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
摘要 一种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包含一装设在一发温源上且具有至少一中心孔的散热器本体,及一固设在该散热器本体之中心孔内的导温体。该散热器本体包括至少五个分别自该中心孔朝不同方向设置的散热部,每一散热部具有多数平行朝同一方向的散热翼片与整体组构成较佳风切面,使散热翼片与散热器本体之中心轴线成预定斜角风切面,该等散热翼片与该中心孔之间形成一具有足够厚度的热容区域。该导温体之一端面系贴设在该发温源上,可将该发温源之主要热源迅速往上传导,再透过该散热器本体的热容区域将温度迅速传递至该等散热翼片之末端段,并藉该等散热翼片所形成的偌大散热表面积有效散热者。
申请公布号 TW559462 申请公布日期 2003.10.21
申请号 TW092201756 申请日期 2003.01.29
申请人 骆俊光 发明人 骆俊光;郭晋良
分类号 H05K7/20 主分类号 H05K7/2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恽轶群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陈文郎 台北市松山区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是装设在一发温源上,包含:一散热器本体,是装设在该发温源上,并包括至少一中心孔,及至少五个分别自该中心孔朝不同方向设置的散热部,每一散热部具有多数平行朝同一方向的散热翼片与整体组构成较佳风切面,使散热翼片与散热器本体之中心轴线成预定斜角风切面;及一导温体,是迫紧装设在该散热器本体之中心孔内,其一端面系贴设在该发温源上,将该发温源之主要热源迅速往上传导,再透过该散热器本体将温度迅速传递至该等散热翼片之末端段,并藉该等散热翼片所形成的偌大散热表面积有效散热者。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其中,该等散热翼片与该容置空间之间形成一足够厚度的热容区域,以将发温源之热度完全传递到该等散热翼片之末端段。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其中,该导温体为一热超传导柱体。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之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其中,该热超传导柱体具有一可充填液状导温介质的真空容室。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其中,该导温体为一石墨材质制成的柱体。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其中,该导温体为一铜柱体。7.一种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是装设在一发温源上,包含:一散热器本体,是装设在该发温源上,并包括至少一中心孔,及至少五个分别自该中心孔朝不同方向设置的散热部,每一散热部具有多数平行朝同一方向的散热翼片与整体组构成较佳风切面,使散热翼片与散热器本体之中心轴线成预定斜角风切面;一底盘,是密封在该散热器本体之中心孔的底部,且贴设在该发温源上,使该发温源之主要热源迅速往上传导散热,再透过该散热器本体将温度迅速传递至该等散热翼片之末端段,并藉该等散热翼片所形成的偌大散热表面积有效散热者;一顶盖,是密封在该散热器本体之中心孔的顶部,且藉该中心孔之内面、该底盘与该顶盖包覆界定出一容置空间;及一导温介质,是装填在该容置空间内者。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其中,该等散热翼片与该容置空间之间形成一足够厚度的热容区域,以将发温源之热度完全传递到该等散热翼片之末端段。9.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其中,该底盘具有一固设在该散热器本体之中心孔内的顶座体,及一形成在底部的底座体。1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其中,该顶座体具有一朝一中心线向下凹陷形成的凹弧部,及数道环设在该顶座体之外周侧的剖沟,该等剖沟可扩大该顶座体之热传导表面积。1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其中,该顶座体之表面上更可喷涂导温材料者。12.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9项所述之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其中,该底座体具有一充填有导温介质的密闭容室,及至少一设在该密闭容室之底部内面的凹槽。13.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其中,该中心孔具有一螺纹状内面。14.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其中,该顶盖具有一可供该导温介质充填进入该密闭容室的充填口。15.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更包含涂设在该顶盖与该中心孔之衔接位置的热熔性材料,使其密封效果更佳。16.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更包含涂设在该底盘与该中心孔之衔接位置的热熔性材料,使其密封效果更佳。17.一种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包含:一散热器本体,包括一位于中央位置的容置空间,及至少五个分别自该容置空间朝不同方向设置的散热部,该容置空间之底部系贴设在一发温源上,且该容置空间具有至少一自其底部内面向下凹陷的凹槽,每一散热部具有多数平行朝同一方向的散热翼片与整体组构成较佳风切面,使散热翼片与散热器本体之中心轴线成预定斜角风切面;及一导温介质,是装填在该容置空间;藉该散热器本体将该发温源之主要热源迅速往上传导,再透过该散热器本体将温度迅速传递至该等散热翼片之末端段,并藉该等散热翼片所形成的偌大散热表面积有效散热者。18.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所述之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其中,该等散热翼片与该容置空间之间形成一足够厚度的热容区域,以将发温源之热度传递到该等散热翼片之末端段。19.一种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本体,包含至少一位于中央位置的容置空间,及至少五个分别自该容置空间朝不同方向设置的散热部,每一散热部具有多数平行朝同一方向的散热翼片与整体组构成较佳风切面,使散热翼片与散热器本体之中心轴线成预定斜角风切面。20.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所述之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本体,其中,该等散热翼片与该容置空间之间形成一足够厚度的热容区域,以将发温源之热度传递到该等散热翼片之末端段。21.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9项所述之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本体,其中,该容置空间具有一纵向波状毛细结构的内面。图式简单说明:第一图是公告编号:第501762号「CPU散热片之改进结构」新型专利案之一立体分解图;第二图是第一图该新型案之一散热片本体的一顶视图;第三图是第一图该新型专利案之一组合剖视图,说明该散热片本体之一中心孔内装设有一导温体;第四图是第一图该新型专利案之一组合剖视图,说明该散热片具有一可充填一导温介质的容置空间;第五图是本新型之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散热器之一散热器本体具有六组分别向外朝不同方向的散热部,每一散热部具有多数平行朝同一方向的散热翼片;第六图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之散热器本体的一顶视图,说明该散热器本体具有六个散热部;第七图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组合剖视图,说明该散热器装设在一发温源上,可藉该一导温体将该发温源之主要热源迅速往上传导,并透过该散热器本体之散热翼片所形成的偌大散热表面积,疏散余热;第八图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之一散热器本体的一立体图,说明该散热器本体具有五组分别向外朝不同方向的散热部;第九图是本新型之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散热器本体之中心孔的底部与顶部,分别可藉一底盘与一顶盖之密封而形成一容置空间;第十图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剖视图;第十一图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剖视图,说明该底盘具有一可充填液状导温介质的密闭容室;第十二图是本新型之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散热器本体之中心孔具有一螺纹状内面;第十三图是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剖视图;第十四图是本新型之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散热器本体之具有五个中心孔,每一中心孔皆设有一螺纹状内面;第十五图是该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剖视图;第十六图是本新型之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第十七图是本新型之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及第十八图是本新型之中心几何形变散热器的第七较实施例之一组合剖视图。
地址 台中市中区民权路五十六号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