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传输线缆终端盒及传输线缆之安装与回收方法
摘要 一种传输线缆之安装与回收方法及装置。该一称之为终端盒的装置有一具有中心轴的固定绕筒以及一可旋转地联结于该固定绕筒之传输线缆导件,藉其于绕中心轴旋转之际将线缆导绕于固定绕筒之上,并藉以导离之。本案亦涉及多种方法,示用以绕上、卸下于终端盒之步骤,以及使用终端盒与一补强线以安装传输线于一供应点与一个或多个传输线接受点之间。
申请公布号 TW205114 申请公布日期 1993.05.01
申请号 TW081102793 申请日期 1992.04.10
申请人 电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住友电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北山佳延;田中茂;佐野裕昭;秋元裕之;富田茂
分类号 H02G1/06 主分类号 H02G1/0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何金涂 台北巿大安区敦化南路二段七十七号八楼
主权项 1﹒一种传输线缆终端装商,用以将传输线缆绕于其上并自之卸落,该终端装置包括:一具有一中心轴线的固定绕筒,以及一可旋转地联结于该固定绕筒,以及一可旋转此联结于该固定绕筒之传输线缆导件,用以藉之绕该中心轴线转动而将线缆绕于筒上并自之卸落,以及用以防止在固定绕筒外侧之部份传输线缆受到扭转。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复包括一在该固定绕筒第一端之转板,藉一穿经该中心轴线之转轴而驱动旋转,其中该传输线缆导件为一在该转板上之导孔,一传输线缆经之穿过;以及一应该转板之转动而将一传输线缆穿经该传输线缆导件而拉曳出、入于该终端盒之拉曳装置。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装置,复包括一可卸下地连接于该转轴之摇柄,用以藉人工转动该转板。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装置,复包括一固定侧板,其有一固定于该绕筒第二端之第一侧,该转轴穿经该侧板;一在该侧板第二侧丁卸下地连接于该转轴之摇柄。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之装置,其中该拉曳装置包括:用以拉曳该传输线缆经该传输线缆导件、出入于该终端装置之拉;以及一用以将该转板转动时所生转矩移转,以驱动该拉曳之齿轮组。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中该固定绕筒循该中心轴线具有一补强线供应孔,以使一补强线穿经该终端装置。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复包括分别固定于该固定绕筒第一与第二侧之第一与第二突缘。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装置,复包括一可旋转地并可卸下地连接于该绕筒第一端之臂,用以支持该传输线缆导件。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1项之装置,其中该传输线缆导件包括:一第一管状部以接受与放出该传输线缆进、出该终端装置,以及一第二弯曲部以引导该传输线缆趋向该固定绕筒。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装置,复包括一半球形表面,具有一封闭端,可卸下地连接于该第一突缘。11﹒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之装置,其中该传输线缆导件包括可分拆之二半以之包围该传输线缆;以及用以系、释该线缆导件二半的系紧装置。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之装置,复包括一子装置,用以将傅输线缆施压于该固定绕筒上以提供均勺之卷绕与释放并防该传输线缆之松落。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装置,复包括一附于该臂、长度可调节之驱动轴;以及一用以驱动该轴之驱动装置以转动该臂与该传输线缆导件。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8项之装置,复包括一往复装置用以使该傅输线缆导件引导传输线缆于传输线缆经由该线缆导件之转动而卷绕或释卸之时循该中心线轴作横向运动。15﹒一种用以卷绕一传输线缆于一终端装置上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一传输线缆之一端穿过一传输线缆导件进入一终端装置;将该传输线缆是该端装牢,以防将该传输线缆无意中将线缆自该终端装置拉出;以及将该传输线缆导件绕该终端盒一固定绕筒之中心轴线转动以卷绕该传输线缆于该固定绕筒上,而该线缆导件防止该传输线缆在该固定绕筒之外侧的部份受到扭转。