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扭力传输器
摘要 本创作系为扭力传输器,其用于连结一旋转叶片与一动力输出杆,以将该动力输出杆的扭力传递至该旋转叶片,其包含互相套合之一第一套筒与一第二套筒,本创作系于该第一套筒与该第二套筒的接合面上设置一扭力传导构造,该扭力传导构造连接该第一套筒与该第二套筒且仅能传递一预定大小的扭力,又该第一套筒之外侧面与该第二套筒之内侧面分别与该旋转叶片、该动力输出杆于转动方向卡制在一起,据而当该动力输出杆的扭力传递至该旋转叶片,且当该旋转叶片承受过大负载时,该第一套筒与该第二套筒的该扭力传导构造可滑脱而形成保护机制。
申请公布号 TWM329560 申请公布日期 2008.04.01
申请号 TW096213287 申请日期 2007.08.13
申请人 林崇良;廖淑霞 台中县潭子乡大新路43巷15号 发明人 林崇良;廖淑霞
分类号 B60K20/00(2006.01) 主分类号 B60K20/00(2006.01)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黄志扬 台北市中山区长安东路1段23号10楼之1
主权项 1.一种扭力传输器,其用于将一动力输出杆之扭力 传递至一旋转叶片,其包含: 一第一套筒,该第一套筒具有一内侧面与一外侧面 ,该第一套筒之外侧面与该旋转叶片于转动方向卡 制在一起; 一第二套筒,该第二套筒具有一内侧面与一外侧面 ,该第二套筒之内侧面与该动力输出杆于转动方向 卡制在一起,且该第一套筒之内侧面与该第二套筒 之外侧面系可转动的套合在一起而具一接合面; 一扭力传导构造,该扭力传导构造设于该接合面上 ,该扭力传导构造连接该第一套筒与该第二套筒且 仅能传递一预定大小的扭力。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扭力传输器,其中该 扭力传导构造系在该接合面上设一黏着剂而形成, 藉由改变该黏着剂的种类与接着面的面积大小而 控制为仅能传递特定大小的扭力。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扭力传输器,其中该 扭力传导构造在第一套筒之内侧面与第二套筒之 外侧面的接合面上挖设至少一沟槽,该沟槽并置入 一弹性体而形成,又第二套筒之两端,系设有一顶 靠端与一螺锁端,该第一套筒系穿套在该第二套筒 并顶靠该顶靠端,并在该沟槽置入该弹性体之后, 藉一锁盖螺锁在第二套筒之螺锁端上以夹制该第 一套筒,其系藉由改变该沟槽的数量控制为仅能传 递特定大小的扭力。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扭力传输器,其中该 弹性体系为一橡胶柱套设一弹簧而形成。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扭力传输器,其中该 第一套筒的外侧面系包覆一弹性材料。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扭力传输器,其中该 弹性材料系为橡胶。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之扭力传输器,其中该 弹性材料系为塑胶。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扭力传输器,其中该 第一套筒的外侧面系为非圆形的外形,且该旋转叶 片具有对应的非圆形的外形。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扭力传输器,其中该 第二套筒之内侧面系设有一内环形齿,而该动力输 出杆具有相对应的一外环形齿供该内环形齿对应 安装,以让该动力输出杆藉该内环形齿与该外环形 齿的互相卡制而将扭力传递至该第二套筒。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扭力传输器,其中 该第一套筒的外侧面具有复数凸肋,而该旋转叶片 的内孔具有对应的形状,且于该旋转叶片与该第一 套筒之间设有复数个弹性柱体于该凸肋旁。 图式简单说明: 第1图,系本创作构造分解图。 第2图,系本创作使用时之剖视示意图。 第3图,系本创作另一实施构造分解图。 第4图,系本创作再一实施局部构造剖视图。 第5图,系本创作又一实施局部构造剖视图。
地址 台中市西屯区台中港路3段128巷20之3号3楼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