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槲蕨的人工繁殖方法
摘要 槲蕨的人工繁殖方法,涉及一种野生中药材骨碎补原植物——槲蕨的人工种植方法。采用无性繁殖或孢子繁殖。无性繁殖是将槲蕨根茎成10±2cm的小段,每段保留3-5个芽点,3-5片孢子叶,再固定在树上或山石上,覆盖少量苔藓,加强喷水管理,两个月有新的营养叶和根状茎生成。孢子繁殖步骤如下:火渣土灭菌,用pH为7.0~7.5的冷开水浸透制成火渣土盆土,采集当年孢子囊,置于纸袋内,风干,制孢子囊悬浊液,悬浊液喷洒到火渣土盆土表面,光照培养形成配子体,配子体经移栽育苗,受精后形成孢子体,然后再移栽在树上或山石上。本发明采集当年的槲蕨孢子,萌发较早且萌发率较高;采用pH适中的火渣土作栽培盆土,适宜孢子萌发和配子体生长,成苗率可达70%以上。
申请公布号 CN1726760A 申请公布日期 2006.02.01
申请号 CN200510018869.X 申请日期 2005.06.0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发明人 王有为;王庆;吴艳芳;尤敏;王跃进;付慧英
分类号 A01G7/00(2006.01) 主分类号 A01G7/00(2006.01)
代理机构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朱盛华
主权项 1、槲蕨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无性繁殖或孢子繁殖,无性繁殖按以下步骤进行:①将槲蕨根茎剪成10±2cm的小段,每段保留3-5个芽点,保留3-5片孢子叶,②用线将槲蕨根茎段固定在树上或山石上面,再覆盖少量的苔藓,覆盖住根茎即可,③加强喷水管理,两个月有新的营养叶和根状茎生成;孢子繁殖按以下步骤进行:①火渣土在120℃灭菌1-2h,取出放冷,用pH为7.0~7.5的冷开水浸透,制成盆土,②采用槲蕨当年的孢子,当孢子囊由黄色变为黄褐色时,采集背面有孢子囊的孢子叶,置于纸袋中,风干后及时播种,③取20mg~40mg孢子囊置于50mL三角瓶中,加入灭菌的直径0.6~0.8cm的玻璃珠20~30颗和15mL-20mL无菌水,充分振摇,将振摇液转到喷壶中,再加150mL~200mL的无菌水摇匀配成孢子囊悬浊液,用喷壶均匀喷洒到盆土表面,放在加水的垫盘上,盖上平板玻璃,④在光照强度2500lx-3500lx,光照时间10h,温度20-25℃的条件下培养形成配子体,⑤当配子体的宽度长到0.3-0.5cm时,按照株行距2cm×2cm移栽到灭菌后的火渣土盆土中育苗,⑥之后进行喷水管理,配子体受精后形成孢子体,当孢子体长到4~6片孢子叶时,去掉平板玻璃,炼苗后,按照株行距5cm×5cm移栽到树上或山石上。
地址 430074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