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具有低摩擦涂层之冷却管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内接合面的紧密配合之预成形物冷却管,其包含聚合物涂层以增大其润滑度且进而减少和与其啮合之预成形物(preform)间的摩擦。本发明之冷却管大体减少或消除预成形物椭圆度及浇口拉伸问题。
申请公布号 TWI233387 申请公布日期 2005.06.01
申请号 TW093109783 申请日期 2004.04.08
申请人 好斯基射出成型系统公司 发明人 理查M 乌德伦德;威德 尼特;汤玛斯 尤瑞斯
分类号 B29C33/38 主分类号 B29C33/38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陈长文 台北市松山区敦化北路201号7楼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接收及调节一模塑物品(5)之装置,包括:一具有一尺寸及形状与该模塑物品(5)之外形大体符合之接合面(13)的冷却管(10),并且至少该接合面(13)之一部分由一涂层(16)提供,该接合面(13)进一步包含一在其至少一部分上之偏移,其中该接合面(13)于使用中向与之接触的该模塑物品(5)提供一紧密配合,该紧密配合藉由缩短该模塑物品(5)完全定位于该冷却管(10)中所花费之时间长度来大体减小或消除模塑物品(5)椭圆度及浇口拉伸现象。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中该模塑物品为一预成形物(5)。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中该涂层(16)被以一图案之形式施加于该接合面(13)上。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装置,其中该涂层(16)之厚度沿该内接合面(14)之长度分布。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装置,其中该涂层(16)之厚度绕该内接合面(14)之圆周分布。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冷却构件,其中该冷却构件于使用中自该预成形物(5)移除热量。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装置,其中该冷却构件于使用中系藉由利用一提供于一载运板(98)上之散热器来导热转移。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装置,其中该冷却管(10)进一步包含一穿过该接合面(13)而提供的吸力过道(38),该吸力过道于使用中连接至一吸力源(99)。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装置,其中该冷却管(10)包括一管体(12)及一保持于该管体(12)一端中之冷却插入件(18),该接合面(13)包括:一沿该管体(12)之一内侧提供的内接合面(14),其对应于一预成形物主体部分(7);及一提供于该冷却插入件(18)上之接合面(20),其对应于一预成形物末端部分(8)。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装置,其中该涂层(16)提供该管体(12)之该整个内接合面(14)。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装置,其中该涂层(16)施加于该冷却插入件(18)之该接合面(20)上。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之装置,其中该涂层(16)施加于该管体(12)之一经阳极化处理之外壳(15)上。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2项之装置,其中该涂层(16)之厚度较佳保持在约0.01 mm至0.1 mm之范围内。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之装置,其中该冷却构件系藉由提供于该管体(12)上的一系列相互连接之冷却通道(22)来提供。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装置,进一步包括形成于该冷却插入件(18)中的一入口(34)及一出口埠(36),该出口及该入口于使用中将该管体(12)连接至一冷却源(100)。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装置,其中一过道(38)被提供于该冷却插入件(18)中且延伸穿过该接合面(20)。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中该冷却管(10)由一高导热性之材料制成。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装置,其中该冷却管(10)由铝制成。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装置,其中该冷却管(10)制成一烧结粉末体。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中该涂层(16)为一自润滑材料。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0项之装置,其中该涂层(16)为一聚合物材料。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1项之装置,其中该涂层(16)选自由以下各物组成之群: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全卤代烯烃、聚乙烯乙基酮,以及四氯乙烯、经氟化之乙烯丙烯、全氟代烷氧乙烯、丙烯酸类、偏二氟乙烯类及醯胺类之均聚物及共聚物。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中该涂层(16)由一经抛光之面漆提供。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3项之装置,其中该涂层(16)施加至一已经沈积于一冷却管(10)基底材料上的金属层上。25.一种用于操纵及调节复数个预成形物(5)之臂端工具,包括:一具有复数个经配置并连接至其上之冷却管(10)的载运板(98),该等冷却管(10)中之每一个包含一提供一尺寸及形状与一预成形物(5)之外表面大体符合的接合面(13)之内接合面,并且该接合面(13)之至少一部分由一涂层(16)提供,该接合面(13)进一步包含一在其至少一部分上之偏移,其中每个冷却管(10)之该接合面(13)于使用中向与之接触的一预成形物(5)提供一紧密配合,该紧密配合藉由缩短该预成形物(5)完全定位于该冷却管(10)中所花费之时间长度来大体减小或消除预成形物(5)椭圆度及浇口拉伸现象。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之臂端工具,其中该等复数个冷却管(10)中之每一个包括一管体(12)及一保持于该管体(12)之一端中之冷却插入件(18),该接合面(13)包括:一沿该管体(12)之一内侧提供的内接合面(14),其对应于一预成形物主体部分(7);及一提供于该冷却插入件(18)上之接合面(20),其对应于一预成形物末端部分(8)。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臂端工具,其中该涂层(16)施加于该管体(12)之一整个内表面(14)上。2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7项之臂端工具,其中该涂层(16)之厚度较佳保持在约0.01 mm至0.1 mm之范围内。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臂端工具,其中该冷却管(10)进一步包含一由该管体(12)上之一系列相互连接之冷却通道(22)所提供的冷却构件。3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9项之臂端工具,其中该冷却插入件(18)进一步包括形成于该冷却插入件(18)中的一入口(34)及一出口埠(36),该入口及该出口于使用中藉由一提供于该载运板(98)中之通道网路来将该管体(12)连接至一冷却剂源(100)。3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0项之臂端工具,其中该冷却插入件(18)进一步包含一延伸穿过该接合面(20)之过道(38),该过道(38)在使用中藉由一提供于该载运板(98)中之通道网路来将该冷却管(10)连接至一吸力源(99)。3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6项之臂端工具,其中该管体(12)及该冷却插入件(18)由一高导热性之材料制成。3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2项之臂端工具,其中该管体(12)及该冷却插入件(18)由铝制成。3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之臂端工具,其中该涂层(16)为一自润滑材料。3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4项之臂端工具,其中该涂层(16)为聚合物材料。3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5项之臂端工具,其中该涂层(16)选自由以下各物组成之群: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全卤代烯烃、聚乙烯乙基酮,以及四氯乙烯、经氟化之乙烯丙烯、全氟代烷氧乙烯、丙烯酸类、偏二氟乙烯类及醯胺类之均聚物及共聚物。3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之臂端工具,其中该涂层(16)由一经抛光之面漆提供。3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7项之臂端工具,其中该涂层(16)施加至一已经沈积于一冷却管(10)基底材料上的金属层上。图式简单说明:图1说明典型射出成形系统之平面图,其中可使用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冷却管;图2说明例示性预成形物之剖视图;图3A说明本发明之一实施例的冷却管之剖视图;图3B说明图3A中冷却管之经涂覆内接合面的分解剖视图;图3C说明图3A中冷却管之剖视图,该冷却管包含完全定位于其中的图2中之例示性预成形物;图4说明根据本发明之一替代实施例的冷却管的剖视图,图2中之例示性预成形物完全定位于该冷却管中。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