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蛤蜊两个壳色品系的制种方法
摘要 蛤蜊两个壳色品系的制种方法。利用壳色这一质量性状为标记,以两种壳色的蛤蜊为材料,通过逐代的定向选育获得蛤蜊两个壳色品系。具体地说,壳色品系包括黄褐色、绿褐色两个蛤蜊品系;采用相同壳色品系的群体自交和建立自交家并结合定向选育,来加快贝壳颜色的纯化速度,从中筛选出壳色一致且差异显著的两个壳色品系。本发明获得的两个壳色品系,为蛤蜊壳色品种开发和种质改良奠定了的基础。本发明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的特点。
申请公布号 CN101438689A 申请公布日期 2009.05.27
申请号 CN200810229952.5 申请日期 2008.12.17
申请人 大连水产学院 发明人 闫喜武;张跃环;王琦;霍忠明;赵越;杨凤;张国范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A23K1/18(2006.01)I;A23K1/14(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赵淑梅
主权项 1、一种中国蛤蜊两个壳色品系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亲贝选取与促熟;2)产卵及孵化;3)幼虫培养;4)稚贝培育;5)幼贝中间育成;6)壳色品系的逐代纯化;1)、亲贝选取与促熟:从野生群体或养殖群体中,选出2-3龄的壳型规整,壳色一致的黄褐色、绿褐色中国蛤蜊作为繁殖群体,放到生态虾池中进行生态促熟,定期取样观察性腺发育;2)、产卵及孵化:亲贝性腺成熟,将不同壳色中国蛤蜊亲本单独放置,经过阴干3-6h,流水2-3h的刺激,大约经过2-4h,亲本开始产卵排精;采用相同壳色中国蛤蜊的群体自交和建立自交家系,对受精卵的孵化密度控制在30-40个/ml;在温度24-25℃的条件下,受精卵大约经过23h全部孵化至D形幼虫;3)、幼虫培养:用320目筛绢网制作的网箱选育D形幼虫,幼虫培养密度4-6个/ml,每天换1次水,换水量为30-60%;饵料每天投喂2次,前期投喂绿色巴夫藻,后期混合投喂体积比1:1:1的湛江等鞭金藻、小球藻、塔胞藻,投饵量适幼虫摄食情况而定,换水网箱单独使用;幼虫培育期间,水温为24.4-27.6℃,盐度为24-28;4)、稚贝培育:幼虫变态后,正常培育同3),投饵量适稚贝摄食情况而定,大约经过40-50d的培养,稚贝壳长达到2-3mm,此时将稚贝转入到生态虾池进行幼贝育成,在此期间,温度为23-30℃,盐度为24-28,pH为7.52-8.86;5)、中间育成:中间育成先采用60目网袋,根据稚贝大小,定期依次更换成40目、20目的网袋;6)、壳色品系的逐代纯化:经过幼虫培养、稚贝培育、中间育成等环节,获得了子一代的两种壳色的中国蛤蜊品系,经过一周年的培育,子代性腺成熟,可以产卵,从而获得子二代,如此循环下去使得壳色得到进一步纯化,从中筛选出生长快、抗逆性强的壳色品系。
地址 116023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街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