且各对称接头端面系具有一凹部。 ;13.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中,各对称接头系可包含有一活动设于杆体一端之套筒、二分别设于套筒外侧缘之翼板、一环设于套筒中之螺纹部、及一连接于杆体一端且延伸出套筒之半圆螺杆。 ;14.一种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包括:二单车,分别包含活动结合之前、后车架、一活动设于前车架上且相互连动之上、下转轴、分别与上、下转轴活动结合之把手及前轮体、一对应前轮体之煞车部、一设于把手上且连动煞车部之致动器、一活动设于后车架上且具有座垫之座管、及分别设于后车架底部之后轮体与传动部,而各上转轴及座管系与地面垂直;摺叠器,系分别设于前车架与上转轴之间;固定器,至少包含有分别设于前、后车架上且位于前、后轮体一侧之第一、二吸附元件;辅助轮,系设于前车架上且与地面垂直,其至少包含有一与前车架结合之伸缩杆、及一活动设于伸缩杆一端之轮体;联结单元,至少包含有分别设于前、后车架上之第一、二及第三连杆;以及煞车同步器,系分别连接二单车之煞车部及致动器。 ;15.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中,各前、后车架之间系设有一与地面垂直之摺叠转轴。 ;16.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中,各上、下转轴一侧系分别具有相对应之延伸部,而该摺叠器至少包含有一套设于各延伸部外侧之套接部、一穿设该套接部且活动设于各延伸部间之梢件、一穿设于梢件上且两端分别顶掣套接部与各延伸部之弹性元件、及一活动设于梢件一端之扳动部。 ;17.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述之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中,各扳动部中系活动设有一挡杆,该挡杆之一端系顶掣于梢件上,且于该扳动部中系具有一穿设于挡杆上之弹性元件。 ;18.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中,各第一、二吸附元件系可为磁性体,而该第一吸附元件系与下转轴活动结合,并具有防止前后滑动的特征,且该第一吸附元件之一侧系连接有一卸载杆。 ;19.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中,各伸缩杆至少包含有一固定于前车架上之外管、一活动设于外管中之内管、一设于外管一端之套环、多数设于外管与套环间之滚珠、及一设于外管与套环间之弹性元件,而该内管外缘适当处系设有多数与滚珠抵靠之凹陷槽,且所述之轮体系设于内管之一端。 ;20.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中,该伸缩杆至少包含有一固定于前车架上之外管、一活动设于外管中之内管、一设于外管一端之套环、一设于套环与内管间之弹性体、设于外管外缘之螺纹部、设于内管外缘之导引部、及对应于导引部中之定位梢,且所述之轮体系设于内管之一端。 ;21.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中,各第一连杆至少包含有一设于前车架上之固定部、一活动设于前车架上之杆体、及一设于杆体一端之双性接头,该固定部上系具有一连接座,而该杆体上系具有一与连接座对应结合之对接部。 ;22.依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所述之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中,各双性接头至少包含有一活动设于杆体内之顶杆、一设于杆体与顶杆间之弹性元件、一设于杆体一端外缘之套环、多数顶掣于于套环与顶杆间之滚珠、及一设于套环与杆体之弹性元件。 ;23.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中,各第一连杆系具有一为伸缩杆之杆体,而该杆体两端系分别设有一对卡接头,而各对卡接头上系设有一卡接部,且各对卡接头之底部系分别设有一凸柱,并于各卡接部与对卡接头之间系分别设有一弹性元件。 ;24.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中,各第二及第三连杆至少包含有分别设于前、后车架上之轴部、活动设于轴部上之杆体、及设于杆体一端之对称接头。 ;25.依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中,各对称接头上系设有一嵌槽,该嵌槽之一内面系活动设有一顶珠,该顶珠与对称接头之间系具有一弹性元件,且各对称接头端面系具有一凹部。 ;26.依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中,各对称接头系可包含有一活动设于杆体一端之套筒、二分别设于套筒外侧缘之翼板、一环设于套筒中之螺纹部、及一连接于杆体一端且延伸出套筒之半圆螺杆。 ;27.依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所述之并联单车及并联装置,其中,各煞车同步器至少包含有一壳体、一设于壳体中之滑块、分别设于滑块上之第一及第二缓冲部、及连接第一、二缓冲部之钢索。;第1图,系本创作之立体外观示意图。;第2图,系本创作之侧视状态示意图。;第3图,系本创作摺叠器之剖面状态示意图。;第4图,系本创作辅助轮之剖面状态示意图。;第5图,系本创作双性接头之剖面状态示意图。;第6图,系本创作对称接头之剖面状态示意图。;第7图,系本创作之摺型状态示意图。;第8图,系本创作摺型后之侧视状态示意图。;第9图,系本创作联结单元之移出状态示意图。;第10图,系本创作双性接头之连接状态示意图。;第11图,系本创作对称接头之连接状态示意图。;第12图,系本创作两单车之并联状态示意图。;第13图,系本创作同步煞车器之使用状态示意图。;第14图,系本创作辅助轮之另一实施状态示意图。;第15图,系本创作另一第一连杆之实施例示意图。;第16图,系本创作另一第一连杆之使用状态示意图。;第17图,系本创作另一第一连杆之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第18图,系本创作又一第一连杆之实施例示意图。;第19图,系本创作又一第一连杆之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第20图,系本创作另一对称接头之实施例示意图。
地址 彰化县二林镇儒林路184巷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