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侧面扩散金属氧化半导体电晶体之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摘要 侧面扩散金属氧化半导体电晶体之结构包括有一马蹄型之闸极层,系由一第一直向延伸区域、一第二直向延伸区域以及一横向延伸区域所连接构成。一第一源极区域系形成于该闸极层之第一直向延伸区域的左侧壁周围,一第二源极区域系形成于该闸极层之第二直向延伸区域的右侧壁周围,一汲极区域系形成于该闸极层之第一直向延伸区域以及第二直向延伸区域的间隙内。一第一P型体系环绕该第一源极区域之侧壁与底部,一第二P型体系环绕该第二源极区域之侧壁与底部。其中,该闸极层之第一直向延伸区域以及该第一第一P型体之周边形成一第一重叠区域,且该闸极层之第二直向延伸区域以及该第二P型体之周边形成一第二重叠区域。伍、(一)、本案代表图为:第4图(二)、本案代表图之元件代表符号简单说明:第一、第二浅沟隔离区域~34I、34II;第一、第二P型体~40I、40II;闸极层之第一直向延伸区域~44I;闸极层之第二直向延伸区域~44II;闸极层之横向延伸区域~44III。
申请公布号 TW584964 申请公布日期 2004.04.21
申请号 TW092104558 申请日期 2003.03.04
申请人 世界先进积体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家伟;张大鹏;廖志成
分类号 H01L29/772;H01L21/335 主分类号 H01L29/77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洪澄文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四段二七九号三楼;颜锦顺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四段二七九号三楼
主权项 1.一种侧面扩散金属氧化半导体电晶体之结构,包 括有: 一半导体矽基底,其表面区域具有一第一导电型; 一马蹄型之闸极层,系形成于该半导体矽基底之表 面上,该马蹄型之闸极层系由一第一直向延伸区域 、一第二直向延伸区域以及一横向延伸区域所连 接构成,其中该第一直向延伸区域连接于该横向延 伸区域之左侧,且该第二直向延伸区域连接于该横 向延伸区域之右侧; 一具有该第一导电型之第一源极区域,系形成于该 半导体矽基底之表面区域内,且位于该闸极层之第 一直向延伸区域的左侧壁周围; 一具有该第一导电型之第二源极区域,系形成于该 半导体矽基底之表面区域内,且位于该闸极层之第 二直向延伸区域的右侧壁周围; 一具有该第一导电型之汲极区域,系形成于该半导 体矽基底之表面区域内,且位于该闸极层之第一直 向延伸区域以及第二直向延伸区域的间隙内; 一具有第二导电型之第一离子扩散区,系形成于该 半导体矽基底之表面区域内,且环绕该第一源极区 域之侧壁与底部;以及 一具有第二导电型之第二离子扩散区,系形成于该 半导体矽基底之表面区域内,且环绕该第二源极区 域之侧壁与底部; 其中,该闸极层之第一直向延伸区域以及该第一离 子扩散区域之周边形成一第一重叠区域,且该闸极 层之第二直向延伸区域以及该第二离子扩散区域 之周边形成一第二重叠区域。2.如申请专利范围 第1项所述之侧面扩散金属氧化半导体电晶体之结 构,其中该第一导电型为N型,则该第二导电型为P型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侧面扩散金属氧 化半导体电晶体之结构,其中该第一、第二离子扩 散区为P+型。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侧面 扩散金属氧化半导体电晶体之结构,更包括有: 一第一隔离区域,系形成于该半导体矽基底之表面 区域内,且位于该闸极层之第一直向延伸区域的右 侧壁周围;以及 一第二隔离区域,系形成于该半导体矽基底之表面 区域内,且位于该闸极层之第二直向延伸区域的左 侧壁周围; 其中,该汲极区域系位于该第一、第二隔离区域之 间隙内。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侧面扩散 金属氧化半导体电晶体之结构,其中该马蹄型之闸 极层系为一多晶矽层。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 述之侧面扩散金属氧化半导体电晶体之结构,其中 该半导体矽基底之表面区域系为一N型磊晶层。7.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侧面扩散金属氧化半 导体电晶体之结构,其中更包括有一闸极绝缘层, 系形成于该闸极层与该半导体矽基底表面之间。8 .一种侧面扩散金属氧化半导体电晶体之制作方法 ,包括有下列步骤: 提供一半导体矽基底,其表面区域具有一第一导电 型; 形成一马蹄型之闸极层于该半导体矽基底之表面 上,该马蹄型之闸极层系由一第一直向延伸区域、 一第二直向延伸区域以及一横向延伸区域所连接 构成,其中该第一直向延伸区域连接于该横向延伸 区域之左侧,且该第二直向延伸区域连接于该横向 延伸区域之右侧; 形成一具有该第一导电型之第一源极区域于该半 导体矽基底之表面区域内,且位于该闸极层之第一 直向延伸区域的左侧壁周围; 形成一具有该第一导电型之第二源极区域于该半 导体矽基底之表面区域内,且位于该闸极层之第二 直向延伸区域的右侧壁周围; 形成一具有该第一导电型之汲极区域于该半导体 矽基底之表面区域内,且位于该闸极层之第一直向 延伸区域以及第二直向延伸区域的间隙内; 形成一具有第二导电型之第一离子扩散区于该半 导体矽基底之表面区域内,且环绕该第一源极区域 之侧壁与底部;以及 形成一具有第二导电型之第二离子扩散区于该半 导体矽基底之表面区域内,且环绕该第二源极区域 之侧壁与底部; 其中,该闸极层之第一直向延伸区域以及该第一离 子扩散区域之周边形成一第一重叠区域,且该闸极 层之第二直向延伸区域以及该第二离子扩散区域 之周边形成一第二重叠区域。9.如申请专利范围 第8项所述之侧面扩散金属氧化半导体电晶体之制 作方法,其中该第一导电型为N型,则该第二导电型 为P型。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侧面扩散 金属氧化半导体电晶体之制作方法,其中该第一、 第二离子扩散区为P+型。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 所述之侧面扩散金属氧化半导体电晶体之制作方 法,更包括有下列步骤: 形成一第一隔离区域于该半导体矽基底之表面区 域内,且位于该闸极层之第一直向延伸区域的右侧 壁周围;以及 形成一第二隔离区域于该半导体矽基底之表面区 域内,且位于该闸极层之第二直向延伸区域的左侧 壁周围; 其中,该汲极区域系位于该第一、第二隔离区域之 间隙内。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侧面扩散 金属氧化半导体电晶体之制作方法,其中该马蹄型 之闸极层系为一多晶矽层。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 项所述之侧面扩散金属氧化半导体电晶体之制作 方法,其中该半导体矽基底之表面区域系为一N型 磊晶层。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所述之侧面扩散 金属氧化半导体电晶体之制作方法,其中更包括有 一步骤: 形成一闸极绝缘层于该闸极层与该半导体矽基底 表面之间。图式简单说明: 第1图显示习知LDMOS电晶体之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第2图显示习知LDMOS电晶体之开极层与P型体的布局 上视图。 第3图显示本发明LDMOS电晶体之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 第4图显示本发明LDMOS电晶体之闸极层与P型体的布 局上视图。
地址 新竹县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园区三路一二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