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汽车扰流板自动调整结构
摘要 一种汽车扰流板自动调整结构,一定位板接于后车箱盖内面,定位板与后车箱盖均设有至少一贯穿孔,一套筒穿过贯穿孔,套筒中有一螺杆,螺杆下端接一被动涡轮,被动涡轮与一带动涡轮相接,带动涡轮位于一带动杆,带动杆接有一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一主动齿轮相接,主动齿轮与一马达轴心相接,螺杆上端与一螺套相接,螺套与一横板底面相接,横板顶面两端各接有一侧板,侧板中设有一圆孔与一弧状长孔,两侧板间枢接一扰流板,扰流板之两端各藉一短轴枢接于圆孔,并以一定位轴穿入弧状长孔,长孔两端处各有一感应器藉以使马达开闭。伍、(一)本案指定代表图为:第二图(二)本案代表图之元件代表符号简单说明:2 后车箱盖21 定位板23 套筒 24 横板25 侧板 26 圆孔27 弧状长孔 28扰流板29 短轴3 昇降机构31 螺杆 32 被动涡轮33 带动涡轮 34 带动杆35 传动齿轮 36 主动齿轮37 动力元件轴心38 动力元件(马达)39 螺套 41 定位轴42 感应器 43 感应器44 弹性件(弹簧) 45 万向联结器
申请公布号 TW564831 申请公布日期 2003.12.01
申请号 TW092201787 申请日期 2003.01.30
申请人 吴仁维 发明人 吴仁维
分类号 B60R27/00 主分类号 B60R27/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1.一种汽车扰流板自动调整结构,包括:一定位板,其固定于汽车后车箱盖内面,其中设有至少一贯穿孔,且后车箱盖亦对应设有贯穿孔;一套筒,其固定于定位板,且经过定位板与后车箱盖之贯穿孔,伸出至后车箱盖外方;一昇降机构,其经过套筒,其下端接于定位板;一横板,其底面与昇降机构相接;一对侧板,其固定于横板顶面两端,其中设有一圆孔与一弧状长孔;一扰流板,其定位于两侧板间,其两端各有一短轴,以短轴枢接于侧板之圆孔,扰流板之两端另设有一定位轴,以定位轴穿入侧板之弧状长孔;一对感应器,其分设于长孔两端处,位于高点之感应器使昇降机构启动上昇,位于低点之感应器使昇降机构下降退回原点;及一对弹性件,其接于侧板与扰流板间。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汽车扰流板自动调整结构,其中之昇降机构系指套筒中有一螺杆,螺杆下端接一被动涡轮,被动涡轮与一带动涡轮相接,带动涡轮位于一带动杆,带动杆接有一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一主动齿轮相接,主动齿轮与一动力元件之轴心相接,螺杆上端与一螺套相接,而螺套与该横板底面相接。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汽车扰流板自动调整结构,其中动力元件为一马达。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之汽车扰流板自动调整结构,其中带动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万向联结器。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汽车扰流板自动调整结构,其中弹性件为一弹簧。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为习知之侧视图。第二图为本创作之立体图。第三图为本创作之立体分解图。第四图为本创作之组合剖视图。第五图为本创作之动作中局部立体图。第六图为本创作之侧视实施图。(同时显示出气流之导引状态,系去除一侧之侧板后之状态)
地址 台北县瑞芳镇明灯路三段五十八号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