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超低分子量聚苯胺的制备
摘要 本发明属于超低分子量聚苯胺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过渡金属为催化剂,利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高溶解性、超低分子量的聚苯胺及其衍生物。在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30℃下的特性粘度为0.05~0.3dL/g,在常用的有机溶剂中有较高的溶解性。可全溶于二甲亚砜,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中,在四氢呋喃中溶解百分数在60%以上,用盐酸掺杂后,压片电导率为10<SUP>-3</SUP>—10<SUP>0</SUP>S/cm。且反应过程平稳,副产物少,此方法适用于大批量生产聚苯胺。
申请公布号 CN1189510A 申请公布日期 1998.08.05
申请号 CN97101355.1 申请日期 1997.01.3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发明人 孙再成;耿延候;王献红;李季;景遐斌;王佛松
分类号 C08G73/02 主分类号 C08G73/0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超低分子量聚苯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体系组分如下:单体:苯胺<img file="A9710135500021.GIF" wi="244" he="159" />其中R=H,Cl,C<sub>n</sub>H<sub>2n+1</sub>,OC<sub>n</sub>H<sub>2n+1</sub>(n=1~3),R’=H,CH<sub>3</sub>,C<sub>2</sub>H<sub>5</sub>;氧化剂:过氧化氢;催化剂:过渡金属离子如Mn<sup>2+</sup>,Fe<sup>2+</sup>,Fe<sup>3+</sup>,Co<sup>2+</sup>,V<sup>5+</sup>,Cu<sup>+</sup>,Cu<sup>2+</sup>,Mo<sup>3+</sup>;酸:盐酸,硫酸,磷酸,高氯酸;有机溶剂:苯,甲苯,二甲苯,氯代苯,硝基苯,二氯乙烷,二氯甲烷,氯仿,正己烷,环己烷;阳离子表面活性剂:R<sub>y</sub>N(CH<sub>3</sub>)<sub>4-y</sub>X,<img file="A9710135500022.GIF" wi="182" he="173" />其中R=C<sub>n</sub>H<sub>2n+1</sub>,(n=8~20);y=1-3;X=Cl,Br;阴离子表面活性剂:RC<sub>6</sub>H<sub>4</sub>SO<sub>3</sub>Na,RSO<sub>3</sub>Na,RSO<sub>4</sub>Na; 其中R=C<sub>n</sub>H<sub>2n+1</sub>,(n=8~2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R’(OC<sub>2</sub>H<sub>4</sub>)<sub>x</sub>OH,吐温系列,司班系列; 其中R’=C<sub>m</sub>H<sub>2m+1</sub>(m=2~8),x=2~20;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聚氧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 丙烯酸共聚物,聚丙烯酰胺;表面活性剂主要由上述表面活性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首先将与单体摩尔比为1/10~1/1000的催化剂溶于0.1~10mol/L的酸中,再加入0.01~2g的表面活性剂,在-5~30℃下,将溶有0.1~2mol/L单体的有机溶剂滴入反应瓶中,滴加完后,再强烈搅拌30分钟,待充分乳化后,滴入与单体等摩尔的氧化剂引发反应,反应在4-72小时后,加入少量丙酮或乙醇破乳,或直接利用过滤破乳,在G<sub>4</sub>砂芯漏斗中过滤,产物依次用1mol/L的盐酸、丙酮洗至无色,用氨水反掺杂,最后用大量的蒸馏水洗至中性,50℃下真空烘干48小时,得到本征态聚苯胺粉末。
地址 130022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1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