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转向角比可变转向装置
摘要 增减速机构部设置在输入轴的端部和输出轴的端部相对的相对部并增减相对于输入轴的转速的输出轴的转速,当对该增减速机构部在轴方向设置电动机时,装置在轴方向上变长。同轴地配置与方向盘相连接的输入轴(2)和与转向机构的小齿轮轴相连接的输出轴(3),在输入轴(2)的端部和输出轴(3)的端部相对的相对部,设置有增减相对于输入轴(2)的转速的输出轴(3)的转速的增减速机构部(4),将控制该增减速机构部(4)的电动机(5)以及通过该电动机(5)驱动的锁定托架(16)以围绕增减速机构部(4)的方式配置在增减速机构部(4)的半径方向外侧。
申请公布号 CN101445127A 申请公布日期 2009.06.03
申请号 CN200810179730.7 申请日期 2008.11.28
申请人 富士机工株式会社 发明人 井上恭一
分类号 B62D6/00(2006.01)I;B62D3/12(2006.01)I;B62D5/04(2006.01)I;B62D113/00(2006.01)N 主分类号 B62D6/00(2006.01)I
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何腾云
主权项 1. 一种转向角比可变转向装置,用于包括方向盘和带有小齿轮轴的转向机构的车辆,该转向角比可变转向装置包括:用于连接于方向盘的输入轴(2),与输入轴同轴地配置的输出轴(3),该输出轴(3)连接于转向机构的小齿轮轴,用于改变相对于输入轴(2)的转速的输出轴(3)的转速的增减速机构部(4),该增减速机构部设置于在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轴方向上彼此相对的输入轴(2)的轴向端部与输出轴(3)的轴向端部之间,该增减速机构部包括:输入齿轮(6),该输入齿轮设置在输入轴(2)的轴向端部并在输入齿轮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第1内齿(6a),输出齿轮(7),该输出齿轮设置在输出轴(3)的轴向端部,并且在输出齿轮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第2内齿(7a),输出齿轮和输入齿轮具有共同的旋转中心(O),第1行星齿轮(9),该第1行星齿轮形成有第1外齿(9a),该第1外齿与第1内齿(6a)啮合而形成第1啮合部(A),第1外齿(9a)的齿数比第1内齿(6a)的齿数少,由此在第1外齿和第1内齿之间提供第1减速比,第2行星齿轮(10),该第2行星齿轮形成有第2外齿(10a),该第2外齿与第2内齿(7a)啮合而形成第2啮合部(B),第2外齿(10a)的齿数比第2内齿(7a)的齿数少,由此在第2外齿和第2内齿之间提供第二减速比,第2减速比设置成与第1减速比不同的值,圆柱部(11a),第1行星齿轮(9)和第2行星齿轮(10)通过该圆柱部(11a)彼此一体连接,以及,旋转凸轮(14),该旋转凸轮设置在第1行星齿轮(9)和第2行星齿轮(10)之间,并且形成有具有相对于上述输入齿轮(6)和上述输出齿轮(7)的共同旋转中心(O)偏心的中心的偏心孔,上述圆柱部(11a)通过偏心孔嵌入旋转凸轮(14),电动机(5,24),该电动机设置在增减速机构部(4)的径向外侧,并且控制增减速机构部,以及由电动机(5)旋转驱动的驱动轴(16),该驱动轴形成为中空筒状并围绕增减速机构部(4),其中,利用电动机(5)通过驱动轴(16)旋转驱动旋转凸轮(14),从而使第1行星齿轮(9)和第2行星齿轮(10)围绕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的共同旋转中心(O)转动,因此,允许第1啮合部(A)和第2啮合部(B)在第1行星齿轮和第2行星齿轮的圆周方向上移动。
地址 日本静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