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多阶气相与液相分离型冷凝器
摘要 本发明之多阶气相与液相分离型冷凝器具有一对集管箱互相平行配置,及复数的扁平管各连接于集管箱相反之一端,且在相邻的扁平管间介在有波形散热片;各集管箱被障板分为四室;第二集管箱具有一接受器而第二集管箱之各室具有沟通路径以安置第二集管箱各室于与接收器成流通的状态;第一集管箱具有一入口管连接于中间室以便形成一入口通路及一出口管与下部室相连;当冷媒流经复数的扁平管界定的通路时,冷媒气相与液相的第一次分离发生于第二集管箱内致使经分离的气态冷媒在流经入口通路的上部通路时再度冷凝而经沟通路径被导入接收器内,一方面经分离的液态冷媒被导入接收器内;冷媒气相与液相的第二次分离发生于接器内而连同某些量的储存于接收器内的液态冷媒发生接收器内的液态冷媒经形成于第二集管箱的下部室的下部沟通路径与下部通路互通。
申请公布号 TW387989 申请公布日期 2000.04.21
申请号 TW087112677 申请日期 1998.08.01
申请人 韩.汉拏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朴泰英;吴光宪
分类号 B60H1/00;F28D1/03 主分类号 B60H1/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郑再钦 台北巿民生东路三段二十一号十楼
主权项 1.一种多阶气相与液相分离型冷凝器,包括至少具 有三室的第一集管箱; 一第二集管箱,至少具有二室配置成平行于该第一 集管箱; 复数的管子,各连接于该集管箱之相反端; 复数的散热片各配置于相邻之管子间; 一接收器设置于一集管箱; 一冷媒入口设置于该第一集管箱之中间室; 一冷媒出口设置于该集管箱中之一或该接收器; 冷媒经该入口导入而经该出口排出冷凝器外; 冷媒流经被复数管子界定的第一通道,一第二通道 位于该第一通道之上而以复数管子界定用以再冷 凝流经该第一通道的气体冷媒,及一第三通道位于 该第一通道之下而以复数管子界定用以让流经该 第一通道的液体冷媒通过该处; 经过该第一通道而进行冷凝的冷媒的气相与液相 的第一次分离发生于该第二集管箱内致使经分离 的气体冷媒流经该第二通道再冷凝然后经设置于 附装有该接收器的集管箱上部室与该接收器间的 上部沟通路径被导入该接收器内,一方面分离的液 体冷媒流经该第三通道向该出口; 一该接收器与附装有该接收器的集管箱间的流体 沟通经形成于设在附装有该接收器的集管箱的下 部室与该接收器间的下部沟通路径;及 被导入该接收器内的冷媒气相与液相的第二次分 离连同某些量的存在于该接收器内的液体冷媒一 起发生。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的冷凝器,其中所 述第一与第二集管箱之室系用分隔板界定。3.如 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冷凝器,其中所述第二通道 至少包含两条通道各为复数管子所界定。4.如申 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冷凝器,其中所述第三通道至 少包含两条通道各为复数管子所界定。5.如申请 专利范围第1项之冷凝器,其中所述第二与第三通 道至少各包含两条通道各为复数管子所界定。6.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冷凝器,其中所述上部与 下部沟通路径系各为一开口形成于附装有该接收 器的集管箱内。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冷凝器, 其中所述上部与下部沟通路径系各为一管路形成 于附装有该接收器之集管箱与该接收器间。8.如 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冷凝器,更包括过滤机构配 置于该接收器内用以从冷媒中除去杂质,但液体冷 媒除外。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冷凝器,更包括 一旁路管路设置于相对的集管箱至附有该接收器 的集管箱,用以在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三通道间提供 流体的沟通路径。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5项之冷凝 器,更包括一旁路管路设置于相对的集管箱至附有 该接收器的集管箱,用以在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三通 道间提供流体的沟通路径。