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二次电池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能量密度、高电容量且充放电循环之安定性与安全性优越的二次电池。在至少以正极、负极、电解质为其构成要素的二次电池中,正极与负极之至少一方的活性物质含有由式(1)或式(3)等表示之自由基化合物群中所选出的至少一个化合物。式(1)(于式(1),X1与X2各自独立表示式(3)所示之官能基、烷氧基、卤素原子、羟基或氰基;R1~R8各自独立且表示氢原子或烷基。)式(3)(于式(3),R10表示烷基、或为置换或无置换之苯基。)
申请公布号 TW564567 申请公布日期 2003.12.01
申请号 TW091124156 申请日期 2002.10.18
申请人 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岩佐繁之;中原 谦太郎;森冈 由纪子;入山次郎;佐藤 正春
分类号 H01M10/36 主分类号 H01M10/3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周良谋 新竹市东大路一段一一八号十楼;周良吉 新竹市东大路一段一一八号十楼
主权项 1.一种二次电池,式(1)(于式(1),X1与X2各自独立表示式(3)所示之官能基、烷氧基、卤素原子、羟基或氰基;R1-R8各自独立且表示氢原子或烷基)式(2)(于式(2),X1表示式(3)所示之官能基、烷氧基、卤素原子、羟基或氰基;R1-R4各自独立且表示氢原子或烷基;R9表示式(3)所示之官能基)式(3)(于式(3),R10表示烷基、置换或无置换之苯基)式(4)(于式(4),R11-R14各自独立且表示氢原子、烷基、羟基、氰基、硝基或卤素原子;n表示自然数)式(5)(于式(5),R15-R18各自独立且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氰基、硝基或卤素原子)其特征为:构成二次电池之要素至少为正极、负极、电解质,正极与负极之至少一方的活性物质含有由式(1)、式(2)、式(3)、式(4)与式(5)等所示之自由基化合物群中所选出的至少一个化合物。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二次电池,其中,该活性物质系正极活性物质。3.一种二次电池,式(1)(于式(1),X1与X2各自独立表示式(3)所示之官能基、烷氧基、卤素原子、羟基或氰基;R1-R8各自独立且表示氢原子或烷基)式(2)(于式(2),X1表示式(3)所示之官能基、烷氧基、卤素原子、羟基或氰基;R1-R4各自独立且表示氢原子或烷基;R9表示式(3)所示之官能基)式(3)(于式(3),R10表示烷基、置换或无置换之苯基)式(4)(于式(4),R11-R14各自独立且表示氢原子、烷基、羟基、氰基、硝基或卤素原子;n表示自然数)式(5)(于式(5),R15-R18各自独立且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氰基、硝基或卤素原子)其特征为:于利用活性物质之电极反应的二次电池,正极与负极之至少一方的电极反应为将为式(1)、式(2)、式(3)、式(4)与式(5)所示的自由基化合物作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电极反应。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二次电池,其中,该活性物质系正极活性物质。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二次电池,其中,该电极反应为正极上的电极反应。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二次电池,其中,一旦生成该自由基化合物与电解质阳离子之键结的放电反应,该电极反应为一种因该放电反应之逆反应所产生的充电反应。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之二次电池,其中,一旦解离该自由基化合物与电解质阴离子之键结的放电反应,该电极反应为一种因该放电反应之逆反应所产生的充电反应。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6项之二次电池,其中,该电解质阳离子为锂离子。图式简单说明:图1系显示本发明之电池构造之一例的概略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