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具有再固定机构的吸收性物品
摘要 揭示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再固定机构。此吸收性物品具有前侧部分,后侧部分以及胯下部分。胯下部分连接前侧部分与后侧部分。后侧部分具有第一末端,第二末端和第一及第二侧边边缘。后侧部分被分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在至少一方向上是可延伸的且具有长度L2,其是从后侧部分的第一末端至与其平行之直线的垂直距离。第二区域具有长度L3,其是从后侧部分的第二末端至与第一末端平行之直线的垂直距离,藉以产生一比例L2/L3,此比例值介于0.1至2之间。第一和第二固定物邻接后侧部分的第一和第二侧边边缘且与其固定。吸收性物品进一步包括吸收体,其至少固定于前述前侧,后侧和胯下部分的至少一者上。第一和第二固定物可解开地连接于前侧部分而形成具有腰部开口和一对腿部开口的裤状物品。
申请公布号 TW580911 申请公布日期 2004.03.21
申请号 TW092220097 申请日期 2000.09.08
申请人 金百利克拉克国际公司 发明人 玛莉 A 布马 普莱斯里;那斐泰瑞 E 伯登;苏珊娜 M 史基摩可;莎拉 J M 弗雷贝格
分类号 A61F13/15;A61F13/76 主分类号 A61F13/15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黄静嘉 台北市信义区忠孝东路四段五六三号九楼
主权项 1.一种具有再固定机构的吸收性物品,其具一纵轴 并包含: a)前侧部分; b)一胯下部分,其将前述的前侧部分连接至后侧部 分;该胯下部分具有一第一侧边边缘及一第二侧边 边缘,该胯下部分的每一第一与第二侧边边缘具有 一邻近前述后侧部分的末端点;该末端点位于平行 于此纵轴的直线上,其位于距该纵轴横向最远处, 通过该胯下部分的第一及第二侧边边缘至少二倍; c)前述的后侧部分被分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该 第一区域被第一末端、平行于该第一末端的直线 、第一侧边边缘及第二侧边边缘所包围,前述的第 一区域可于至少一方位上延伸;而第二区域则被前 述平行于第一末端的直线、第二末端、第一边缘 及第二边缘所包围;该平行于第一末端的直线与一 对交角相会,该交角即第一区域的第一和第二侧边 边缘与第二区域的第一和第二边缘的交会处;前述 的第二末端平行于第一末端,且与前述的末端点相 交,该处即胯下部分的第一和第二侧边边缘与第二 区域的第一和第二边缘的交会处;前述的第一区域 具有一长度L2,其是由第一末端至平行于该端的直 线间所测量的垂直距离;前述的第二区域具有一长 度L3,其是由平行于第一末端的直线至第二末端间 所测得的垂直距离;且该后侧部分具有一L2/L3的比 例范围介于0.2至1.6; d)第一与第二固定物,其被固定至前述的后侧部分; 以及 e)吸收体,其固定于前述前侧,后侧或胯下部分的至 少一者,而前述第一和第二固定物可解开地连接至 前述前侧部分而形成具有腰部开口和一对腿部开 口的裤状物品。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吸 收性物品,其中前述第一区域是弹性的。3.如申请 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第一 区域包含多重弹性带,其从前述第一侧边边缘延伸 至前述第二侧边边缘。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 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吸收性物品具有纵向中 央轴和横向中央轴,而前述第一区域在至少两方向 上是可延伸的。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的吸 收性物品,其中前述第一区域能在横向上延伸至少 25%。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 中前述第一区域能在横向上延伸至少50%。7.如申 请专利范围第6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第 一区域能在横向上延伸至少75%。8.如申请专利范 围第1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第二区域包 括第一和第二腿部弹性物。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 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前侧部分具有第一 末端且前述长度L2和L3加起来等于长度L4,而前述吸 收性物品具有总长度L5,其是从前述前侧部分的前 述第一末端至前述后侧部分的前述第一末端的垂 直距离,而L4/L5的比例値为0.1至0.5。10.一种吸收性 物品,其具一纵轴且包含: a)前侧部分; b)一胯下部分,其将前述的前侧部分连接至后侧部 分;该胯下部分具有一第一侧边边缘及一第二侧边 边缘,该胯下部分的每一第一与第二侧边边缘具有 一邻近前述后侧部分的末端点;该末端点位于平行 于此纵轴的直线上,其位于距该纵轴横向最远处, 通过该胯下部分的第一及第二侧边边缘至少二倍; c)前述的后侧部分被分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该 第一区域被第一末端、平行于该第一末端的直线 、第一侧边边缘及第二侧边边缘所包围,前述的第 一区域可于至少一方位上延伸;而第二区域则被前 述平行于第一末端的直线、第二末端、第一边缘 及第二边缘所包围;该平行于第一末端的直线与一 对交角相会,该交角即第一区域的第一和第二侧边 边缘与第二区域的第一和第二边缘的交会处;前述 的第二末端平行于第一末端,且与前述的末端点相 交,该处即胯下部分的第一和第二侧边边缘与第二 区域的第一和第二边缘的交会处;前述的第一区域 具有一长度L2,其是由第一末端至平行于该端的直 线间所测量的垂直距离;前述的第二区域具有一长 度L3,其是由平行于第一末端的直线至第二末端间 所测得的垂直距离;且该后侧部分具有一L2/L3的比 例范围介于0.3至1.5; d)第一与第二固定物,其被固定至前述的后侧部分; 以及 e)透液性衬里,其固定于前述前侧,后侧或胯下部分 至少一者上;以及 f)吸收体,其位在前述衬里下方,前述第一和第二固 定物可解开地连接在前述前侧部分而形成具有腰 部开口和一对腿部开口的裤状物品。