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 项之冷凝器,其中所述下部沟通路径系足够小以防 止存在于该接收器内的冷媒不致急速沟通于该接 收器与该附装有该接收器的集管箱的下部室之间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冷凝器,其中所述组 成该第三通道的管子数目系足够少以保证防止冷 媒从该第三通道急速流向该出口。13.如申请专利 范围第11项之冷凝器,其中所述组成该第三通道的 管子数目亦足够少以保证防止冷媒从该第三通道 急速流向该出口。14.一种多阶气相与液相分离型 冷凝器,包括: 至少具有三室的第一集管箱; 一第二集管箱,至少具有三室配置成平行于该第一 集管箱; 复数的管子,各连接于该集管箱之相反端; 复数的散热片,各配置于相邻之管子间; 一接收器设置于该第二集管箱; 一冷媒入口设置于该第一集管箱之中间室; 一冷媒出口设置于该第一集管箱 冷媒经该入口导入而经该出口排出冷凝器外; 冷媒流经被复数管子界定的第一通道,一第二通道 位于该第一通道之上而以复数管子界定用以再冷 凝流经该第一通道的气体冷媒,及一第三通道位于 该第一通道之下而以复数管子界定; 经过该第一通道而进行冷凝的冷媒的气相与液相 的第一次分离发生于该第二集管箱内致使经分离 的气体冷媒流经该第二通道再冷凝然后经该第二 集管箱的上部室与该接收器间的上部沟通路径被 导入该接收器内,一方面经分离的液体冷媒经设置 于该第二集管箱中间室与该接收器间的中间沟通 路径被导入于该接收器内; 被导入该接收器内的冷媒气相与液相的第二次分 离连同某些量的存在于该接收器内的液体冷媒一 起发生;及 存在于该接收器内的液体冷媒经设置于该第二集 管箱的下部室与该接收器间的下部沟通路径流入 该第三通道。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冷凝器, 其中所述第一与第二集管箱的各室系以分割板界 定。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冷凝器,其中所述 第二通道包含偶数通道各为复数管子所界定。17. 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冷凝器,其中所述中间沟 通路径位于相邻于该第二集管箱之该中间室之下 端,各该第一与第二集管箱之中间室更分割成两个 室藉以形成被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三通道间的复数 管子界定的一额外通道,该入口设于该第一集管箱 经分割的中间室的顶部室,及一经过该第一通道的 进行冷凝的冷媒的气相与液相分离发生于该第二 集管箱内,以致经分离的气态冷媒流经该第二通道 时再被冷凝然后经设置于该第二集管箱之上部室 与该接收器间之该上部沟通路径被导入于该接收 器内,一方面经分离的液态冷媒流经该额外通道然 后经该中间沟通路径被导入该接收器内。18.如申 请专利范围第17项之冷凝器,其中所述额外通道系 由两条通道所构成,各为复数的管子所界定。19.如 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冷凝器,更包括过滤机构配 置于该接收器内用以除去冷媒内的杂质,但液体冷 媒除外。2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冷凝器,其中 所述上部,中间及下部沟通路径各为一开口形成于 设有该接收器的集管箱内。2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 14项之冷凝器,其中所述上部,中间及下部沟通路径 各为一管路连接于设有该接收器之集管箱与该接 收器之间。2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之冷凝器,其 中所述下部沟通路径系足够小以防止存在于该接 收器内的冷媒不致急速流通于该接收器与该第二 集管箱之该下部室间。2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4项 之冷凝器,其中所述组成该第三通道的管子数目系 足够少以保证防止冷媒从该第三通道急速流向该 出口。2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2项之冷凝器,其中所 述组成该第三通道的管子数目亦足够少以保证防 止冷媒从该第三通道急速流向该出口。25.