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方法,其中该转动步骤系以人工转动该传输线缆导件而实施之。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之装置,其中该人工转动系藉操作一可拆卸地连接于该终端装置转板转轴之摇柄而实施之。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之方法,复包括于转动该传输线缆导件时,使其往复之步骤,以使该传输线缆横行于该固定绕筒之上。19﹒一种将一储于一终端装置固定绕筒上之传输线缆释卸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该傅输线缆之一端经由一线缆导件穿出于该终端装置之外侧;拉曳该传输线缆之该端以将之释卸。20﹒一种释储于一终端装置固定绕筒上之传输线缆,并将卸下之之传输线缆于一补强线上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该传输线缆之一端经一传输线缆导件穿至该终端装置之外侧;将一补强线之一端经由一补强线供应孔循该固定绕筒之中心轴线通过该终端装置。将该传输线缆之端附着于该补强线;以及拉曳该补强线之端以将该传输线缆该固定绕筒上释卸,并将该传输线缆绕于该补强线上。21﹒一种将一傅输线缆安装在一补强线上之方法,其中该传输线缆乃存储于一终端装置之固定绕筒之上,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该传输线缆之第一端经由一传输线缆导件穿出该一终端装置之外;将该传输线缆之第一端连接至一传输供应点,将自位于该终端装置后方一补强线筒供来之补强线一端,经一补强线供应孔循该固定绕筒中心轴线通过该终端装置;将该补强线端容置于该传输供应点;将该终端装置及补强线筒至一传输接受点;于该补强线进入该终端装置前之一点,切断该补强线,并将该补强线筒移除;将该补强线留置于该传输接受点;以接受点。22﹒一种分别自一第一与第二终端装置安装至少一第一与第二传输线缆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该第一与第二终端装置串连排列以使该第一终端装置绕筒之中心轴线与该第二终端装置绕筒之中心轴线相对准;将该第一与第二传输线缆之一端经由各该传输线缆导生穿出该第一与第二终端装置之外;将该第一与第二传输线缆之第一端至一传输供应点;将一位于该第二终端装置后方之第一补强线筒供来之第一补强线的第一端穿经一通过该第二与第一终端装置诸中心轴线的补强线孔;将该第一补强线第一端留置于该传输供应点;将该第一与第二终端装置及补强线筒搬移至一第一传输接受点;于该第一补强线出于该补强线供应孔之处将该第一补强线切断以形成第一与第二切端:自该第一终端装置去除该第一补强线将由位于该第一终端装置后方之第二补强线筒供来之第二补强线之一端、穿经该通过第一终端装置中心轴线之补强线孔将该第一与第二切端重加连接;将该第二补强线连接至该重接第一与第二切端;将该第一终端装置与该第二补强线筒搬移至该第一传输接受点;将该第二补强线于该第二补强线进入该架一终端装置之处切断之,并将第二补强线筒去除之;将该第二补强线留筒于该第一传输接受点;以及将该第一传输线缆之第二端连接至该第一传输接受点;将该第二终端装置与该第一补强线筒搬移至一第二传输接受点;将该第一补强线于该第一补强线进入该第二终端装前之处加以切断之;将该第一补强线留置于该第二传输接受点;以及连接该第二传输线缆之第二端至该第二传输接受点。图示简单说明:图l为本发明第l实施例一传输线缆终端盒之透视,部份切开以利说明。图2为图l中传输线缆终端盒一驱动机构之图解。图3为图2驱动机构中驱动部之放大图。图4为图l中所示旋转板之自前视图。图5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传输线缆终端盒之透视图,部份切开。图6(A)与(B)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之配置示意。图7示本发明一安装方法例中传输线缆与一补强线之连接步骤。图8本发明线缆安装法中将传输线缆与诸补强线自緖绕筒中拉出之步骤。图9示本发明安装法中歧接作业之预备步骤。图10为本发明线缆安装法中的歧接步骤示意。图ll为依本发明线缆安装法所完成的歧接。图I2示本发明线缆安装法中所用的载具。图13(A)与(B)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图14为图13中一传输线缆导件之透视图15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第16(A)与(B)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第17示往复机构之一例。第l8为先行技艺中如何将一传输线缆拉入一镍缆收容单元之示意。第l9图为图18中传输线缆收容单元中所收容的线缆之示意。图20为图18所示传输线缆收容单元有线缆正在拉出之示意。图21为绕筒直径决定法之图解说明。
地址 日本