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穿戴式电极装置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M353649 申请公布日期 2009.04.01
申请号 TW097201335 申请日期 2006.05.19
申请人 杨章民 YANG, CHANG-MING 苗栗县竹南镇光复路27号 发明人 杨章民
分类号 A41D13/12 (2006.01);D03D15/02 (2006.01);D02G3/12 (2006.01) 主分类号 A41D13/12 (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穿戴式电极装置(Wearable electrode apparatus),包含:一衣着(Garment),该衣着包含M个分隔的导电区域,M为一自然数;以及M个电连接元件,该M个电连接元件之每一个电连接元件系分别安置于该M个导电区域中之一个导电区域上,以提供与一外部装置连接之用;其中该M个导电区域系由纺织纤维(Textile fibers)及超细金属线(Ultra-fine metal wire)混纺成一纱线(Yarn)再经由一纺织制程纺织而成。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穿戴式电极装置,其中该超细金属线占该纱线之体积比系介于0%至100%之间。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穿戴式电极装置,其中每一根超细金属线具有范围从10微米至100微米之直径。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穿戴式电极装置,其中每一根超细金属线系由一不锈钢(Stainless steel)、一镍-铬合金(Ni-Cr alloy)或一铜-铬合金(Cu-Cr alloy)所制成。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穿戴式电极装置,进一步包含一导电液供应装置(Conductive liquid supplying device),用以供应一导电液至该M个分隔的导电区域,该导电液供应装置具有一腔室(Chamber),用以容纳该导电液,该导电液供应装置并且具有至少一条导管,用以导引该导电液至该M个导电区域,进而增加该M个导电区域之导电度(Conductivity),并且该至少一条导管能用以自该M个导电区域吸取该导电液,进而减少该M个导电区域之导电度。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穿戴式电极装置,其中该导电液系一水或一盐溶液。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穿戴式电极装置,其中该纺织制程系一平织制程(Weaving process)或一针织制程(Knitting process)。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穿戴式电极装置,其中该M个电连接元件中之每一电连接元件系该纱线之一延伸、一导电线或一导电接头(Terminal)。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穿戴式电极装置,其中该穿戴式电极装置具有至少一纺织结构特性,致使当一可容忍之外力作用于该导电区域时,该等超细金属线之几何特性不会改变。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穿戴式电极装置,其中该至少一纺织结构特性包含每一纱线之纱捻度为8~20捻/英寸。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穿戴式电极装置,其中该至少一纺织结构特性包含该穿戴式电极装置之胚布缩率为6~25%。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穿戴式电极装置,其中该至少一纺织结构特性包含该穿戴式电极装置之成品布缩率为6~25%。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穿戴式电极装置,其中该至少一纺织结构特性包含该穿戴式电极装置之成品布残缩率为1~8%。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穿戴式电极装置,其中该纺织纤维系一天然纤维(Natural fibers)或一合成纤维(Synthetic fibers)。15.一种制造一穿戴式电极装置(Wearable electrode apparatus)结构,该装置包含下列构造:织成一布料(Fabric),该布料包含N块分隔的导电布块,该N块导电布块系由纺织纤维(Textile fibers)及超细金属线(Ultra-fine metal wire)混纺成一纱线(Yarn)再经由一纺织制程纺织而成,N为一自然数;依照一衣着(Garment)之一图样(Pattern)从该布料上裁剪下该衣着之一半成品(Semi-garment),其中该半成品系包含由该N块导电布块所形成之M导电区域,M为一自然数,M小于等于N;分别提供该半成品之M个导电区域的每一个导电区域一个别的电连接元件,以提供该M个导电区域与一外部装置连接之用;以及将具有该电连接元件之该半成品制成该衣着,该衣着即成该穿戴式电极装置。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结构,进一步包含下列构造:设置一导电液供应装置(Conductive liquid supplying device)于该衣着上,该导电液供应装置系用以供应一导电液至该M个分隔的导电区域,该导电液供应装置具有一腔室(Chamber),用以容纳该导电液,该导电液供应装置并且具有至少一条导管,用以导引该导电液至该M个导电区域,增加该M个导电区域之导电度(Conductivity),并且该至少一条导管能用以自该M个导电区域吸取该导电液,进而减少该M个导电区域之导电度。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述之结构,其中该导电液系一水或一盐溶液。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结构,其中该布料并且包含K块分隔的绝缘布块,该N块导电布块及该K块绝缘布块系交错排列,K为一自然数。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结构,其中该超细金属线占该纱线之体积比系介于0%至100%之间。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结构,其中每一根超细金属线具有范围从10微米至100微米之直径。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结构,其中每一根超细金属线系由一不锈钢(Stainless steel)、一镍-铬合金(Ni-Cr alloy)或一铜-铬合金(Cu-Cr alloy)所制成。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结构,其中该纺织制程系一平织制程(Weaving process)或一针织制程(Knitting process)。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结构,其中该M个电连接元件中之每一电连接元件系该纱线之一延伸、一导电线或一导电接头(Terminal)。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结构,其中该穿戴式电极装置具有至少一纺织结构特性,致使当一可容忍之外力作用于该导电区域时,该等超细金属线之几何特性不会改变。2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结构,其中该至少一纺织结构特性包含每一纱线之纱捻度为8~20捻/英寸。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结构,其中该至少一纺织结构特性包含该穿戴式电极装置之胚布缩率为6~25%。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结构,其中该至少一纺织结构特性包含该穿戴式电极装置之成品布缩率为6~25%。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4项所述之结构,其中该至少一纺织结构特性包含该穿戴式电极装置之成品布残缩率为1~8%。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之结构,其中该纺织纤维系一天然纤维(Natural fibers)或一合成纤维(Synthetic fibers)。图式简单说明:图一系根据本新型之穿戴式电极装置之示意图。图二系根据本新型之穿戴式电极装置之示意图。图三A至图三D系绘示根据本新型之穿戴式电极装置之制程。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