一种多 阶气相与液相分雏型冷凝器,包括: 至少具有三室的第一集管箱; 一第二集管箱,至少具有三室配置成平行于该第一 集管箱; 复数的管子,各连接于该集管箱之相反端; 复数的散热片各配置于相邻之管子间; 一接收器设置于该第二集管箱; 一冷媒入口设置于该第一集管箱之中间室; 一冷媒出口设置于该第一集管箱或该接收器; 一旁路管路设置于该第一集管箱; 冷媒经该入口导入而经该出口排出冷凝器外; 冷媒流经被复数管子界定的第一通道,一第二通道 位于该第一通道之上而以复数管子界定用以再冷 凝流经该第一通道的气体冷媒,及一第三通道位于 该第一通道之下而以复数管子界定; 该旁路管路安排成可使第二与第三通道之冷媒流 动可以沟通; 经过该第一通道而进行冷凝的冷媒的气相与液相 的第一次分离发生于该第二集管箱内致使经分离 的气体冷媒流经该第二通道再冷凝然后经该第二 集管箱的上部室与该接收器间的上部沟通路径被 导入该接收器内,一方面经分离的液体冷媒经设置 于该第二集管箱中间室与该接收器间的中间沟通 路径被导入于该接收器内; 被导入该接收器内的冷媒气相与液相的第二次分 离连同某些量的存在于该接收器内的液体冷媒一 起发生; 存在于该接收器内的液体冷媒取道设置于该第二 集管箱的下部室与该接收器间的下部沟通路径流 经该第三通道;及 一些通过该第二通道的再冷凝冷媒取道该旁路管 路流经该第三通道。2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之 冷凝器,其中所述第一与第二集管箱之各室为分割 板所界定。2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之冷凝器,其 中所述出口位于相邻于该接收器的下端。28.如申 请专利范围第25项之冷凝器,其中所述第三通道系 由二条通道所构成,各被复数的管子利用分割手段 分割该第一集管箱的下部室而予界定,而且该旁路 管路的连接于该第三通道的一端耦合该二通道于 邻近该第一通道的通道。2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 项之冷凝器,更包括过滤机构配置于该接收器内用 以除去冷媒内的杂质,但液体冷媒除外。30.如申请 专利范围第25项之冷凝器,其中所述中间沟通路径 位于相邻于该第二集管箱之该中间室之下端,各该 第一与第二集管箱之中间室更分割成两个室藉以 形成被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三通道间的复数管子界 定的一额外通道,该入口设于该第一集管箱经分割 的中间室的顶部室,及一经过该第一通道的进行冷 凝的冷媒的气相与液相分离发生于该第二集管箱 内,以致经分离的气态冷媒流经该第二通道时再被 冷凝,一方面经分离的液态冷媒流经该额外通道然 后经该中间沟通路径被导入该接收器内。31.如申 请专利范围第25项之冷凝器,其中所述下部沟通路 径系足够小以防止存在于该接收器内的冷媒不致 急速流通于该接收器与该第二集管箱之该下部室 间。3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5项之冷凝器,其中所述 组成该第三通道之管子数目系足够少以保证防止 冷媒从该第三通道急速流向该出口。33.如申请专 利范围第31项之冷凝器,其中所述组成该第三通道 的管子数目亦足够少以保证防止冷媒从该第三通 道急速流向该出口。图式简单说明: 第一图为传统冷凝器的正面图; 第二图为本发明多阶气相与液相分离型冷凝器在 一实施例中之整个剖面图; 第三图为说明第一图之冷凝器中冷媒流动情形之 示意图; 第四图为以第一图中所示冷凝器冷媒流动为基础, 说明本发明之多阶气相与液相分离型冷凝器在另 一实施例中冷媒流动示意图; 第五图为以第一图中所示冷凝器中冷媒流动为基 础,说明本发明之多阶气相与液相分离型冷凝器在 再一实施例中冷媒流动示意图; 第六图为本发明多阶气相与液相分离型冷凝器在 再一实施例中之整个剖面图; 第七图为说明第六图之冷凝器中冷媒流动情形之 示意图; 第八图为第六图沿线段A-A切开的剖面图,表示入口 管与旁路管路连接于一集管箱之情形; 第九图为以第六图中所示冷凝器中冷媒流动为基 础,说明本发明之多阶气相与液相分离型冷凝器在 再一实施例中所具有旁路管路之示意图; 第十图为一整个剖面图,特别说明本发明之冷凝器 中集管箱与接收器间连接情形者; 第十一图本发明多阶气相与液相冷凝器在再一实 施例中之整个剖面图; 第十二图为说明第十一图之冷凝器中冷媒流动情 形之示意图;及 第十三图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表示乾燥剂装设于 冷凝器之接收器内情形之整个剖面图。
地址 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