11.如申请专 利范围第10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第一区 域是弹性的。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的吸 收性物品,其中前述第一和第二固定物的至少一者 是由挂钩材料所形成,其可解开地连接在由圈环材 料形成的前述第一部分上。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 10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第一和第二固定 物的至少一者是由圈环材料所形成,其可解开地连 接在由挂钩材料形成的前述第一部分上。14.如申 请专利范围第10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第 一区域包含多重弹性带,其从前述第一侧边边缘延 伸至前述第二侧边边缘,而前述第一区域能在至少 一方向上延伸至少25%。15.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一 纵轴并包含: a)前侧部分; b)一胯下部分,其将前述的前侧部分连接至后侧部 分;该胯下部分具有一第一侧边边缘及一第二侧边 边缘,该胯下部分的每一第一与第二侧边边缘具有 一邻近前述后侧部分的末端点;该末端点位于平行 于此纵轴的直线上,其位于距该纵轴横向最远处, 通过该胯下部分的第一及第二侧边边缘至少二倍; c)前述的后侧部分被分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该 第一区域被第一末端、平行于该第一末端的直线 、第一侧边边缘及第二侧边边缘所包围,前述的第 一区域可于至少一方位上延伸;而第二区域则被前 述平行于第一末端的直线、第二末端、第一边缘 及第二边缘所包围;该平行于第一末端的直线与一 对交角相会,该交角即第一区域的第一和第二侧边 边缘与第二区域的第一和第二边缘的交会处;前述 的第二末端平行于第一末端,且与前述的末端点相 交,该处即胯下部分的第一和第二侧边边缘与第二 区域的第一和第二边缘的交会处;前述的第一区域 具有一长度L2,其是由第一末端至平行于该端的直 线间所测量的垂直距离;前述的第二区域具有一长 度L3,其是由平行于第一末端的直线至第二末端间 所测得的垂直距离;且该后侧部分具有一L2/L3的比 例范围介于0.3至1.5; d)第一与第二固定物,其被固定至前述的后侧部分; 以及 e)透液性衬里,其至少固定于前述前侧,后侧或胯下 部分的至少一者上;以及 f)吸收体,其位在前述衬里下方,且前述第一和第二 固定物各自可解开地连接在前述前侧部分而形成 具有腰部开口和一对腿部开口的裤状物品,其中前 述长度L2和L3加起来等于L4且前述吸收性物品具有 总长度L5,其是从前述前侧部分的第一末端至前述 后侧部分的第一末端所测得的垂直距离,而产生一 比例L4/L5,此比例値介0.2至0.5。16.如申请专利范围 第15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L4/L5比例値介 于0.2至0.5。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的吸收 性物品,其中前述第一和第二固定物的至少一者是 由挂钩材料所形成,其可解开地连接于由圈环材料 形成的前述前侧部分上。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 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第一和第二固定物 的至少一者是由圈环材料所形成,其可解开地连接 在由挂钩材料形成的前述第一部分上。19.如申请 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第一 区域包含多重弹性带,其从前述第一侧边边缘延伸 至前述第二侧边边缘,而前述第一区域能在至少一 方向上延伸至少25%。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 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第一区域能在至少一方向上 延伸至少50%。图式简单说明: 第一图 为具有再固定机构之吸收性物品的上方平 面视图,其显示预先装配的平坦构造。 第二图 为沿着第一图之线2-2的截面视图。 第三图 为另一吸收性物品实施例的底部视图,在 其欠测部分具有固定机构。 第四图 为沿着第三图之线4-4的截面视图。 第五图 为沿着第一图之线5-5的截面视图。 第六图 为前述后侧部分之左侧边缘一部分的上方 视图,其显示另一固定物。 第七图 为沿着第一图之线7-7的截面视图。 第八图 为沿着第一图之线8-8的截面视图。 第九图 为另一吸收性装置的上方视图。 第十图 为沿着第九图之线10-10的截面视图。 第十一图 为第一图中之吸收性物品“使用中"构 造的立体视图,其第一和第二侧向区域及后侧部分 被固定在一起。 第十二图 为第一图中之吸收性物品后侧部分的上 方视图,其弹性物被除去以求更加清晰且显示了另 一种测量第二区域之A3/A4比例的方法以得到改良 的贴身度。 第十三图 为第一图中之吸收性物品后侧部分和胯 下部分的上方视图,其弹性物被除去以求更加清晰 且显示了另一种测量第二区域之A3/A4比例的方法 以得到改良的贴身度。
地址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